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双翼",只有练好"双翼",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凸显"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一、语文作业要体现"语文味"在现实中,我们语文作业,一般重"写"轻"读",重"表达"轻"交流",重"统一"轻"个性",这样的作业安排和设计,不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智慧。如程少堂所说"不会用‘我’的语言(吾言)来表达‘我’的内心世界(吾心),就不能算是会学语文,语文素养(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就不会高"。显然,语文作业作为对语文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更要求学生"用吾心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通过以"言"会"意",感知文本情感;以"意"明"言",理解语言内涵;"言""意"相融,可有效推进语用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言意兼得",以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明确地指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天地,使学生的情趣、意趣、理趣和谐统一推进教学,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使学生感受课堂丰富多彩的语文气息。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然而在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却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脱离文本,架空语言,让学生空泛地讨论课文内容,思想上剥茧抽丝,抽象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神"标签",形式上浮光掠影,脱离语文内核进行训练,分不清是语文课,还是思想品德课、活动课,缺少"语文味";二、从"师"从"本",解剖"精美文字",丧失语文亲和力,使学生厌烦、厌弃学习语文。一、走进"文本",感受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然而,在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却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是脱离文本,架空语言,让学生空泛地讨论课文内容,思想上拨茧抽丝,抽象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精神"标签",形式上浮光掠影,脱离语文内核进行训练,分不清是语文课,还是思想品德课、活动课,缺少"语文味";二是从"师"从"本",解剖"精美文字",丧失语文亲和力,使学生厌烦、厌弃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课堂上出现"华而不实,注重形式,轻视文本"的教风,提出注重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语文教学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训练中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更新,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坚持"文道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其思想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从而使"文"与"道"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没有教学交往、没有课堂互动就谈不上教学。而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既姓"语"又姓"小",所面对的是天真烂漫、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乐于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从而打造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教师必须从轻"情感熏陶"到"知"、"情"、"行"统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偏于理论角度的"素质说",有偏于实践角度的"能力说",也有两者兼之的"综合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这段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字看,我以为"语文素养"应是指一个人在语文方面养成的基本的学识、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马晓霞 《教师》2020,(12):22-23
新时期,语文教学应挣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全面落实"言意统一"、会"意"品"言"的教学观念,使语文课堂回归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感受课文情感内涵和语言的使用。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语文知识,实现"言意统一",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品味语言中实现言意转换内涵、从亲近生活中丰富言意转换广度、从关注布局谋篇上实现言意兼得是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过去的阅读教学,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少读背少感悟,结果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苦了老师,误了学生。痛定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塑造成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即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志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就必须而且应当谋求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回归"本色语文",崇尚"简约语文",构建"和谐语文",追求"诗意语文",呼唤"生态语文"。1.回归"本色语文"。本色语文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摒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201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实并细化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大有可为;同时还提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猜灯谜的方法后,亲历综合实践,自己动手制作灯谜,学得轻松,用得自然,感受到无限意趣在谜中,别有洞天在谜外。  相似文献   

17.
有魅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充满"语文味",还要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语文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课要教出语文昧 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语体美、情感美和语言美三者的有机统一.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教出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走近文本,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小组交流,互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新课程强调的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才能尊重学生思维,倡导答案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缺乏活力生气,难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势呢?我认为,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套子  相似文献   

20.
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自己,使自己、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