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释苟     
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一书中对于“苟”字的解释。“苟”是“敬”的初文。许慎说 :“苟” ,自急敕也。”“自”指“自我” ,“急”是时是不断 ,“敕”是谨慎小心之义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对话     
一“向”对“句”说,指针丢了,找不到北了吧? “句”对“佝”说,有人靠不一定是好事, 人家昂首挺胸的,更显得你不直溜。二“狗”对“苟”说,破帽遮颜过闹市,是为了“苟”延残喘。“苟”对“狗”说,我们不依仗谁,不会虚张声势地狂吠。  相似文献   

3.
胆小先生     
胆小先生有一所可爱的房子。一天。一只母老鼠闯入了他的房子,胆小先生马上去捉,结果在地下室捉住了它。“你放了我,”母老鼠挣扎着说,“我要是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胆小先生害怕了,忙放了它,还允许它住在地下室里。地下室里吃的东西真不少,够母老鼠吃的喝的。后来,母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小老鼠长成大老鼠,大老鼠又生小老鼠;小老鼠又长成  相似文献   

4.
姓的尴尬     
《初中生》2015,(7):34-35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一“敬”姓大臣因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讳,被迫将姓去“攵”改为“苟”.一千多年后,某地几百名“苟”姓后人不堪祖宗改姓所累,改回“敬”姓. 宁可不上户口,也不让孩儿姓苟 “宁可不给孩儿上户口,也不能让他姓苟.”早在妻子准备怀孕时,河南郑州市民苟先生就决定要给孩子改姓,甚至一度撂下了上边那句狠话. 苟先生从上幼儿园起,就被老师、小朋友们起了“汪汪”等各种外号.因为这,不管父亲怎么打骂,他都不愿意去上学.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话说得十分中肯,既肯定了教师的劳动,也指出了“改文”的途径。要想不“虚掷”改文的大量“功夫”,就应努力让学生“晓其故”。我和许多同行一样,批改作文,长期以来,没有找到一条好路。从材料到主题,从  相似文献   

6.
在文言文中,表示“假设”的虚词,常见的有“苟”“如”“若”“使”“倘”“虽”等。例如: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战》) 苟:假设。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张衡传》) 如:如果。  相似文献   

7.
爷爷是个老红军。逢人他总用浓重的川北话自我介绍:“姓苟,一丝不苟的苟。”然后哈哈一笑,“不太好听吧。”他是个不太讲究的人,为人爽快。“为什么你不跟我们一起姓叶呢?”在我刚刚懂事时便提出了问题。爷爷笑了:“倒打了一耙,明明是你们不跟我一起姓苟嘛!”后来从爸爸那里知道,文革期间爷爷被打成了走资派,爷爷的子女——姐弟四人一夜之间从红小兵变成了“狗崽子”,并被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商人人格的双重性,一方面指商人的本质以求利为其价值的归属,另一方面,在传统抑商政策与“贵义轻利”价值观面前,商人不得不以“仁义道德”掩盖其苟苟求利的本质,向世俗的社会公德折腰屈服,从而失却了抗争的勇气,走向与贵族联合的道路。当这种异化的人格统一于商人一身时,便胡了“儒商”的美称。  相似文献   

9.
由于日光照射,“雅闻起敬”四个字未油漆的部分慢慢褪色,大门上只剩下“牙门走苟”(“衙门  相似文献   

10.
二年级的儿童节,爸爸妈妈送给我一对小仓鼠作为礼物:一只公的,一只母的,我为它们取名为“火腿先生”和“搅和太太”。“火腿先生”胖胖的,爱吃又爱睡;“搅和太太”则是一个很活泼、很爱跑步的“体育健将”。它们的毛是雪白的,当它们睡觉时,仿佛两个小雪球!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批改方法有“全批全改”、“精批细改”、“选改”、“轮流改”等多种方法。叶圣陶先生说,传统作文评改法“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因此,探究作文评改方法很有必要。近年来,“重点改”、“口头改”、“相互改”等评改方法相继出现,给作文评改带来了生机。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作文评改卡》进行作文评改,有所得益,现公之于众。许是管中之见,诚望与同仁们商榷并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勿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事成效亦将减损。”叶老的这番话说明了听说的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网》也指出:“培养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把听说训练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一年级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耐心引导学生听话说话,培养  相似文献   

13.
姓名之趣     
有一次,看电视,演员表里有个叫刘学生的。和宋秋波一起上过课。吴安全——是个司机范世刚。可不,还“人是铁”呢。我初中时,学校教导主任叫“矫厚根”,用苏州话念和“脚后跟”一模一样。俺一病人,叫“田经理”,可惜偏是个下岗的。我高中班主任姓苟,暑假改名,后开学有同学见他还毕恭毕敬地喊苟老师,他大怒:我从来没有姓过苟!我这里的一家酒店经理叫管人财。我以前的一个客户叫张面柄。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铃,锅炉热处理专业教师叫吴嫣梅……我们中学校医务室有个校医叫“段珍”,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我有三个初…  相似文献   

14.
论赋的起源     
赋的起源问题,是赋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钱志熙先生提出“升高能赋”、“瞍赋”中的赋为口头赋,苟、宋之前,赋的名目与体裁已经成立的假说,对学界甚有意义。然仍然有疑问之处。我们认为:源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六诗之一的“赋”,导源于一种叙事文体;“隐语”和赋的讽谏功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是后代的一种政治表达和强化。而“隐语说”也不能揭示赋的起源问题;荀子的赋只是赋的一个开端,而宋玉之赋才真正代表赋体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这儿要说的“俱”与“具”,是就它们在文言里作“范围副词”使用的情形而论的。这两个词的读音,今天完全相同:jù;而它们的古音却不尽同:“俱”是“见”母“侯”部,“具”是“群”母“侯”部。从使用频率上看,它们较多用作副词表范围,且意义相通,都有“全”、“都”的意思。因此,王力先生把它们列为同源词(见《同源字典》1987年版184~185页)。这两个词不仅古音有别,就是用作范围副词,也是有别的。一般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为中国培养了228位大学校长的圣地,她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母机”,中国的大学之母。她的名字叫北京师范大学。余秋雨先生曾说:“北师大是书写中国文化史永远绕不过去的学府。”李政道曾说,知中国必知北师大。  相似文献   

17.
罗小英 《江西教育》2004,(24):16-16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耍教;讲,都是为着进到用不着讲。……苟教师不讲.惟为简要之启发与指点.俾学生由是而自求得之.则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而教师亦来失其主导作用也。”课堂讨论组织得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教与不教.讲与不讲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源流。潘天涛先生说过:“故言西方绘画者,以意大利为产母,言东方绘画者,以中国画为祖地”。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收在1924—1926所作的《野草》里。《野草》的题辞中写道:“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这一段写在1927年4月的文字告诉我们:这本集子记下的是作者在“荷戟独徬徨”时的一些小感触,当时广州的现实已使他认识到以往的“荷戟”并不是苟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不是私生子?其母颜征在是贫民女子,还是大家闺秀?自古说法不一。今人则以蔡尚思先生与匡亚明先生对立的意见为代表。我们认为,两位先生的意见各有独到的地方,但都还有商榷的余地,所以在此略陈愚意,期望两位先生与诸位专家教正。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孔子的身世,今人多从司马迁之说:叔梁纥与颜征在“祷于尼丘而得孔子”;“纥与颜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