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一直是近现代知识分子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许多文化先驱一样,李大钊的中国文化观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折过程。李大钊以开放、平等的心态,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又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他以多元互补的视野提出建立融通和创造的新文化,即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第三文明"。李大钊的中国文化观既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又具有现实前瞻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陈独秀和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详尽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对重建中国文化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方案,前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技激进的批判态度,后者对传统文化持卫道者的立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乍看相反,实则互补,应给预辩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求学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青年毛泽东有了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五四前后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比较,青年毛泽东初步理出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可以救中国的道理.五四前后同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交往与联系,青年毛泽东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的文化猛烈冲击。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论著、信札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思想,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拟就陈独秀在1915——1921年间关于文化的观念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诸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毛泽东对中国文化典籍涉猎极广,钻研精深.从1910年秋天起,他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对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陈独秀、杨昌济等人.青年毛泽东高度评价陈独秀传播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功绩,"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他的活动,"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潮"(《湘江评论》创刊号).毛泽东按照陈独秀"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的号召,力图要在中西文化和思潮的比较中,找到一种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杨昌济是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师,对中国古典学术思想和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西方的学术和文化的认识也达到了深湛的程度.青年毛泽东坚决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要求大力引进西方文化来改造封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李大钊提出学习西方文化精华,中西文化互补,形成了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辩证色彩的西方文化观。他与时俱进选择西方先进文化,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的各种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中职英语新大纲提出的任务,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中职英语新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本文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从而提高正确应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一种说法是陈独秀,一种说法是李大钊。从广义的五四运动来看,陈独秀、李大钊二人都是总司令。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发展,引领着当时全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青年,也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1915年9月至1918年6月这个时间段的总司令是陈独秀。在1918年7月至1919年4月间,陈独秀的思想落后于李大钊,这期间的李大钊应该是总司令。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文献记栽、出土文物以及吴楚文化的门类以及突出成果等方面入手。阐明吴、楚文化的交流与吴、楚文化的发展相始终,特别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增宏本体文化的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文化身份与保护文化多样性 --从怒江开发的讨论说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化身份的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显然已成为非常尖锐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兼顾,而且也必须做到人口、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兼顾。即不能不顾环境进行掠夺性的发展,也不能以环境问题为借口,无视人口发展的正当要求。当我们完美的环保主义进化到要把人类文明的范围,扩大到全部生物物种和整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保留对我们同类中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心,特别是对现有贫困地区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文化身份不仅仅是一个认同的问题,它也包含着重新建构的问题,即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组织中的文化失灵与文化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在大学组织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大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大学组织高度异质化,文化价值体系在大学组织整合中的效力大大削弱,出现了文化失灵现象。大学应该加强组织文化和整个学术系统文化建设,改善和恢复文化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客家人在艰苦的迁徙过程中,吃苦耐劳,开拓奋斗,营造了自己美丽的家园,形成了"吃苦、忍耐、创造"的客家精神。"屯垦戍边"的兵团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苦奋斗,扎根边疆,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戍边奇迹,形成了令人崇敬的兵团精神。两种移民,目的大不相同,却有许多相似的"生存"历程。本文拟对此作简要分析,以表达对兵团人与客家人的崇敬。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健康与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比较的差异性入手,论证当前在高职教育中实施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针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并简略地阐述二者融合的四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人类五千年有文化的历史,每当五大门类文化成果——科学、民主、人道主义、法制和教育可以协同作用时文化就兴旺,反之就衰落。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差异及文化渗透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语言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脱离文化背景的语言体系,更没有不通过语言反映的文化,因此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翻译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文化、语言、环境包括人类自身的原因,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在国际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互相渗透,文化差异正逐渐被缩小,其所特有的语言也逐步趋于同化,很多外来语被本地民众所接受,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也因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而淡化.  相似文献   

18.
在好莱坞大片主导世界话语权的当下,胡玫敢于阐释《孔子》,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凭着整个剧组深厚的国学积淀和严格把关,《孔子》做到了对中华主流文化和审美文化的完美阐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大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浓郁的爱国之情、人文关怀之情的重重渗透与校园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找到现代文明的生长点.要以古代英雄人物为榜样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经典人物的成长经历、英雄壮举激发校园文化的壮美人生情怀;以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来提升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精神、创新求变意识.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与图书馆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校园文化及图书馆文化的特点和含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指出了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