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句话第一句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不断地"充电""蓄电""放电"第二句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靠"两本"起家靠得住第三句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是福第四句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往往战胜利剑的力量这是拿破仑的名言一个人的思想走多远,他就有可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2.
汉代大目录学家刘向说过一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对图书社会价值的认识,可谓深透至极.对于这句话,我们图书馆人不但要深刻领会,而且要把它当作一项"基本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3.
善于抓特点     
我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抓特点的重要.我们常说:"这条新闻没特点,一般化.""这件事的特点在什么地方,没有抓出来."我们采写一条新闻或者一篇通讯,必须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避免一般化,写好新闻报道.为了做到善于抓特点,我们要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个性反映共性.我们进行采访写作,不但要研究事物的共性特点,而且要研究事物的个性特点.对于文艺创作塑造人物形象,黑格尔提出了"这一个"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即鲜明的  相似文献   

4.
2012年《随笔》第2期刊有《寂寞高华:独立学者的人格榜样》一文,其中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四处代圣人立言的名人,但更缺高老师这样严谨治学一心干事的人。"这句话读着别扭。仔细分析,问题出在前后两个小句中的"不缺乏……但更缺"上。"但"表示转折关系,要说的  相似文献   

5.
王丽明 《声屏世界》2004,(12):49-50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今天的交通广播来说,也许这句话是最合适的表达。触角敏锐的交广人似乎在这一点上有了强烈的感受:在寻找专业共性的路上,我们一直不舍得丢掉自己的传媒个性!本文试图从一个省级交通广播的角度,在专业共性的大背景下,围绕“张扬个性”这个关键词,来探讨交通广播竞争时代内容运作的种种可能。专业共性中传媒个性的想像无极限交通广播模式由于收听的移动性和内容的服务性启动了两种市场的发展:一是受众队伍的壮大;二是同行之间的竞争。一个省往往是省级台和地市台相互竞争并带来受众分流和定位细化。同是…  相似文献   

6.
徐凯 《视听纵横》2007,(3):87-87
个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但反映在每个人身上会表现出"个别差异",这种表现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叫做个性心理,简称个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千人一面的、没有个性的节目是枯燥的和乏味的,是难以获得公众认同的。在这个有机的统一体中,主持人的个性是融注在电视节目的共性要求之中的,同时,其个性又是通过共性的表现而凸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2,(Z1)
黄凡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属于那种奇怪的人,说得好听是有个性,说得难听是够厉害。”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由于平日与他交往不多,真没看出他是个个性很强的人,倒是记得四年前他刚进台时那副见人就笑的讨喜模样,他当时高中刚毕业,人长的帅气,很是抢镜,阿姐级主持人争着要他做搭档,最后跟着“关阿姨”到经济台《大小世界》当孩子们的大哥哥去了。就在南京没有几个孩子不知道“黄凡大哥哥”的时候,他却转  相似文献   

8.
半句话     
过去有种说唱表演形式叫“三句半”,很时髦了一阵,现在不多见了。“三句半”由4个人说,一人一句,最后一个人说半句。如:科长局长一大堆。群众到底听谁对?最后还是不统一。开会! 也许是因为最后半句太直白的缘故,不太招现代人,尤其是现代某些干部们的待见,现在不少当官的喜欢说半句话,说一半留一半,或是说一少半留一大半,官职越大,保留的越多。 半句话,说得最绝的是秦桧,他给岳飞定死罪的理由是:莫须有!也许有,也许没有。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像许多特权一样,  相似文献   

9.
有线广播与无线广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县级广播台站的新闻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改革只能更好地显示和突出个性,决不能以共性代替个性,或者以共性抹煞和淹没个性。要善于从它与无线广播电台的差异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 一、人员分工宜粗不宜细。现在,许多县相继成立广播电视局,广播站陆续改成广  相似文献   

10.
1986年8月,我研究生毕业进人湖北^民出版社工作。次年9月的一天,总编约我谈话,告诉我组织上决定任命我为古籍编辑室副主任,主持该室工作。总编说了许多劝勉的话、其中有一句给我印象很深,他说工作一年即行提拔的人在出版杜是少有的。回睬起来,这句话里包含着多少担心,但当时我并不能够领会,有的其是自满.那时我不像现在这样爱酒、但当晚也自剖自饮闹了个大红脸、心里飘飘然,甜滋滋.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第1期《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中有篇文章是《批判性阅读: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有句话说:"对于不合理的批评意见,也要耐心倾听,在平等对话中帮助学生自我斧正,切不可批评指责。"句中的"斧正"用得不对。"斧正"是敬辞,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说传授方法的重要性.看了《医务工作者如何撰文立著》(中医古籍出版社)一书,自然联想起这句话来.作为《河南中医》杂志的资深编辑,作者魏群长期致力于"替人作嫁衣裳"的工作,有不小一批人都曾在她那里受过益.  相似文献   

13.
风水行业乱象丛生,严重扰乱了这个行业的正常秩序,亟待规范化管理"来,听我三句话:你9月份有财运,要小心小人,到屋里抽个签吧。"在国子监街和雍和宫大街交叉口东北角,几家卖佛教用品的店铺门前,几个中年男人倚在栏杆上,拦住过往的行人,重复着上述几句话。在店铺的里面,有两个各有两平米左右的小隔间。在门口揽到客人后,就把他们引到小隔间,开始摇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发现,这些人给每个人说得都差不多。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一是有财运,二是防小人。每次收费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诗论》中,有一句对《卷耳》的评论:"《卷耳》不知人。"关于这句话的含义,学者们发表过一些见解。李零先生解释为:"是伤所怀之人不可见,故曰‘《卷耳》不知人'。"廖名春先生说:"《卷耳》‘怀人',但所怀之人不知在何处,故谓之‘不知人'。"胡平生先生说:"所谓不知  相似文献   

15.
悦读房龙·精编青少年版,[美]房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有句臭名昭著的话:"在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即便是那些不了解他的斑斑劣迹的人看了这句话,也会说他是个自私自利的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辛弃疾曾经说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其对理想的执著程度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6.
上来先说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很多人,尤其是女人,都口诛笔伐过这句话,却忽略了孔老先生后面的两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其实这是一条人际交往守则。  相似文献   

17.
底线在哪里     
《开心辞典》深受观众喜爱,在王小丫的老搭档李佳明拟出国留学时,央视决定海选“魅力新搭档”,近日来自《新闻晚报》的一则标题十分醒目:小丫“招女婿”被曝内定,《开心辞典》导演否认。内定与否读者当然关心,但是我更计较的是“招女婿”之类的说法。除了“招女婿”之外,还有上升到姐弟恋的,因为王小丫和入选主持人中任何一位搭档,未来的主持组合将呈现女大男小的局面,所以娱记又说小丫注定要在银屏上姐弟恋。真不愧是妙笔生花,经娱记之点石成金,海选“魅力新搭档”变成了“招女婿”,而新搭档年轻则又沦为“姐弟恋”。总之是有好戏要开场。…  相似文献   

18.
德国汉学家顾彬说:“我们汉学家要了解孔子,总不能通过于丹吧。”这个德国人,在最近一个时期,说了很多话,都有争议,这句话则不会,因为这是一句大实话。同时,这句话还有拨乱反正之功效。尤其是现在,于丹的心得把《论语》、《庄子》弄得面目全非,国人却以为她在推广国学,“能带动年轻人对国学的兴趣”,从而加深公众对国学的了解。这么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很多广播节目都是由两个主持人合作主持的,默契的搭档总是妙语连珠,双剑合璧,而真正能达到这般境界的搭档除了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之外,更需要在很多方面共同努力才会在创作节目中灵感不断,得到认可.那么,如何能够很好的与搭档合作呢?  相似文献   

20.
(1) 十年前,陈虻找我的时候,原话是说,我们要给白岩松找一个女搭档. 我当时还没想换工作,陈虻说你来我们年会玩玩吧,也见见大家. 那年年会是白岩松主持的,像他书里写的,"以恶搞和折磨领导"为主题,我跟台长分一组,白问:"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在什么季节?"台长按钮抢答:"冬季!"……大概他脑子闪现的都是系围巾的男女群雕.于是被大笑着羞辱一番,最后好像钱包也被抢掉了,一撒,天空中都是现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