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0年1月对东江干流水体51个点进行的浮游植物及其群落结构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状况,分析了河流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并据此评价了东江干流水体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干流水体中物种丰富度中等,个体分布较均匀,共有浮游植物7门83种(包括2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38种,占所有物种数的45.78%,其细胞生物量占总浮游植物的53.99%;主要优势种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菱形藻(Nitzs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浮游植物的密度分布不均匀,其中下游显著大于上、中游,且主要密集于下游的东莞市和惠州市江段水体;东江干流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为一致,上游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稳定性较下游略高;以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对水体作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位水体营养化程度不高,水质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2.
综述水体波谱监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状况。在论述地表水体的光谱特征基础上,阐述了水质波谱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水质波谱反演的方法;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典型的水质可遥感指标;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受污染水体中很少存在单一的污染源,导致污染水体中混合污染源难以确定与区分。研究一种在多污染源中各种金属离子的确定和检测问题。提出了采用自激荧光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检测,对污染物中混有轻重金属的污染水体分别检测,对重金属污染物采用紫外光谱吸收与荧光光谱吸收检测,对轻金属污染物自激荧光光谱检测。形成了活泼金属离子的检测与治理方法,通过分析自激荧光在猝灭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光谱特性来进行不同污染物种的金属离子判断,采用紫外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二次判断,以达到快速检测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污染水体中的各金属离子,对受污染水体的判断具有较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九峰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入库营养盐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接纳过量的营养盐(如氮、磷等),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以九峰水库为案例,在水库水质状况和变化特征评价基础上,得出由于水体的自净作用,之后逐渐减弱并达到平衡,富营养状态指数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水体污染遥感监测的原理和水体的基本光谱特征.利用水体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对某流域地区水体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实践,证明了水体污染遥感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指出了目前水体污染遥感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分布区域辽阔,种植面积古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4。因此,开展水稻光谱反射特性的测试,对于进行农业遥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区别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提出依据,而且还可以找出区别它们的最佳遥感波段及遥感时间。同时,根据水稻的光谱特征,可以了解其生长状况与施肥、含水率、生物学产量(简称生物量,下同),产量的关系,对于掌握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产量预报和成熟期的预报都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8日报道,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海洋温度上升将扰乱浮游生物对二氧化碳、氮和磷等化学物质的自然循环。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
  在海洋碳循环中,浮游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去除一半,然后将其储存于深海下的过程,该作用已与大气隔离了几个世纪。该大学环境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用显微镜研究依靠光合作用繁殖和生长的浮游植物,发现微型藻类等浮游植物能自然清除大气中一定的二氧化碳,对于气候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浮游植物也产生氧气,以及形成渔业食物链的基础,因此,对于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研究显示,水的温度对维持海洋里浮游生物的生态系统有着直接影响。而海洋变暖将会影响浮游生物,反过来驱动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以Sentinel-1/2哨兵卫星获取的雷达和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多时相光谱反射和微波后向散射特征变量,基于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算法对吉林省扶余市水稻、玉米和大豆分类,并与支持向量机算法比较,综合评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算法对大范围农作物自动识别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能够有效提高作物分类精度。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总体精度为87.32%,高于支持向量机算法9.82%。利用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多时相主被动遥感特征变量能够准确地自动识别大范围农作物,可为作物种植面积调查与产量估值提供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光学波段,主要包括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影像数据的技术.高光谱遥感的出现是遥感界的一场革命,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遥感中能被探测,其巨大意义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公认,相对于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在热红外谱段进行高光谱遥感研究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长春南湖水体透明度高光谱定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度是衡量水质优劣、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光谱遥感可有效反演透明度,较好解决了常规遥感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利用野外高光谱仪在长春南湖夏季进行了反射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采样分析,通过分析水体透明度与其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尝试采用多种半经验算法建立透明度高光谱定量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单波段、波段比值和一阶微分反演模型,确定性系数皆在0.74以上,RMSE小于透明度极值差,因此皆可以用于反演透明度;2)模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一阶微分模型、单波段模型和波段比值模型。该定量模型的建立,为今后利用成像光谱数据在南湖进行透明度大面积遥感反演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内陆水体透明度反演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21)
为了解天德湖浮游植物组成及水质状况,2015年夏对江苏省泰州市天德湖水体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天德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由8个门组成,共37科77属209种,绿藻门最多,为30属93种,其次是硅藻门,为23属67种。绿藻门、硅藻门占优势。优势度最大的是绿藻门的卵囊藻0.088,其次是硅藻门的针杆藻0.087。天德湖水体处于β-α-ms中-富营养型。属于轻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在遥感影像处理中,植被指数提取广泛应用于定性和定量评价植被覆盖及其生长活力。本文利用高光谱数据介绍了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植被指数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藻类是自然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藻类对渔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来源,也是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浮游植物量的多少是水体生产力高低的标志之一。但另一方面,某些藻类也对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人们忽视,下面就简介几种对渔业生产产生危害的藻类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对乙醇溶液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相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的检测是常用而灵敏的检测技术,水作为常用溶剂对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影响直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本文通过对纯水,无水乙醇及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研究水时乙醇溶液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水在可见激发光激发下不产生荧光,对乙醇溶液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不产生影响;纯水产生拉曼光谱,对用拉曼光谱法检测乙醇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一的赤潮特征提取算法在对赤潮遥感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时还存在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赤潮遥感提取算法,首先对加权平均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自适应加权平均算法,对遥感图像的叶绿素浓度特征进行提取,然后采用偏差系数对水体固有光学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对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进行提取。实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多特征的赤潮遥感提取算法相比较单一的光谱特征提取算法,具有较高的赤潮特征提取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叶绿素a是水体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水体初级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表示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密度,进而被用来作为评价水体是否受富营养化污染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此为背景,首先用分光光度方法测量实验室培养的螺旋藻水样的吸光谱数据,并建立螺旋藻水样吸光度与其叶绿素a含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294。以此模型为依据、MSP430F149为控制器,配以外围电源稳压电路、主动光源驱动电路、光电转化电路和LCD12864显示电路,设计了一款测量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操作简单、实时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夏秋过渡季东太湖水体光学特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探讨水生植物衰减存在的水生态风险,于2018年8~11月水生植物季节演替期开展了野外调查,现场定性观测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生植物逐月衰败,其覆盖面积逐月衰减直至11月消亡。定量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体透明度分别为0. 71、0. 66、0. 68、0. 43 m,呈整体下降趋势;悬浮颗粒物浓度依次为20. 85、17. 52、16. 05、31. 3 mg·L~(-1),11月出现高值反弹;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63. 01、58. 79、33. 71、36. 51μg·L~(-1),空间差异逐月降低;有色溶解有机物丰度整体上升,依次为2. 58、3. 39、3. 38、5. 38 m~(-1)。主成分分析显示,8~11月随水生植物衰败东太湖水体光学质量整体下降,但温度降低富营养程度有所好转。空间聚类分析显示,8~10月水生植物茂密的近岸湿地区悬浮颗粒物和叶绿素a显著较低(p 0. 05),水体透明度、光学质量和富营养程度也明显最优,表明水生植物能够降低悬浮颗粒物、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但随着11月水生植物消失,近岸湿地区悬浮颗粒物和叶绿素a显著上升,透明度明显下降,水体光学质量和富营养程度有所恶化。11月水生植物消亡后,底泥再悬浮加剧引起悬浮颗粒物浓度反弹是透明度降低和水体光学质量恶化的主因。相关性分析显示磷是东太湖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水生植物主要以降低底泥再悬浮释放磷的方式抑制藻类生长,对保持东太湖"清水稳态"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证明了近年来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逐年衰减的趋势对水生态存在加剧恶化风险的报道,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采用ArcGIS地理信息处理系统所提供的空间分析接口,采用Add-in插件的形式,设计一种针对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洪涝灾害淹没区域水体面积及体积计算工具,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受灾范围统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雾的辐射特性及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借助具有高光谱分辨率的MODIS数据,对雾与其他背景(地表、水体、云)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有利于夜间雾检测的波段。利用分析结果给出多通道综合阈值法检测大雾的流程,并用此方法进行了个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使用5-D-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D-谷胱甘肽)及其同分异构体1-L-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作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碲化镉(CdTe)量子点.通过控制反应回流时间,研究了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内由2种同分异构体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紫外光谱,发现分子结构的细微差别能够引起量子点的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导致制备的量子点荧光性质不同.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2种分子稳定CdTe纳米粒子荧光性质的差异,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讨论了引起2种CdTe量子点荧光性质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