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假借和形声的发生,是汉字发展早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它们对汉字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假借之"变"的核心在于它打破了汉字以形表意的基本模式,建立了形音联系的新模式,将汉字引入了以形表音的路径;形声之"变"的核心就是改造假借字,通过添加意符的方式将表音的假借字改造成音义兼表的形声字,从而将汉字引上了形声化的发展方向,这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字在经历了以形表意、借字表音的阶段后,最终走向形声化的道路,它标志着汉字走向成熟、完善和体系化。假借与形声发生的原因不一,但二者的目的都是以变图新,通过变革来解决汉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汉字摆脱困境,为汉字谋求到新的出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二者都对汉字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历史表明汉字的发展趋势始终是沿着形声化、抽象化、记号化的方向前进的,伴随着形声字数量的不断增加,形旁的表义率却显示出下降的趋势,示意功能也由小篆形声系统的类聚标志,变成现代的只能作为人们辨识字义的一个粗疏笼统的信号。形旁失“义”的原因主要是由形声字的形旁记号化以及词义的不断引申假借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形声起源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声结构是汉字最主要的结构方式,研究形声结构的起源,对汉字起源和性质的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利用古文字资料,探索形声发生的年代和环节,提出关于形声成源的初步看法。形声结构并非汉字所特有的构形方式,现在所知的世界上幸存的各种自成体系的古文字材料,说明这样一个普遍的事实,即由象形,会意到假借和形声,是它们发展的共同趋向。例如古埃及的圣书字,苏末人的楔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水族古文字,都使用了假借  相似文献   

4.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的复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声字“声符”表意是形声型汉字写词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不管是“表意字形声化”“同源通用分化”,还是“同音假借分化”的形声字,其“声符”和词义之间总有着或隐或现的示意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汉字的不断形声化、简化、美化及异化等原因促使了部首“艹”的不断演变。1.形声化 形声化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汉字的发展过程,就是汉字朝着形声化方向演变的过程,这在形声字所占汉字的比重中便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6.
汉字起源于象形造字,而后是指事、会意和假借,形声造字法出现得晚些,但后来形声字却成了汉字的主体。商、周出现过一段假借盛行的时期,一字假借为几个不同的字,引起了用字的混乱,形声字克服了假借字的弊病,获得迅速发展。秦汉时期是形声字迅速发展的高峰期。它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纯表音的假借字加形符,二是表形字加形符或声符,三是用形声造字法新造汉字。  相似文献   

7.
<正>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汉字的不断形声化、简化、美化及异化等原因促使了部首"艹"的不断演变。1.形声化形声化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汉字的发展过程,就是汉字朝着形声化方向演变的过程,这在形声字所占汉字的比重中便可以看出。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形声化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方向。形声字有声符和形符组成,大多数形声字以声符表示形声字声音,以形符表示本意所属  相似文献   

8.
假借是我国传统文字学“六书”之一,文章论述假借在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古代意义。即假借使汉字真正成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促进形声造字法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汉语词汇,成为今天独具魅力的表意文字。同时假借在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略论形声字与汉字表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古汉字的表意性进行质疑,指出文字产生的初期,借助物象只是联系语词的一种手段,假借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文字对语言的辅助性和依存性,文字符号是语音的载体。形声优势的出现,使汉字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标志着作为独立体系的汉字形成个性,完全成熟。形声优势对假借的遏制和否定,说明同音异词的表达困难需要意符的补充(区别作用)才能解决。文章吸收了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形声结构方式的基础上,指出意符的成熟是与形—义通道的形成相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意符的成熟与形声字的定于一尊才是汉字表意性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0.
许慎所谓“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到今天为止,大体上还是一种可取的说法。其中所论“本无其字,依声讫事”的假借造字之法,使原始汉字突破了象物象事的表意造字束缚,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的造字途径。本文通过考察汉字乙、丁、h、少的假借造字情况,揭示了假借造字之法对汉字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谊文通过考察泰语语音系统、泰语文字中整体音质部件的设计原理、辅音部件的设计原理、元音部件的设计原理、音素和部件的对应关系、附加部件的省略情况、附加部件的位置和附加方式、元音部件中的变体部件、音质部件不记录语音的情况、泰语声调部件的设计、泰语的字式书写,泰语的无形标点和有形标点,认为泰语文字属于半音素化的音节文字为主、音素文字为辅的混合文字。  相似文献   

12.
文字起因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于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探究文字起源的重点是前文字,前文字具有自己的特点,最初的文字应有象形与指事两种类型。早期文字用于人类交际,且用于人神交际。华夏文字起于多源,汉字是华夏文字多元起源的优胜者。汉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二是形成期。汉字创制于母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界限为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成熟于父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时间界限为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并形成了一些说法,但这些说法都不能够单独解释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那么汉语词汇复音化究竟有没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呢?文章试图以汉字合体化为视角,通过汉语词汇复音化与汉字合体化出现和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内部动因的比较分析,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考察泰语语音系统、泰语文字中整体音质部件的设计原理、辅音部件的设计原理、元音部件的设计原理、音素和部件的对应关系、附加部件的省略情况、附加部件的位置和附加方式、元音部件中的变体部件、音质部件不记录语音的情况、泰语声调部件的设计、泰语的字式书写,泰语的无形标点和有形标点,认为泰语文字属于半音素化的音节文字为主、音素文字为辅的混合文字。  相似文献   

15.
纳木依文和沙巴文是近年来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两种文字,同属早期文字。从文字发生学视角来看,两者可能存在某种重要关系。运用文字学相关研究方法,论述两者可能具有同源异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语文教学应用的出发点看,常用多音字的最大范围为400字左右,内容大致有七类;高考总复习对象约为其中200字,主要集中于后四类。“以字为本,系联词语”是对多音字和一般字词教学都具有积极作用的一项基本原理。多音字中尚存在若干基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秦王朝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字"政策,确立了秦代官方的标准篆书,对先秦古文字作了系统的规范化整理,为后世汉字的演进奠定了基础。作为"书同文字"书写典范的秦篆刻石书法,线条圆劲,结构规整,将书写性与装饰性的结合达到极致。相比秦篆刻石,秦诏版和出土秦篆墨迹在书写上轻松自在,线条多化曲为直,结构上因字敷形。秦王朝灭亡后,秦篆仍然流传不息,尤其是体现在印章艺术上,而清代篆书复兴,秦篆体书法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19.
学者的品格     
学者,是指以学术研究为职业并具有服膺真理、求真务实的品格的人.这就意味着不固执己见,有开放的胸襟,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勇于修正错误.因为,他们深知每一种意见都可能为新的后继意见所评论.新的评论可能是一种质疑,一种商榷;一种修正,一种补充;或者一种反驳,一种拒斥.总之,任何一种结论在出场之际都不可能完全摆脱必要的监核与校正.真正的学者不搞门户之见,没有拉帮结派的江湖气.他们有海纳百川的胸臆和襟怀,他们崇尚"君子和而不同",他们崇尚以文会友,以德辅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字和现行汉字是两个比较容易混同的文字学术语,对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字,既包括古今通用字,又包括现代汉语专用字。现行汉字的范围可狭、可广,但其核心成分应该是现今社会通用的、经过整理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