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者一般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邓小平理论的作用,即邓小平理论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诞生、形成、丰富和发展,本文则探讨邓小平理论自诞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哪些作用。本文认为,这些作用可以概括为三:第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二,邓小平理论以其哲学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邓小平理论对于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列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但在当前学习和贯彻这个重要思想的高潮中,存在着不能正确理解这个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的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仍然管用,因此“三个代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首先体现在这一理论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这条红线;还体现在这一理论深深植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形成了一个紧贴时代脉博的全新的理论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贯彻中继承、在实践中发展邓小平理论,给邓小平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体现了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作为一般性理论,其形成必须具备主题性、系统性、逻辑性等学理层面的共同要求,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还需要考虑邓小平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时代特征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广泛的实践基础以及集体智慧的结晶等特殊条件和要求。要建构起判断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立体坐标,必须进一步澄清邓小平理论形成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微观教育技术学与宏观教育技术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之山 《现代教育技术》2002,12(1):18-19,75
目前 ,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存在着一些误区 ,主要表现在教育技术概念上的混淆 ,如把教学等同于教育 ,把课堂等同于学校 ,把微观教育技术等同于宏观教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民族地区学校基础教育在培养本民族成员现代意识上已经走进了以下误区:混淆了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混淆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以及混淆了课程改革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民族地区必须正视以上误区,才能进一步落实与推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英语词汇教与学中存在多种外缘误区,最常见的有三种:中心词汇与边缘词汇混淆、高频词与低频词混合、词汇数量与词汇质量混同。本文这三种误区进行描述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性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翻译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往往显现为语言与文化的游离、理论与实践的对立、艺术与科学的混淆。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三对矛盾的分析,明晰相互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达到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财经类专业基本都开设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涵盖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保险法等多部门法。在教学实践中它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认识误区,将法学类经济法与财经类经济法混淆;二是教学误区,经济法课程内容的讲授侧重实践,忽视理论;三是开课误区,经济法课程不分专业,内容雷同;四是考核误区,重视试卷成绩,轻视平时评价。解决财经类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其次强调理论传授与案例教学并重,再次侧重考核方式上的理论与实践性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理论创新的角度,阐释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给古老的“民生”思想赋予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内容,它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民生”的观点,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邓小平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邓小平方法论的灵魂,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对客观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具体观点,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理解;评价历史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现实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四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始终坚持和成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邓小平能够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主观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论留法勤工俭学对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法勤工俭学使邓小平放弃“实业救国”的幻想,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救国的道路;使邓小平得到了革命实践的锤炼,结识了一批革命同仁,为日后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使邓小平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眼界开阔,思想开放,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运用和不断发展的学说。从 1989 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今,10 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前提下,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经验,主要在八个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改革精神。改革精神是一场思想大解放的精神,是尊重现实、实事求是、勇于寻求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精神,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积极探索、敢闯敢干的精神,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是继承传统、顺应世界潮流、面向未来发展的精神。伟大的改革精神是贯穿在邓小平理论之中的一条红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正是有了伟大的改革精神,我国的改革开放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度关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他不仅深刻论述了教育改革的意义,而且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也作了全面系统而精辟的论述,从而构成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这一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乃至21世纪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 15 0多年的发展 ,这是一个理论思维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客观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走进新的世纪 ,只要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 ,社会主义的事业就大有前途  相似文献   

18.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成于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继续探索过程之中。确立“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正确区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一把钥匙;为我们排除对邓小平理论的种种看法,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方法论研究应主要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来进行。邓小平方法论的内容十分丰富,突出表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照辩证法办事;用实践第一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尊重群众,走群众路线;一心一意,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着眼全局,着眼未来。研究、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由于受到历史条件以及实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没有科学完整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我国建国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