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百科知识》2023,(3):29-31
<正>从目前来看,我国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明显滞后于实际:原告主体范围狭窄;法律对环保组织的原告资格限定十分严苛;适格主体间起诉顺位不明确等。对此,本文探讨了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赋予自然人原告资格的正当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改立法、设置诉前程序等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环境侵权纠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顾名思义,有公则有私。据记载,公益诉讼最早见于罗马法之中,私益诉讼与其相对应。私益诉讼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而公益诉讼则保护的是公共利益。“为保护公益之目的而为的诉讼,  相似文献   

2.
刘晖 《金秋科苑》2008,(11):139-139
公益诉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手段。人民检察院应当成为公益诉讼的主力军。人民检察院参与公益诉讼应当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3.
刘晖 《今日科苑》2008,(11):139
公益诉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手段。人民检察院应当成为公益诉讼的主力军。人民检察院参与公益诉讼应当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亟需破解的难题。当前,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已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相关立法的局限,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还受到诸多限制,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环境保护的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研究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建立公众参与环境诉讼的有效机制,对于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主创新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案件在我国日益增多,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给予充分救济。要适应知识产权保护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以及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应当在充分研究国外相关理论与制度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及司法改革动向,构建适格原告制度,科学分配证明责任,确立诉讼激励机制,实行行政处理前置,培养复合型审判队伍,以概括式受案范围提供充分司法救济,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知识产权公益诉讼体制。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履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工作职责,检察机关须对相关的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以保障当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工作的有力进行。  相似文献   

7.
对公益诉讼的可诉性、正当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指出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迫切要求,且法学界对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一致认同.文章分析了在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的争议,主要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以及相关制度构建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律制度,将原告资格限制为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环境公益,认为普通公民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这就无法从根本上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发生。因此,原告资格的确立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面临的首要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范围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连线     
《青海科技》2013,(4):59
加大惩罚力度并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确实应该完善民事侵权赔偿制度。最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针对环境污染案件、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但是对于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内容还没有规定,需要等待司法解释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1.
宋永强  吴荻 《科教文汇》2008,(35):230-230
民事公益诉讼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公共利益的方法,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民诉法中对原告资格的限制,阻碍了公益诉讼的发展,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做扩大化和类型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首要问题是认定谁是适格原告,因此原告资格问题是研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所在。而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标准却无法冲破传统行政法的束缚导致立法上至今仍处于空白,国家、集体利益备受侵害却无适当的合法的诉讼主体追究这些侵害人的法律责任,使得权利保护缺位,有失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2,(20):8-8
2012年10月14日,北京、上海、广州、辽宁等地近10位律师与多位知识产权界专家、学者齐聚京城,召开公益诉讼律师志愿法律服务活动案件研讨会,就肯德基国际控股公司已注册的“上校”商标及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的“国酒茅台”商标是否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获得注册是否具有危害性等问题进行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下,为保障经济安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而出现的,在规范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同时,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利益的持续化普遍化.经济法是经济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这样的特性决定经济法必须建立"社会化"的程序法才能符合其本质特性,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正好契合了这种需求.面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我们无法保护的困境,建立新型的经济公益诉讼是对国有资产流失救济的新途径,也深化经济法保护社会整体利益精神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虽然最新民诉法第55条对公益诉讼已有‘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规定,但目前这还是一个死的法条。”在10月23日由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自然大学”共同举办的“神华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研讨会上,本案代理律师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环境公益律师胡少波表示。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司法作为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环境法运用于对环境案件的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进行法律监督的法律活动,是环境法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由于环境权益的特殊性,环境立法采取了公法与私法的双重保护机制,法律在赋予公民个人以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了环境行政管理机关以相当广泛的权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环境行政机关对于公民个人环境权益的处理决定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一个典型案例,讨论建立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Lex数据库的知识产权法律文本和欧盟知识产权局数据库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例数据,针对中欧班列沿线英国、德国、荷兰、波兰、意大利5个国家的规则类知识产权政策,从政策保护力度定量化分级、政策执行重点及其演变历程、知识产权诉讼案例特征及热点等方面开展政策趋势和诉讼风险研究.结果 表明:(1)英国政策的数量和力度都居五国之首,荷兰的政策数量最低但其政策保护力度相对较高;(2)在政策颁布主体上,各国均涉及多家机构,且大量适用了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相关知识产权政策;(3)各国在版权与相关权利、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执行、知识产权监管机构等领域均具有较强的政策力度;(4)欧盟商标是五国知识产权诉讼重要领域,其中诉讼案件赔偿金额最大值最高的为英国、最低的为荷兰,最大值和最小值差额居五国之首的为德国,而"侵权""混淆可能性"等是各国诉讼案件普遍涉及的主题.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中国有关企业注意根据目标国家的司法体系差异,充分了解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及其沿用的欧盟法律法规,制定综合性及体系性的知识产权布局策略,做好法律风险评估和采取规避措施,并注意了解在目标市场开展知识产权诉讼的基本策略和技巧,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公益诉讼对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进而对公益诉讼有着关键意义的公益律师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肩负着形成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的神圣使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相当的法律空白。笔者在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11,(1):64-64
曹明德、王凤远在《河北法学》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由于环境公益诉讼目的主要在于借助法院督促主管机关落实环境法律,在此基础上帮助弱者实现环境正义。因此在管辖法院、费用、举证、救济及执行监督方面,可借鉴美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管辖法院依被告的不同而有别的做法、印度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对公益诉讼案件依据案件性质分别管辖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