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常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我的作文总拿不到高分呢?"我笑着反问:"你的文章给了我什么,让我乐意偿付给你一个高分呢?"考场作文评分,无异于一场交易。就像女人买衣服,我舍得花大价钱买下的衣服,一定有让我无比动心之处。同样的,能让老师拍案叫绝"一掷千金"的文章,也一定有让老师无比动心之处。这里的动心,可作两解:一、感动;二、触动。感动,就是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2.
儿子放学一进家门,就气冲冲地说:"老师偏心!我就是不服!"我忙问怎么回事. 儿子说:"我和李捷数学成绩不相上下.这两次考试,李捷的成绩都比我低两分,老师却让他去参加数学竞赛.这明明是老师偏心,他妈妈在学校当老师!老师照顾他!"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的作品《戴小桥全传》里,有一位被学生们称为"哥们"的"好玩老师"毛小弟,他在教学生写作时采用"两面派"作法,让孩子们写两种作文:考试作文按老师的要求写;平时自己写作文,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呢,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是最有趣的。无独有偶,著名特级教师孙芳铭先生前些时传给我一篇淮阴中学徐晓驰同学的《作文,做文》,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对"小情小调"但却是"言为心声"的文字的喜爱。孙芳铭先生让我  相似文献   

4.
写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这就是所说的心中有丘壑,快意写春秋!阅读与写作不分家,平时在阅读写作中笔者就本着写作-互评-修改-讲评的思路让学生在互动课堂中进行作文训练.首先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然后在同学互评、自我修改和老师讲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称赞和鼓励,再加上学生写出了满意的作品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我要写"为"我愿写".  相似文献   

5.
"50分以上的考试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对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面对现实,别总想着培养学生写出高分作文来.那些高考"满分作文"看上去很美,能学到的学生很少,所以我从来不给学生讲满分作文.王栋生老师说:"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对象有五十多到一百多人,每一年全国有近千万高中毕业生,这就不能不思考,我们的写作教学究竟要培养什么,并能让学生在未来‘剩下’些什么了."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该面向"大众",这样才能让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剩下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6.
新上任的语文老师第一堂课布置的作文是《我的理想》,刚在黑板上写完标题,下面就唉声叹气.老师很吃惊,就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会有这种反应?"学生说:"老师,您是让我说真话吗?"老师回答:"当然要说真话."学生立即说:"我觉得这个作文题目太可笑啦!"  相似文献   

7.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对中学作文教学"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耗时费力,效率不高"现象作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初中生作文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阐述,以期让学生的写作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9.
<正>前阶段我做了一个有关习作方面的问卷调查,有位学生在问卷上这样写道:"老师,您在给我们的习作指导中讲了很多方法,讲得很好。但是,我们还是一头雾水。我多么希望您能教给我们实实在在的习作方法,让我们真正地喜欢作文。"面对这份问卷,我久久不能平静。确实,我们平时的习作教学老师只顾自己讲,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表达诉求,以至于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习作成绩每况愈下。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不努力复习,成绩就上不去 为了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要好好复习,不让悲剧发生……"2012年11月,篇据说是出自小学生之手的作文走红网络.这篇作文从自己不好好学习写到"地球水位上升,全人类被淹死",中间数十个关联词环环相扣,其"强大"而令人捧腹的逻辑思维让网友笑称,"小小年纪就领悟了蝴蝶效应,前途不可限量".也有网友表示,这完全是篇"励志"作文,看完后责任感油然而生.而在作文的下方,其老师也给予点评,"呵呵,老师看了都笑了."简单的几个字却可以看出老师对这篇作文的态度,没有捧杀更没有扼杀.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在农村执教过语文的老师来说,一提起作文,我就会想起学生写作文时愁眉苦脸的样子,因为学生普遍不爱写作文,可以说老师教得难,学生写起来更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及反思和不断摸索,我在教学实践中渐渐有了一套可行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老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本应是学生内心情感情自然流淌、个性率真流露、精神世界真诚敞亮的作文,却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离题,老师让重写;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导致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新课标对小学写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这个总要求,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所写,自由想象,自由选择,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说,作文难写;老师说,作文难教。"难"就一字让多少学生为之怯步,让多少老师为之嗟叹。然而"难"却没有办法回避,那么只有迎难而上了。其实,作文和世界上的人和事情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作文也就非常容易了。  相似文献   

14.
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马上面临中考,要使学生能在考试中作文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语言,要让其有文采,让阅卷老师一看到我们学生的作文,心情舒畅并为之陶醉,从而给出高分。在备考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恰当运用铺陈列举的表现手法、恰当地化用古诗词及组织一些有意蕴的文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作文时,如何让作文有"情",是老师和学生一直都追求的。那如何让作文有"情",让读者感动,让阅卷老师给分呢?首先,大家应该明白,作文就是用形式征服材料、使材料获得完美形式的过程,同时这材料中含情,这过程中渗透情感,只有这样,作文才是上乘之作。其次,要避免一味为情而情的现象。真挚的情感还不足以构成好文章。还要让这"情"有式,就如艺术的神奇在于形式化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怎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黄怡 《中文自修》2012,(9):50-53
我是从上海市第六届作文竞赛开始当评委的。屈指算来,我与作文竞赛打交道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了。也许是因为我参与作文竞赛的"资历"较长,也许是因为我的弟子中有连续几届获奖的先例,《中文自修》杂志的孙国强老师邀我为中学生写个"命题作文"——谈谈如何写好竞赛作文,我欣然应允。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同理,不想在竞赛中得奖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那么,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你参加一年一度的作文竞赛,有没有想过这么几个问题:竞赛作文与平时考试的作文有什么不同?竞赛作文可以作  相似文献   

17.
每次写作任务结束,总有学生愁眉苦脸地对我大倒苦水:"老师,怎么我这次的作文又是41分呢?每次作文,我的作文成绩总是在39—45分左右徘徊,有什么办法可冲破50分大关吗?你有什么作文得高分的绝招吗?"望着满脸期待的学生,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有,当然  相似文献   

18.
毋庸置疑,作文指导如果不能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指导还不如没有。我相信,有过几年教龄的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或教训。有一年,中考前的最后一次作文指导,话题是“体验”,我给学生进行了审题、选材立意、写法等方面的讲解,并范读了一篇文章《体验超市售货员的生活》,要求学生在选材立意上侧重于书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感受。几天后中考,我们市的作文话题就是“体验”,我非常高兴,作文题让咱猜中了,学生的成绩就有保障了!中考前连续几次模拟训练,同其他平行班相比,我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遗憾的是,这次中考成绩却很平庸。后来…  相似文献   

19.
[文题和要求]初中三年,教过你的老师很多,有让你感动不已、终生难忘的;也有让你刻骨铭心、"咬牙切齿"的……请以"我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升格前作文]是对是错期中考试快到了。那天,班主任王老师将我们班几个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叫了出去,让我们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数学不要考得太好,这样就可以把教数学的李老师换走了,因为他觉得李老师不够尽职。认真说来,王老师与李老师的课都讲得很好,只是王老师毫无保留地将  相似文献   

20.
孙伟 《现代语文》2013,(8):146-147
"一班作文一座山,压得师生气难喘。何年何月有尽头,不知上帝在哪边。"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老师一改作文就头晕。试问学生一篇一篇作文的写,老师一篇一篇作文的改,学生的写作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学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就像是机器,老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根本不考虑一篇习作能给学生带来多大效果。有些老师也不曾想过这个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怎样提高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