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讲的是中国法治理念几十年来的变化与进步,有案例,有访谈,倒也精彩。只是到了节目后半段,一个小细节很突兀地“跳”了出来,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2.
杂文,是带有文学特色的一种议论文。从杂文议论的话题来看,大致有这么两种:一种所议是“事”,一种所议是“理”。因而,我们也就可以把杂文分为这样两个大类:一个是“说事”的,一个是“说理”的。  相似文献   

3.
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除有国家电台、电视台外,1987年春天新办了一个“进来就讲”广播电台,台长是让·于贝尔特·巴西耶。“进来就讲”广播电台的经费由政府提供,发射机是租用国家电台的,发射范围比较小,方园15公里以内能听到,也就是首都瓦加杜古和它的郊区可以听到。“进来就讲”广播电  相似文献   

4.
这似乎是个费解的题目。其实,拙文不过是拈来报端一些互不相干的词儿,略抒一孔之见,以达提倡新闻用语规范化之目的而已。近年来,我们新闻界“引进”了一种不良风气:不讲文法,乱用大的、雅的、生僻的、甚至连自己也不懂得的词汇。一些同志“胆儿大不怕寒碜”,对于祖国语言文字毫无严肃认真的态度,自己估摸着“当这个讲”,拿来就用。偏偏我们的一  相似文献   

5.
张同波 《大观周刊》2012,(15):57-57
一个社区是一个小型社会。而一个个“小社区”的秩序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大社会”的局势。蓬莱市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区一警”社会管理模式,有效维护了社会整体局势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我还在一个小站当检车员,因为发表了几篇小散文,段党办就给了我一个去学新闻写作的机会。在那次学习会上,我问上课的老师,记者和特约记者谁大?老师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某报一位特约记者去采访人大会议,被工作人员拦住。这位特约记者拿出证件,工作人员犯难道‘特约记者是个啥东西?’,随后又认为特约记者一定比记者大,因为有一个‘特’字。其实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那怕是特约记者也好!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被某报聘为特约记者,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其实,从十年前我开始给党报党刊写新闻开始,就以记者自居了。不…  相似文献   

7.
新闻工作也是一种市场营销,报人的目标就是通过报纸这种信息载体,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客户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个目标,为了读者易读、悦度,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本文从新闻报道的选材与写作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归纳和总结,认为报纸新闻要讲“四有”“三热爱”。  相似文献   

8.
在入选第22届“湖北新闻奖”的数十篇报纸消息中,5篇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组元素,描述和展示这两组元素的“对立”状况,其悖理之处就成了引人注目的“亮点”。借此,消息的价值与个性也就异常鲜明地突现了出来。从这5篇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中,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提高消息写作的质量,寻求“对立”或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讲政治”。“坚持政治家办报”,是党的新闻事业使然,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怎样正确理解“讲政治”,进而把这一重托具体贯彻落实到新闻工作中去,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现在看来,我们在这方面有时做得并不都尽如人意。无庸讳言,目前在部分新闻单位,包括有的分管新闻工作的领导同志中,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一提讲政治,新闻报道就可以不讲形式,不计效果,好像讲了政治,就能代替一切。结果,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报道,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嚼  相似文献   

10.
过去曾有人对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雅号,现在也偶有所闻。我想,如果把无冕之王理解为记者至高无上,谁也惹不起,这当然是不对的。人民的记者绝不能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不然的话,记者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如鱼离水,记者也就不成其为记者了。但是,我认为,从采访的角度讲,记者应以“无冕之王”自勉。正因为头上没有乌纱帽,所以采访谁就可以和谁的“冕”一样高,就可以和谁“平起平坐”,谈得拢,说得上。用我自己总结的话说,就是“记者采访时见大官自己不小。见老百姓自己不大”。我觉得,没有这个能大能小、能官能民的思想作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6,(10):17-17
喻国明教授曾撰文讲:所谓“厚报”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关于报纸篇幅唯一决定的数量称谓,而是相对于人们有限的阅读时间可以阅读的报纸篇幅数的一个概念。报纸所提供的内容篇幅超过了人们在有限阅读时间内可以有效阅读的篇幅数,就被人们称之为“厚报”,反之,则为“薄报”  相似文献   

12.
有人写文章,往往注重“大块头”,而轻视短文章。但衡量文章好坏,决不是以块头大小为标准。大和小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只分别表示事物的空间范围,并无好坏,优劣之别。小的固然不一定比大的好,但大的也未必就比小的优。文章“块头”的大小要根据其表述的内容来定,不能片面地追求大。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由于涉猎内容较多,自然要块头大些。但那种用两句话可以说清楚  相似文献   

13.
在编辑学、编辑史的研究中“编著合一”是一个热门话题。它被说成是古代编辑工作的基本特征或一般特点,讲近现代编辑工作时也屡屡提到‘编著合一”。然而事实上,编辑工作中从来未曾有过什么“编著合一”,它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之中。 讲“编著合一”的论文很多,对“编著合一”作明确界说的却很少。《编辑学刊》1992年第2期上的一个论点,犹如凤毛麟角,“古代编辑的特征是编著合一。编著合一的实质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一个著作者当完成作品时也就完成了传播的载体,因而也是编辑者;一个编辑者在制作载体时也同时完成了作品,因而也是著作者。古代的写作和载体制作是一并完成的,故称为编著合一。”这段话实在妙不可言。据说,这段话“从写作和传播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古代抄本时期,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著作,从写作的角度看,他是著作者;从传播的角度看,他“完成了传播的载体,因而也是编辑者”;一个人既是著作者又是编辑者,因此称为编著合一。这里最奇怪的是那个“编辑者”。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编辑者”!研究一番,才知道这是玩弄概念游戏的结果。那位论者把相对于著作的“编辑”定义为“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然后撇开其中的“收集材料”和“整理”,把“成书”(这里的“书”只是  相似文献   

14.
上一文讲的“读功”,是从战术角度讲的,即如何读得实在、读得精微。接下来,想从战略角度讲讲“读功”,即:应该如何扩大阅读量,以及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提高阅读的“质”? 一般人认为读书多就是“阅读量大”,殊不知这个“量”字很有讲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多”。一个人一连气看了一千本小说,粗看上去也称得上“阅读量大”了。但是,倘若他读的都是小说,也只能算是读了一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们报上预告新闻还真不少,如“气象预告新闻”、“体育比赛胜负的预测新闻”,以及“科学预测”等新闻。凡是预告、预测,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十分准确,一种是误报或预告失准,因此在写这种预告新闻时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将话讲绝、讲死,当然也不是模棱两可,至少应有一个侧重点。 其实,预告既然作为新闻,应该有十拿八稳的把握与证据,所以新闻中应增加一点科学性,以事实依据为准绳,使人感到你预告的准确程度比较大,即使万一  相似文献   

16.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17.
在“奶酪”热过后,“信使”热也大有燃起之势。一段时期以来,类似“把信带给加西亚”的题材纷纷在书店柜台上露面,大有掀起一股“信使”热的势头。通过粗略统计,在当前市场上,不同出版社而内容相关的“信使”类图书就有十多种。《致加西亚的信》推行的忠诚与勤奋的理念比“奶酪理论”会更深人人心,“信使”极有可能开辟该类书的另一个时代。 携百年全球传统,冲击当代中国市场 “把信送给加西亚”绝对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它就作为一篇短文传人我国。也曾经被《读者》等刊物转载。但是,在20年后,是什么力量使它成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采访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两类记者:一类是“直奔主题型”,心中只想着自己将要完成的题目,但求速战速决,多一句也不肯问,多一个人也不再找,多一个地方也不愿去。这类记者一般能快速完成报道任务,也多被认为是单位的“快手”。还有一类记者则是“超级海绵型”,无论采访什么,就像一块有超强吸水能力的海绵,大量地采撷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本来采访两个人就能成稿,他可能要采访5个人;本来采访三个地方就可以收工的,他可能要跑更多的部门;本来开完会拿了材料就可以走人,他可能非要再拉住几个人问个究竟不可。而到成稿时他额外采访的这部分内容可能却一点也用不上。如此看来,前一类记者是“讨好不费力”,而后一种记者是“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19.
“海人”游戏是日本赛格公司最新研制出的一种虚拟宠物,从8月份面世以来,在日本和美国都非常流行。 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应算是种试验。因为你要设定温度、空气、光线,你还要和海人说话,而他也会和你说话。当你把“海人”买回家时,上面附送一个话筒,可插入控制器的第二个VMU插孔。(用这个话筒,你可以和海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信不信由你,只要他长得足够大,可以说话了,他什么都能说。)然后你就可以通过电视屏幕,看着他们在一个视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上,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用“锐角”就是选择小的新闻角度,开“小口子”。 小角度,挖得深,小中求深 角度选得小,新闻就能挖得深,在这里“小”与“深”是成正比例的。 普法教育是我国近几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就以这方面的报道为例作些探讨。 报社经常收到这样的稿件—— “××乡完成了普法任务” 此稿当然不能用,你一个乡算什么,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写来了新闻—— “××县百万人民通过了普法考试” 这篇稿件还是不能用,你报道的是一个县,报社的记者站发来了一稿—— “××市500多万干部群众昨参加普法考试” 这篇稿件同样没有用,因为要比大,全省的范围还要大—— “全省普法任务基本结束” 这也只能发一条300字的小消息。 是不是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普法的新闻就不能用呢?回答是否定的。你的角度选得小,照样能用。有的来稿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