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调查分析发现:男女生在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一学生在亲友依赖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女生在保健因素和自我发展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并且大三学生在职业声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校3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尊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网络游戏动机问卷,探讨自尊水平、内外控特征与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生的网络游戏动机显著高于女生,但在娱乐动机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学生的网络游戏动机总平均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大一和大三学生的自我肯定动机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2)男女生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生的外控性显著高于女生;大二和大三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大四的学生。(3)自尊与逃避归属存在显著负相关,内外控与网络游戏动机总平均分、自我肯定、逃避归属存在显著正相关;低自尊者在逃避归属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自尊者,高外控者在自我肯定、逃避归属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内控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浙江省某本科院校582名18~23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他们的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在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去脂体重、肌肉重量等17项指标上得分高于女生,且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而女生则在脂肪量、体脂率、水肿指数、躯干脂肪量等7项指标上得分高于男生,且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在脂肪控制和肌肉控制方面,男生比女生更需要减脂、增肌,两项指标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功能能力和最大摄氧量均低于男生,且统计检验表明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根据历年高考和历次平时考试数据,分析男女生在英语课程考试得分、知识、能力掌握上的差异及差异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男女生的得分差异显著,女生在平均得分、高分比例上明显高于男生,男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更大。近年来的男女生差异还存在拉大的趋势,尤其是新课程改革高考后差异变得更为明显。男女生对不同知识点、知识类型、学科能力和认知目标的掌握各有优势,整体上女生要优于男生。本文从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教师、家庭、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以及考试命题等方面分析影响性别差异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袁洁婷  高志强 《海外英语》2015,(3):68-69,71
影响大学生英语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该文以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对大学生英语成绩的性别影响因素作了全面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成绩与性别呈显著相关,男女生的英语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英语成绩普遍高于男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正视性别差异,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学生英语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该文以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对大学生英语成绩的性别影响因素作了全面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成绩与性别呈显著相关,男女生的英语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英语成绩普遍高于男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正视性别差异,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公民的基本能力。从信息素养的五个构成部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信息安全)对某校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有待提高;文科大学生信息意识强于理科大学生;男生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显著高于女生;生源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总体上普遍好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针对泉州师院大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水平,从整体及各策略维度水平状况、性别、年级、专业等多视角,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师院大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整体水平及各策略维度水平尚处一般状态;男生体育学习策略整体水平及各策略维度水平均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体育学习策略发展水平高于低年级学生;理工科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整体水平及体育学习元认知策略水平均高于文科学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水平的途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传授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知识;加强学生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培养;改进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信任问卷》对658名体育院系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信任的专业类别、年级特征和性别特征。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感情信任、道德信任维度,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人际信任、法制信任、系统信任、信任总分方面,专业的主效应较为显著,并且存在专业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 0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均分为(77.35±10.79),其中,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总分均低于国民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学校角色和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具有群体差异,参加过心理类课程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大学生(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地区、城市类型、学校角色和是否参加心理学类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产生影响(P<0.05)。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待加强,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对男生、高年级学生、西部地区学生、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体育专业等学生、未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普通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干预,积极开展心理学类课程等,可提高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薛潇  安涛 《职教通讯》2022,(2):79-87
技术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素养更是技能型人才应对工作挑战的必备素养。在技术和素养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把技术素养分为技术知识与能力、技术思维与技术精神三层结构,并提出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技术素养,即工作情境知识、工作方法知识、工具设备知识、技术设计能力、技术物化能力,系统思维、工程思维以及工匠精神。依据高职学生技术素养三个维度提出高职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路径,即:融入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剖析现实案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设计可能性方案,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强化学生的技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迫切需要尽快地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地理素养是幼师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为加强五年制幼师生地理素养教育,提高五年制幼师生整体素质,应加强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态度、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育信息化对现代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今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民族院校学生因生源上的差异,存在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层次不齐,缺乏主动养成信息技术素养的习惯,严重影响着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大学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4.
高考新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新政前后高中生的科学教育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导致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被强化还是被弱化?这些问题亟须探讨。研究建构科学素养理论框架,编制高信度效度的高中生科学素养测试卷,结合访谈,采用纵向调查设计,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个维度调查北京市和山东省一流、较好、一般三层次高中参加老高考的2016级和参加新高考的2017级学生。研究发现:与新政前相比,高考新政后两省市高中生科学素养整体水平下降,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下降最为明显,此系两省市新老高考方案对科学科目要求差别较大造成;不同层次高中科学素养变化程度不同,一流层次学校高中生变化较小,一般层次学校下降幅度较大,此系不同层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异造成;新政带来的积极变化是男女生选考文理科的界限被打破,科学素养差距显著缩小,但所付出的代价是男生比女生科学素养降低幅度更大,其原因并非女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致;随着两省市首批考生新高考的结束,“选科博弈”或将加剧,上海市和浙江省遇到的困境或许会重现,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可能被进一步弱化。据此,研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高等院校女生人格状况,为高校女生人格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运用大学人格问卷(UPI)在湖南省的某理工院校对504名2005级女生进行人格测查,并抽取男生样本858名作为性别比较因素。结果:(1)有第一类人格问题的女大学生比例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男大学生。(2)女大学生人格问题症状选择率排前列的项目依次为:在乎别人的视线,缺乏自信心,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父母期望过高,情绪起伏过大。(3)非独生女与独生女的UPI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生源女生UPI分数显著高于城镇生源女生;文科类女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理工类女生。结论:女大学生人格问题比男生严重,农村生源女生人格问题比城镇生源女生严重,文科类女生人格问题比理工科女生严重;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生源女生和理工院校中文科类女生的人格健康教育,以优化她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转向培养大学生获取、选择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然后结合华南师大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素养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事业顺应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应发挥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背景下,研究智慧时代高职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大学生创新素养,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四途径"的高职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途径,形成课堂学习途径、实践理解途径、理实融合途径、分析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9.
The need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information skill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importance for engineering programmes to meet accreditation requirements, suggests that it may be worthwhile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closer alignment between librarians and their work with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ies to assist in meeting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graduating students with high-level information skills.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ether and how information use skills are reflected in engineering programm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of four countries: Canada, the USA, the UK, and Australia.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overla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use skills required of students by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processes and librarians’ efforts to develop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ies in students, despite differences in terms used to describe these skills. Increased collabora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faculty and librarians has the potential to raise stud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levels and fulfil the information use-related requirements of accredit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