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一、对传统看法的质疑,推论还是分析《哈姆莱特》的主题是什么,不加深思即可回答:复仇,哈姆莱特是个复仇者。历来学者大都以此为前提来评论哈姆莱特的悲剧的,不论是肯定这个悲剧的意见,还是对此剧提出异议的意见。自这出悲剧诞生之日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举世闻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在这出悲剧中,哈姆莱特始终在激情与理智这导致了其复仇悲剧的发生,本透过哈姆莱特的复仇悲剧窥探其内心这两种游移状态,一是复仇的激情冲动,二是理智的苦思冥想。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自始至终以浓重的笔墨刻画了悲剧主人公孤独的性格。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失望,对人生、社会、人类未来出路的探索与迷惘,造成了哈姆莱特性格的孤独,造就了他孤独的人生。文章从孤独的角度来解读这部悲剧,阐释在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强烈而独特的孤独性格。  相似文献   

4.
王青伟的《村庄秘史》具有悲剧的"酒神精神"本质。小说述写一幕幕几近癫狂的情景,通过悲剧的丰富呈现,展示"酒神精神"的本质——直视人生悲剧,不回避人生痛苦,向往超脱和永恒。小说因而达到"形而上的慰藉"的悲剧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中的扛鼎力作,是一部在悲天悯人的佛教精神的关照之下的悲剧,小说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天龙八部》的悲剧观体现在:因缘果报,慈悲与超脱,人生皆苦。  相似文献   

6.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举世闻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在这出悲剧中,哈姆莱特始终在激情与理智这两种状态间迟疑徘徊,在“做与不做”间游移摇摆,并最终导致了其复仇悲剧的发生。本文透过哈姆莱特的复仇悲剧窥探其内心这两种游移状态:一是复仇的激情冲动,二是理智的苦思冥想。  相似文献   

7.
康天刚是骆宾基短篇小说《乡亲——康天刚》的主人公,小说讲述了他为求娶财主女儿,尽快筹齐财主所需要的礼金,迫不得已闯关东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康天刚的人生际遇暗含一种无可逃避的悲剧性。本文通过对《乡亲——康天刚》的文本解读,主要探究了隐含在作品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是反抗,一个人抗击大自然、社会、命运悲剧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历来对《哈姆莱特》的评论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评论,本文对五种观点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哈姆莱特》剧本本文,提出观点:哈姆莱特性格深处包含两种不同的文化因素和受这两种文化因素制约的两种价植系统,这两种矛盾性的因素的并存使哈姆莱特在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选择时无所适从而且常常错位,这是哈姆莱特悲剧的文化内涵;第三部分着重联系文艺复兴这一特定时代以及与《哈姆莱特》相关的作品,提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它的英雄也因此是悲剧性的。这种文化蜕变的悲剧在人类发展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哈姆莱特的悲剧对读者具有永久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在《哈姆莱特》中,读者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有所发展。《哈姆莱特》的情节中"发现"和"突转"不是同时发生,更突出了悲剧效果。哈姆莱特的悲剧也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从《哈姆莱特》的结尾来看,这部悲剧也使读者思考人性的善恶。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著作,作者把对于历史主体的深切关注,置于三国乱世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时代背景之上,突出了对悲剧的宣泄以及艰难的理性抉择。这其中包括处于权力巅峰的君主,运筹帷幄的谋臣,驰骋疆场的武将,还有不少节烈的女性。正是由于这些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和悲剧实践,才使得整部小说充满着情感的冲动与理智的压抑,悲剧情绪显得异常真实而复杂,因此被称为"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1.
《哈姆莱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延宕。哈姆莱特为什么要延宕,这在右外文学批语界争论和探索了几个世纪,但始终没有定论。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可以说宗教思想导致哈姆莱特延宕的关键因素;基督教义和《圣经》思想是他行动的指南;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和促进了他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2.
《无名的裘德》这一部小说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作品,托马斯·哈代在这一部小说当中塑造了裘德这一个男性主人公形象,并且通过裘德的人生悲剧对传统道德以及人性进行反思和批判。裘德的人生悲剧命运之中,既有其婚姻方面的因素,也有裘德在精神方面的因素,这种种因素归根到底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具有非常深刻的时代性,也有着人性的共同弱点。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72):12-13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作者塑造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经典形象深入人心,但同时是千百年来难解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从作者对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着手,透过哈姆莱特的行为,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展示给众人一个与众不同的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与宗教信仰的驳离.哈姆莱特在失去精神归宿后,又失去了现实的有力支撑,理性和信仰的双重缺席,造成了哈姆莱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哈姆莱特也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历代有关<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作品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有关哈姆莱特这一悲剧形象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社会的、时代的、宗教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哈姆莱特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中悲剧意蕴最为浓郁的一部巨制.这不仅体现在小说囊括了悲剧发展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还表现为人物的悲剧性格常常是多种悲剧冲突综合作用的结果.《天龙八部》主要向世人展示了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伦理悲剧与社会悲剧四种类型,它们交织融会、彼此包含,又主次分明、各司英职,让人在悲痛之余获得人生教益与哲理启示.《天龙八部》凭借富于理性深度与生命光彩的悲剧美,让作品获得了隽永持久、沉厚丰满的美感内容与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主题导读: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之中,《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可能是最为复杂和令人心动的人物了,莎士比亚在老套的“王子复仇记”(中文译名)中赋予了他人文主义者的光辉,使之既伟大又真实,在复仇悲剧后也蕴涵了光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莎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线索是交织于复仇主线之下的一条副线.这条线索在情节发展上两次引发戏剧冲突,不可或缺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突转式发展,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不同于才子佳人小说,也不同于以前的言情小说,这也是它如此富于影响和震撼人心的所在。而《红楼梦》营造的时代、文化和人生悲剧,又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觉醒,也彰显出作者对现实、文化和人生的反思与探索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在《玉米》、《青衣》等小说中,以细腻的笔触书写女性在重负之下艰难生存,演绎人生悲剧。无论努力改变命运的痛苦还是追求精神的飞跃,都体现作者对女性挣扎过程中体现的超强的韧性和人性的异化都有深刻精细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