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康宁教授曾把化学解题过程总结为“五步曲”,即首先要想怎样做?更要想为什么这样做?还要知道是怎样想到这样做的?进一步深究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哪一种更好?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使思维能力达到新的层次.也就是符合思维效益公式1&;#215;10&;gt;10&;#215;1,即对1个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思考10次,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但要懂得怎样指导学生去学,而且更要知道自己怎样去教,怎样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那么怎样钻研数学教材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想一想。一、通览全册,了解全貌,想一想这册教材主要讲了哪些内容?重点、难点是什么?本册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怎样?准备怎佯进行教学?例如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本册的重点。其中应用题教学是本册的难点,因为它是从一步计算应用题向多步  相似文献   

3.
平面几何部分 1.回答: (1)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根据中学数学教学总的目的要求,结合平面几何这门学科的特点,简述平面几何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3)怎样理解编者关子扩大公理体系的意图?教材把哪些定理作为公理对待? (4)教材对“几何作图”的教学是怎样要求白勺? (5)为什么把“点的轨迹”集中安排在圆这一章的后面,有什么好处? (6)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几何教学的难点,试以第一、二章教材为例,说明教材采用什么办法来分散这一难点的? (7)结合教学体会,说明三角形一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什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为什么说三角形一章…  相似文献   

4.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共出现了70多处“想一想”(不包括“这样想”与“想”的内容).如何教好“想一想”内容,使其充分发挥“想一想”的作用.本文试就“想一想”内容的不同形式的出现及其作用与相应的教法谈点粗浅体会.一、例题前的“想一想”其作用与教法.1.提供思维的内容.如第五册P8例5是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数的读法,是在学生已有的读万级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材在例题前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已经会读万级的数.想一想:亿级的数该怎样读?”这个“想一想”,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内容,具体想什么?教学时,教师要预见到“亿级的数该怎样读”这个“想一想”的知识基础,很好地做好知识铺垫工作.温旧后及时地把“想一想”的内容作为问题提出来,有机地导入课例,启发学生类推,由此总结出读多位数的方法.最后把“想一想”的问题与多位数读法法则沟通起来对上号,从而解决了想的悬念.第五册P9例6前的“想一想”也是此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范希尔理论较好地刻画了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以该理论为依据比较美国《发现几何》和我国新教材《数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下)》中“相似形”一章,部分地揭示了中美几何内容的思维水平.两国都注重以直观几何为学习起点,但美国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更深,其主要的策略是构筑较为系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总处于由问题组织而成的情境脉络之中.我国教材注重通过正、反例进行辨析,以达到巩固中求发展的目的;也有通过问题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努力,但因缺乏相应的情境而显得突兀.  相似文献   

6.
一、突出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侧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讲清楚的。进而能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为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打好基础。为达此目的,要利用《思考·练习》中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联系训练重点,突出理解的重点与难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指引思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第八册教材为什么删去“习作例文”?二、课文《燕子》是借燕子赞美春天,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图文结合地进行学习?三、《梅雨潭》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看梅雨瀑景象的?四、课文《心愿》是写谁的“心愿”?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愿?为什么有这样的心  相似文献   

8.
“视野”和“视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视野,比喻思想或见识的领域;视角,是指观察、审视问题的角度。对教材解读而言,视野指向的是思维的广度,视角指向的是思维的角度。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解读教材应有怎样的视野,又应选择怎样的视角呢?  相似文献   

9.
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中师数学教学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如何钻研,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养成钻研教材的良好习惯,以利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补充和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引导学生钻研教材,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设问。要求学生在自学指定教材的过程叶,每深入一步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弄清楚这一步是在什么概念上建立起来的,应用了哪一条定理、性质,为什么这样处理,等等。例如让学生自学《几何》中“两条直线夹  相似文献   

10.
一篇课,总有个“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学习,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真正读懂了一篇课。那么,怎样读懂一篇课呢?下面介绍一种“整体阅读法”。此法分三步: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由“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毫无疑问是一种进步,然而教师们普遍反映喜忧参半。作为课标与教学的一种桥梁,作为课程改革与高考评价改革的共同课程资源——诚然,高中语文教材所承受的实在太多。其实,上述问题也是教育改革前行受阻的种种折射,因而,这些问题并无法囿于教材本身来求得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精深的职业素养登高远眺,拓展思维,灵活贯通,坚持求索。郭元祥:新课程实施以来,经常听到有关“课程标准过于理想化”的评论,现在反思起来,我觉得原因可能主要在于部分课程标准的理论陈述远离了教师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理论陈述不十分清晰,需要大量的“解读”,教师才能知其一二。由于以前我国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教师只知道“我教什么(教材)”,而不知道“我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只能围绕着教材转,主要工作就是怎样把专家编的教材所规定的内容教完,或者说怎样让学生学会教材中的内容,专业自主权既没办法体现,也没办法保障,导致教师越当越不知道怎样当,越教越不知道怎样教。在我们指责“课程标准过于理想化”的时候,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离课程标准有多远?教师是否真正地进入课程,而不是游离于课程之外,仅仅把自己视...  相似文献   

12.
“改”教材     
李莉 《四川教育》2003,(12):40-40
教材上《太阳》一课有这样的问题: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我感到这一设计太笼统,不能完全打开学生的思维。为此,我对问题进行了修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你知道太阳公公从哪里出来吗?请画一画,说一说。(2)学完儿歌,你想对太阳公公说什么?这么一改,学生可喜欢啦!修改后的第一问,其实是想让学生学着儿歌的韵律编写儿歌。先画后说,让学生有了说的对象,降低了儿歌编写的难度。同时“画一画”也符合儿童愿意动手操作的特点,激发了说的愿望。来看看学生编的儿歌:沙漠里,太阳从海市蜃楼里走出来;田野里,太阳从泥土里拱出来;操场上,太阳从运动员哥哥…  相似文献   

13.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共出现了近百处“想一想”。如何教好“想一想”的内容,使其充分发挥“想一想”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现仅就“想一想”内容不同形式的出现及其作用与相应的教法谈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例题前的“想一想”的作用和教法 1.提供思维内容 第五册第8页例5是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数的读法,是在学生已有的读万级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材在例题前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已经会读万级的数。想一想:亿级的数该怎样读?”这个“想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否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以往我们曾视教材为“圣经”,奉若神明,顶礼膜拜;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又一度视教材为“例子”“、线索”,俨然一个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有时甚至于无视教材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任意调整、增删……如同历史的钟摆,从这一极端一下又晃到了另一极端。为此,我们感到困惑和迷茫,那到底怎样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呢?在此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一、读“透”教材,理解教材众所周知,教材的编者一般是由许多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教师群体组成,教材的编写不是编者随手拈来、一蹴而就的,是通过深思熟虑、刻意…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高一几何代数法几何作图的过程中,常常碰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怎样想。老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已知直线及直线外二点,求作一园过已知二点,且在已知直线上截取等于已知长m的弦。这个题目如果先假设图形已经作成,则可作成如图1的样子,但是,怎样才能作出来呢?很多学生常常只单纯的从求圆的半径上来想。但是如果能连接A、B两点,并延长与XY相交于E,则这个题目就很容易解了。(如图2)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怎样在更广阔的情景下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与口语表达的和谐发展呢?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美术课充满了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口语表达的气氛,在上“装饰小手帕”的美术课上,我一改“教师讲、幼儿画”单纯进行美术教育的做法。采用“想—画—说”三步教学法,使幼儿既得到美术教育,又使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和谐发展。“想”就是让幼儿充分调动脑中储备进行创造,想一下自己最想画上什么?最好用上哪些色彩,表达自己一个什么样的愿望,等等,这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关键。“画”就是在幼儿想好…  相似文献   

17.
《画际歌》唱得好:“让思想冲破牢笼”,这个“牢笼”就是思想上的无形框框,思维学上叫“思维定势”。大象怎样称?众人都想到了用秤。怎样救起掉到水缸里的小朋友?别的小伙伴想的是从缸里捞人。像这样沿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先后听了两节《数的大小比较》(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执教的两位老师都对教材作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现摘录片断如下:案例:A教师师:小兔子和小松鼠要举行一次拾贝壳比赛,想邀请同学们为他们当裁判,大家愿意吗?生:愿意。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这两个小动物分别拾了多少。“小松鼠拾了38个贝壳。”“小兔子拾了46个贝壳。”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3846师:谁是这次拾贝壳比赛的冠军?“小兔子。”、“小兔子。”师:为什么?生:因为小兔子拾得多。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38比46小。”“46比38大。”师:可小松鼠不明白,…  相似文献   

19.
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钻研语文教材呢?根据我工作的实践和经验,谈点粗浅看法。 第一步,审清课题。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窗口”,对一篇课文来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语文一般以记叙文文体居多,有的题目揭示了题材范围,有的题目概括了主题思想,有的题目指出了文章重点,还有的题目间接揭示了文章思路等等,所以钻研教材首先思考题目,从解题入手,透过题目这个“窗口”,去窥探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也养成一种读文思题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执教了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立体几何新教材后,提出以下的管见同大家讨论。 一、新教材的框架结构有新意。 1.新教材把代数和几何统一编成一册 新教材把“空间直线、平面”;“多面体”安排在高二年级上学期,与三角函数中的“反三角函数和最简三角方程”及“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编成一册,这样形数结合的编写,不同于统编教材把代数与几何分开的形式,如果按照降低立几教学要求的趋势,那么这样的编写无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