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马尔库塞在他思想理论发展的最后阶段,把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一种乌托邦式的非压抑性文明论.本文主要从马尔库塞对性欲转变为爱欲的期待,对现代工业文明压抑人类爱欲的批判,以及对非压抑性文明社会的构想进行了一些剖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从弗洛伊德关于人的心理结构的理论出发,引申出人的本质是爱欲,认为爱欲受到压抑是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并且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压抑,因而,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而爱欲解放的关键就是劳动的解放。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要实现劳动的解放就要使非异化劳动成为可能,创造非压抑性文明,使性欲升华为爱欲。马尔库塞在本书中对现代工业文明社会技术理性对人性的压抑的批判,有其积极的一面,然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爱欲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篡改。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关于“人”的理论综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只有实现爱欲的彻底解放,才能建设非压抑性文明;马尔库塞提出了“爱欲解放论”,标志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构建的完成;马尔库塞用改造过的弗洛伊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以谋求人的解放,对于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和幸福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更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的弗洛伊德人的概念的过时性理论,并非是指弗洛伊德的理论已经过时,而是指社会现实的异化程度更趋严重,人与社会现实已经"一体化"了。马尔库塞的"过时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表述的。不仅如此,在马尔库塞看来,弗洛伊德的厄罗斯理论是实现社会解放的哲学基础,这就清楚地表明,马尔库塞晚期的、独立的哲学思想是奠基在弗洛伊德主义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爱欲与文明》是其代表作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他致力于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二者的结合.他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里的本能观点,将它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关于剩余价值、异化劳动、人类解放等思想相结合,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修改和补充,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爱欲”学说,使它不再局限于“性欲”的范围,同时他修改了弗洛伊德认为爱欲与文明相互对立的观点,提出“无压抑文明”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因其鲜明的政治立场而独树一帜。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代表,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更是在其生命政治的指向下,为世人勾勒出了一种激进社会变革的替代性方案。他在综合了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左翼等思想观点的基础之上,并结合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实际斗争经验,探讨了从压抑性文明走向非压抑性文明的解放辩证法。他将生命政治看作是爱欲能量的政治化和个体身心发起的反抗斗争,并且将其称之为“第一人称的政治”。基于这种第一人称的生命政治逻辑,马尔库塞提出了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版本的人类解放理论,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新左翼的社会变革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在人性论方面试图实现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他提出人的本质是“爱欲”思想 ,认为人的历史是爱欲受压抑的历史 ,解放人的关键是爱欲的解放。这种人性论是从生理学角度来阐述人性的 ,因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在人性论方面试图实现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他提出人的本质是“爱欲”思想,认为人的历史是爱欲受压抑的历史,解放人的关键是爱欲的解放。这种人性论是从生理学角度来阐述人性的,因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剖析了文明对人的压抑,发现对本能的压抑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础,但也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来源。马尔库塞则认为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可以从生存斗争中解放出来,在一种非压抑性文明中自由幸福地生活。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伴随技术进步的反而是将压抑永恒化的趋势,代表统治利益的社会将其需要心力内投为个体自己的需要,使个体自愿地承受文明的压抑。因而将人类从压抑中解放出来的希望便在于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将自身本能的真正需要与社会强加的虚假需要区分开来。艺术因其对现实的批判性和否定性,成为人类解放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是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批判社会理论,把“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推向高峰,使法兰克福学派名声大噪。他的著作特别是《爱欲和文明》和《单面人》,被称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大学生运动的圣经。因此,研究分析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五十年代以后,马尔库塞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把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嫁接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变迁史,压抑史。这种压抑的文明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爱欲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能欲望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异化劳动是一种历史现象。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解放是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出发,得出爱欲压抑是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接着,他从劳动异化的角度阐明劳动者的工具化和劳动性质的异化是爱欲压抑的具体体现。最后,他从必要性和现实性的角度探讨爱欲解放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许多人都把马尔库塞的“爱欲”视为“性欲”,进而认为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就是“放纵性欲论”,这是对马尔库塞的“爱欲”的严重误解。众所周知,马尔库塞的“爱欲”与弗洛伊德的“性欲”有着渊源关系、但二者有其相同的一面,又有其不同的一面。这是因为,弗洛伊德的“性欲”既含有对异性的肉体占有的内涵,又含有人的肉体的各种欲求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在《欲望与文明》一书中,力图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综合,提出了从人的深层本能出发进行彻底革命,进而重建人类文明的新理论。这是马尔库塞对人类解放重新界定的伟大尝试,也是在文明两歧性状况下,人类对自由解放的新探索,这对人类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人类解放的实现途径却被马尔库塞简单化了。将爱欲解放作为人类解放的终结具有狭隘性,只有深刻揭示其文明两歧性,才能在其基础上重新解读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16.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在其《爱欲与文明》中袁达了这样一种思想:现代发达工业的生产性剩余将为整个人类按照本我的要求自我发展提供某种现实的可能性。然而,在其着力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时,却忽略了更为深层,也更为关键的因素——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即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性剩余标示了不同的自由道路。  相似文献   

18.
赫伯特.马尔库塞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影响。他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他试图在弗洛伊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9.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的学说在我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在西方,却是很有影响的。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为激进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德国柏林,犹太人。他是存在主义创始人海德格尔的学生,后来成了海德格尔的高级助手。他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概要》和《论具体的哲学》等著作中,竭力把海德格尔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糅合在一起,称之为“海德格尔的马克思主义”。他除了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外,还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他的“爱欲”思想就是在弗洛伊德的“性欲”学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审美政治学是马尔库塞所探寻的从新型极权主义中解放出来的的一种路径,体现了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的孜孜追求。建立在弗洛伊德心理学和马克思解放学说基础上的审美政治学体现其突出的乌托邦色彩,虽然没有做到对马克思解放学说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却也有其自我诠释的特点与方式。因此,如何批判地借鉴马尔库塞的审美政治学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