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拜伦式英雄源于18世纪诗人拜伦作品中的某些主人公,海明威式英雄是指海明威作品中的一系列主人公。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都是英雄,都敢于为人类的和个人的理想而战,并坚持不懈。假如我们要将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英雄主义总结成为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都试图突破某种界限,取得其“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的同一或一致。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产生与形成,都与特定的社会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史瑞 《小学生》2007,(10):25-25
每个时代赋予英雄的概念都不同。战争年代,英勇的战士就是英雄;和平时代,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都是英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英雄·凡人     
英雄,人人想当。凡人,个个都是。英雄在我心目中是伟大的,圣洁的,又是遥远的。英雄是什么?有人说,英雄是枪林弹雨中拼杀的战士。有人说,英雄是身材魁梧,好打抱不平的壮士。有人说,英雄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有人说,英雄是黄继光胸口堵枪眼……怎样才能成为英雄?书中说,在一瞬间。爸爸说,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同学说,在危急时献身……凡人,他(她)在我心目中是普通的,平凡的,又是亲切的。凡人与英雄,你愿意选择什么?奶奶说,每一个英雄在成名之前,也是个凡人。妈妈说,英雄人人想当,但如果每个人都当英雄,就没有凡人了。我说,我虽然是凡人,但…  相似文献   

4.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英雄,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都是矛盾性格的有机统一.然而,我们误解了他们,尤其是几种文学史教材.阅读名著,要从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方面入手.只有走近英雄,才能看清英雄.  相似文献   

5.
失败的英雄     
朱玉强 《小学生》2007,(10):23-23
心目中的英雄:我的父亲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何谓英雄?这个话题从古至今都没冷过。英雄是被需要的:舍生取义、保国卫民的是英雄;刚正不阿、惩恶扬善的是英雄;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是英雄;扶危助弱、解困救难的是英雄;挽狂澜于既倒、拯苍生于倒悬的也是英雄……追寻英雄成长的人生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和见义勇为、不求索取的优秀品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人物大英雄》是美国著名作家莱昂纳·弗莱彻的小说,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揭示了小人物和大英雄直接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该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带给人们的启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小人物,而内心的人性与善良一旦被激发起来,都可以成为大英雄。小说的艺术特色是通过人物英雄情结展开的,描写一个小人物与大英雄的交替转变过程,让人感怀深刻而又以笑声告慰人类本真的那份善良与爱。  相似文献   

7.
在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中,有几类特定也是英雄传奇特有的故事情节模式,值得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第一类是英雄获罪故事模式;第二类是英雄临阵收妻故事模式;第三类是英雄故事的家族性延续。每一类故事情节模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不仅相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英雄是一个久违了的概念,尤其是在教育界。通常人们认为教育从来就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教育就是平心静气地诲人不倦;教育与叱咤风云、金戈铁马无关,与英雄无缘。其实不然,任何行业都需要英雄,任何时代都会有英雄诞生。何谓英雄?所谓英雄原是指品质优秀,武艺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能够带领人们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当下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英雄,因为当下的教育遇到了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他原有的信仰和美好的希望, 使他一度迷惘。但是,海明威是一个不会向命运屈服的斗士,经过痛苦的迷惘和彷徨之后, 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要做人生的胜利者!海明威走出了迷惘,在他的作品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明威式的硬汉子英雄人物。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无一例外地果断、顽强、临危不惧,满怀与厄运拼搏到底的激情;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精神打不垮的硬汉子;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这正是海明威性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无名”男孩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男孩心里部藏着一个英雄梦,至少我见到的男孩都是。所有的英雄电影都是男生带我看的,就连小学时代上映的《英雄》,都是我们班体育委员带着我的好朋友去看,我跟着蹭的。  相似文献   

11.
《白鲸》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亚哈船长,是一个敢于挑战自然、而又注定失败的英雄人物。亚哈的动机、性格和命运折射出了他身上的悲剧英雄主义气质。麦尔维尔成功地塑造了亚哈这一悲剧英雄,揭示出人与自然必须保持和谐统一关系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从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看,《天赋》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是关于创作的创作,小说中的小说。虽然《天赋》以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小说告别了,但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它,宣告了自己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血肉联系:俄罗斯文学是作品真正的主角,俄罗斯文学传统不仅鼎力支持了小说男主人公费奥多尔·戈都诺夫天赋的成长,也成就了《天赋》,它成为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3.
闽南、粤东戏曲代表作《荔镜记》文本中的私自缔情的方式、男主人公求偶的“策略”、女主人公的“矜持”模式以及“私情”主题等因素,与我国明嘉靖前文学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荔镜记》将其有机地融入新的艺术整体,赋予旧有材料以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推陈出新,予以升华,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杰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奇书之一。拥刘反曹既是作者的基本立场。也是全书的结构主线。在三国鼎立之势中,东吴一方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既不是作者极力歌颂的汉家后裔,也不是鞭挞批判的篡权贼子,而主帅周瑜这一形象在夹缝中不断地徘徊,一会儿是神勇无比、屡建奇功的英雄,一会儿是心胸狭窄、愚蠢无比的小丑,不同的性格奇怪地缠绕在一起,塑造成了一个扭曲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的作品以写“硬汉”著称,其故事发生的背景往往是残酷的战争或无情的自然:战争摧毁了一切,包括生命和爱情,而硬汉主人公却顽强地生活下去;与自然的斗争也往往以惨败而告终,而硬汉们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被打垮。然而,作为一名人文作家,其作品“柔”的一面却备受忽视。本文就尝试以《永别了,武器》为例,解读和评析海明威作品中柔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文学本质问题是文学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仅仅是人们思考问题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它们并没有终结或取消人们对于本质问题的追问。文学本质的生成是多向度的。某一时期、某一民族仅仅在某一向度或某些向度上生成、开拓,这些生成、开拓从不同的方向上拓展了文学本质的存在空间。建构文学本质多元存在论能够有效克服本质主义文论对于文学其他属性的遮蔽,进而促进文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吸纳历史上及他民族的文论成果、文学成果,形成开放、多元的学术视野;能够有效促进文学理论研究回归"文学现场",进而促进文学理论的"文学化";能够有效看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保存人类的人文成果。  相似文献   

17.
墨家思想视域下元代水浒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思想是战国时代代表小生产者的思想,贵义利他,具有献身精神,为侠之起源。元代水浒戏由于时代与作者原因,梁山英雄带有墨家思想元素,富有墨侠精神;明代水浒戏则不然,梁山英雄被塑造成了忠臣义士,儒家观念浓厚,与元代水浒戏相比,侠义性质大变。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著名的小说家闻名世界,<鼻子>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题是围绕着"鼻子"的长短变化淋漓尽致地剖析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和主人公的虚伪本质,从中可以窥视出芥川龙之介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9.
作为患者的曹植患有两种"疾病",他通过英雄赞歌补偿自己驰骋沙场的虚幻病;通过自白诗和自我抒怀诗宣泄后期的抑郁病。通过文学治疗,暂时维持了身心健康与平衡。前一种自我治疗成功,但后一种自我治疗失败,曹植最终抑郁而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