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臣 《现代情报》2017,37(8):85
[目的/意义]为从大数据中发现潜在规律和提取有用的知识,并有效解决图书馆在个性化智慧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方法/过程]面对读者的智慧阅读需求,本文研究了图书馆在个性化智慧服务中应注意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并论述了智慧图书馆各服务层的功能。[结果/结论]该体系可实现资源和服务的高度融合,显著减少系统资源的占用,能够依据读者需求智慧化地定制服务,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智慧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2.
鲍劼  宋迎法  都平平  王静 《现代情报》2018,38(10):115-120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实现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智慧化服务,可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可行的参考案例。[方法/过程]运用语音技术、四元麦克风阵列、语音知识库、机器人运动控制等技术,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设计与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机器人,并探讨智能服务机器人提供智慧化服务的新模式。[结果/结论]实践证明,智能服务机器人可实现语音互动、智能咨询、信息播报、路线导引等智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互动体验,创新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3.
刘赵为 《情报探索》2021,(4):112-117
[目的/意义]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改进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通过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并运用技术发展模型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动机、机会、能力等因素进行剖析,以服务功能迁移和服务分层设计为研究路线,打造图书馆智慧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图书馆智慧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实现和发展方向。[结果/结论]完善智慧服务理念、拓宽馆藏知识结构、打造团队服务理念、建设智慧服务环境是未来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核心。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图书馆如何建立科学的智慧服务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淑洁 《情报探索》2023,(2):127-134
[目的/意义]系统总结元宇宙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文献综述,可以为图书馆进一步合理运用元宇宙技术提供学术上的线索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搜集了国内外元宇宙与图书馆发展的学术文献,总结了元宇宙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方向,归纳了图书馆利用元宇宙技术面临的各类风险,概述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结论]文献分析发现,元宇宙是一种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新技术形态,图书馆可以利用这项新型技术,构建虚拟空间,重构服务生态,促进图书馆的转型发展。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形态,图书馆利用元宇宙还存在不可预知的技术风险,同时行业规范与政策监管措施还不完善。基于此,学界从法律完善、政策和行业标准制定、技术优化和内部管理优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宋智翔 《情报探索》2024,(2):123-128
[目的/意义]为提升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自动化服务水平,对影响图书馆智慧服务用户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展开研究,旨在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方法/过程]结合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证调查,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用户使用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条件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情况。[结果/结论]获得期望、服务易得程度、服务信任程度、互动体验、自我效能感对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面影响,而使用风险、社群影响、个人特质则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策略,为促进图书馆数字化和自动化服务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图书情报新需求交织在一起,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学科服务平台的与时俱进问题:传统型学科服务平台到智能化学科服务平台的进阶。研究设计的智能化学科服务平台架构,将有助于丰富当前关于学科服务平台的研究体系,亦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研究通过访谈法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获取了用户的多层次需求,在需求驱动视角下对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学科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架构展开设计。[结果/结论]构建了包含用户交互层、智慧服务层、信息处理层、技术支持层、数据资源层5个层面的智能化学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提出了以数据感知与监控、数据采集与计算、智能分析与处理、服务智能化为诉求的智能化学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架构。  相似文献   

7.
杨思洛  董嘉慧 《现代情报》2021,40(11):167-177
[目的/意义] 研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通过研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对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进行分析,梳理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脉络、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智慧服务策略探索以及在智慧图书馆的具体实践。未来的研究将围绕技术的融合、智慧服务效能提升、以及智慧图书馆的具体实践3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 AIGC)的快速发展给智慧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AIGC驱动的智慧图书馆体系框架、转型路径和面临的关键问题,为推进AIGC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深入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方法/过程]立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环境下传统智慧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从基础设施层、算法支撑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功能层和服务应用层5个部分构建融合AIGC技术的智慧图书馆体系框架,进而从转型目标制定、服务体系重构、技术设备升级、内容矩阵建设和应用生态拓展等方面提出转型实现路径;针对AIGC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智慧图书馆迭代创新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结果/结论]通过深入分析AIGC驱动的智慧图书馆转型框架、路径与挑战,为数智化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拓展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智慧环境下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效果。[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智慧环境下的特征,从学习行为、知识关联和学习情境三方面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的大数据挖掘模型,分析数据来源和大数据挖掘路径。[结果/结论]在大数据挖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层次化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框架,从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核心业务和智慧终端四个层次,为智慧环境下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多种应用情境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万物互联时代背景下,集中式的云计算模型将难以适应智慧图书馆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而边缘计算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产生影响。[方法/过程]首先阐释了边缘计算的基本架构与特点,然后在探讨图书馆智慧服务需求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智慧服务融入边缘计算的优势及可能性,最后构建了基于边缘计算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框架,并对框架的每一层级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结论]该体系框架可提高图书馆智慧服务响应实时性,降低智慧图书馆数据处理成本和网络带宽压力,开辟了促进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力提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曾子明  蒋琳 《现代情报》2009,39(12):46-54
[目的/意义] 移动视觉搜索是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移动环境下,根据动态变化的情境推断用户意图,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资源是智慧型知识服务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 在分析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服务模型构建动因的基础上,归纳模型的内在特征,对模型体系框架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设计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要点。[结果/结论] 将情境计算应用于移动视觉搜索服务中,是弥补语义鸿沟、提高查询相关度和用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智慧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促使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从数据驱动视角构建智慧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实现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文章明确传统参考咨询服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与智慧参考咨询服务的异同,阐述数据驱动对于参考咨询服务的价值。论述智慧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由用户需求智慧感知、智慧问答服务和用户智能推送服务3个阶段构成,实现了智慧参考咨询服务流程的优化。结合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应用实例,验证该服务模式的可行性。[结果/结论]文章提出智慧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实施策略与建议。将数据、技术、服务进行有效融合的模式有助于提升图书馆智慧参考咨询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为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孙雨生  祝博 《情报杂志》2023,(2):158-165
[研究目的]构建依托知识图谱的智慧图书馆推荐系统架构体系,以协同创新推荐模式、序化重组知识资源,进而满足智慧图书馆泛在互联、动态感知的服务要求。[研究方法]该文遵循系统设计理论、模型构建方法,从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及运行机理三方面构建了知识图谱加持的智慧图书馆信息推荐架构体系。[研究结论]知识图谱加持的智慧图书馆信息推荐体系结构分为智慧服务层、业务平台层、基础设施层;知识图谱加持的智慧图书馆信息推荐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读者兴趣建模、推荐处理、知识发现、知识计算、知识图谱构建等模块;知识图谱加持的智慧图书馆信息推荐运行机理根据图书馆应用场景、业务逻辑,描述面向读者的数据驱动型、用户驱动型推荐服务路径及过程,并面向图书馆馆员、领域专家分别设计服务职责及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受到了严峻考验。利用5G网络的高并发、低延迟特性和边缘计算的分布式处理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生成式AI对图书馆智慧服务产生的压力。[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5G环境下的云—边—端协同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架构,并利用DPH动态资源调度算法探究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响应能力。[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边缘计算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响应模型相较于贪婪算法,其时延与能耗性能表现更为优异,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为知识服务发展开辟新赛道,元宇宙与隐性知识的完美契合,使其成为技术赋能隐性知识服务的最佳模式。[研究方法]首先分析隐性知识服务元宇宙构建须遵循的原则,然后融合复叠知识场、服务场和交互场构建服务元宇宙概念模型。该模型集资源空间、服务空间、技术空间和管理空间为一体,能够为用户提供具身体验、虚拟实验、真人图书等多维度、多感官的隐性知识服务。最后,从知识需求意识、元宇宙场景和基于伪体验的认知建构阐释隐性知识服务元宇宙的相关机理。[研究结论]隐性知识服务元宇宙的构建方案能够促使组织构建起更加完备、智能的隐性知识服务网络,提高组织隐性知识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平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耀 《现代情报》2009,40(2):96-102
[目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建设如火如荼,而阅读平台的智慧化建设却遭遇瓶颈。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具有去中心化、可信度高、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为智慧阅读平台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方法/过程] 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区块链技术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平台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将传统数字阅读平台和区块链智慧阅读平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结论] 文章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阅读平台的诸多优势,提出建立一个去中心化、体现原创作品价值、读者个性化定制且便于图书馆与阅读团队监督管理的智慧化阅读平台,以期推动高校的阅读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模式,为未来虚拟社区中知识的高效共享与创新提供路径。[方法/过程]在分析相关实践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元宇宙场域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带来的变革,对元宇宙场域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模式进行构建。[结果/结论]用户在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的基本流程为:首先是对社区知识的立体化选择获取,然后进行情景化知识内化吸收和“知识黑箱”创造生成,最后通过私域知识广播扩散共享到社区群体知识中去,促进知识在虚拟社区高效共享与创新。[局限]目前缺乏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实践,不具备充足的实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制造、航空、医疗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其已开始逐步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将为图书馆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孪生图书馆的概念、特点,进而提出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场景,此外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设计了图书馆体系架构,提出了保障数字孪生图书馆顺利建设的策略,以期为图情领域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提供启发和指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数字孪生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设计了图书馆体系架构,提出可以通过国家层面建立统一标准、持续技术攻关,行业层面开发评估工具、推动多方合作,图书馆层面持续升级设备、培养专业化队伍,共同保障数字孪生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颠覆内容生产行业的同时,也驱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发展。探索AIGC对图书馆服务的冲击和在图书馆的应用,对于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AIGC底层技术的演化和嬗变,以及AIGC与智慧图书馆历史渊源的分析,探讨AIGC对图书馆服务冲击的理论逻辑,进而提出AIGC应用于图书馆的前景展望。[结果/结论] AIGC对图书馆服务的冲击包括三个方面:服务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服务内容由普适性向个性化转变、服务效果由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AIGC在图书馆的应用将加速智慧图书馆的实践落地,具体包括6个方面:信息检索、知识组织、参考咨询、特殊群体服务、阅读推广、用户培训。  相似文献   

20.
吴爱芝  王婧媛 《现代情报》2018,38(12):97-102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研工作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产生巨大变化,如何提供嵌入式科研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在转型期必须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方法/过程]在明确嵌入式科研服务概念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科研项目、科研过程、科研团体、科研个体等4个维度阐述嵌入式科研服务的主要内容,并就目前国内图书馆开展的服务特点进行了总结。[结果/结论]本研究不仅可以为图书馆探索学科服务的新渠道、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提供决策参考,而且有助于加深科研工作者对图书馆服务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