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大观周刊》2013,(6):160-160
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罗七仁 《大观周刊》2012,(2):149-149,129
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升学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有余而学生感悟不深,先生分析有余而学子品味不力,教师布置作业有余而学生联想不远,老师的指导有余而学生的创新不足。语文教学变成了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灌输给学生的过程。新课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接受和积累语文知识,重视语言的感悟和熏陶,着眼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感知、品味、联想、创新是学生语文阅读质量升华的"四力"。语文教师如果能提升这“四力”,再加之潜意识的训练,则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丁建发 《大观周刊》2011,(37):226-226
互动教学作为新课改所积极倡导的新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通过师生双边互动来实现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每位同学都能获得发展的教育目的。中职语文互动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师生、生生间充分对话、交流,和谐互动,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情境体验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颖 《大观周刊》2011,(10):153-153
本文用“四结合”的教育研究理论、创造教育的理论、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作指导,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等方面,阐述了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以及在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薛锦 《大观周刊》2011,(52):115-115
“以教师为主导”,对语文教师来说,首先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学生处于消极状态的时候,教师更应把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其次才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丽萍 《大观周刊》2012,(36):198-198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7.
陈红 《大观周刊》2012,(18):216-216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维社会系统.是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活动过程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多维社会组织系统。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首先必须保证教学双方活动要素的最优化,建立起教学过程两系统互相协调互相适应的同步联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邓占荣 《大观周刊》2011,(50):130-130
教师在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目标,教师应充当好以下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9.
张秀梅 《大观周刊》2011,(40):109-109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习观念已为语文教师们所熟知,但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学习的评估主要还是由教师来完成,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完整地享有学习主体的权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实现学习评估的客观性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应该协作进行语文课堂学习评估。  相似文献   

10.
张小红 《大观周刊》2013,(9):104-104
语文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王明春 《大观周刊》2012,(37):365-365
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本文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为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全国的全面使用,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平台,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探究平台。如何辅助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融于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成为教辅研究面临的一大课题,这就要求教辅出版工作者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充分利用教辅开发平台,将教材中的隐性核心素养,结合教学辅助工具,融入情境化试题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显性特征,从而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3.
樊成龙 《大观周刊》2011,(34):177-177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实践的能力有所削弱。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个难题。我们对于传统的阅读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教学的内核要求上对于高中生的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赵丽娟 《大观周刊》2013,(11):244-244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教师既要转变教学理念。也要构建全新的课堂模式。教师不仅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还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学生.实现素质教育。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参与,发掘课堂,文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茵 《大观周刊》2012,(52):294-295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两个尊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理念。教师要站在“培养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高度,视语文教学为发展人的途径,视语文学习为人的发展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周茂杨 《新闻世界》2011,(6):217-218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语文学习决非易事,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吃透"课本,"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善于运用恰当的语文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隐晦为通俗,教师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酵母"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虎城 《大观周刊》2011,(52):135-135
有一段时间.众多的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走向问题.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说语文教学有些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的境界.以至于有些学生们害怕上语文课,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细想起来,要想真正重启语文乐园的这扇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们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做法.请同行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8.
田敏  郭群 《大观周刊》2012,(43):321-32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通过语文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出发点,让语文教学尽可能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合,与课文内容和情感产生共鸣,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马淑梅 《大观周刊》2012,(17):223-223
小学语文新课堂标准给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之中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把读的权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足,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小学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要有依托,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小学阅读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何春野 《大观周刊》2012,(17):247-248
英语,成了一门世界通用的非常重要的交际语言,显然,那种以翻译为主,块块教学重在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法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用课文引路,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景,平等地、积极地开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的教学交流过程,实际上是交际的最高形式自由交际活动的第一步。这个教学过程:以非实际的形式为中心(即课文的语言疏通)。向交际的以内容为中心的实用性靠近的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综合语言能力的人才。这也是符合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