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支撑着中华民族繁衍不息、欣欣向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志向,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督促他们为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因此,本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奉家国情怀。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及: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追求的价值目标。它与乡土情怀、爱国主义、家国一体、民族精神等传统文化瑰宝关系密切,又是在传统文化瑰宝基础上的传承与发展。中学历史教育要把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莫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在语文,中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语文对传承优秀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许岩 《教学随笔》2022,(3):41-43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具备的,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对家国情怀的继承和弘扬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主要的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更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从家国教育的意义出发,对家国情怀角度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提...  相似文献   

5.
周立群 《湖南教育》2001,(16):44-45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民族语言的教育,承担着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新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新教材增选了许多体现民族精神的课文,如《尊严》等。在语文德育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总 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相当高的教育价值。近些年来,西 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正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当代人们 家国意识缺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一形势下,保护传统文 化、传承传统民族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高中历史教学来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国相关教育 工作者应着重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激发学生 的爱国意识,助力学生形成一种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本文对 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的实践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累,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才能让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精神,激励每一个人不断前进,更加努力地投身于社会建设,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出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语文课程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家国情怀”是人民对祖国、家乡、民族、家庭的一种综合性的思想情感。《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的教学素材有很多,笔者试以初中历史“明朝对外关系”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家琴 《知识文库》2023,(10):76-78
<正>家国情怀作为中职历史课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对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价值表达和学科诉求,与课程呈现相辅相成的逻辑关联。然而在现实中,家国情怀融入中职历史课程却遇到“人计”与“事计”“课堂虚浮”与“立德树人”之间的双向矛盾境遇。因而中职历史教学必须要突破新思路,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实现对中职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它镌刻在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精神谱系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和情感载体。从学校场域中来说,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博大的民族情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造就有用的人才,是每个语文教师不能推卸的责任。一、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制订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不仅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教材中的古代诗、词、文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对青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传承、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厚植、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高中历史教师应从以往传统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家国情怀;营造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深挖历史人物,呈现家国情怀;拓展课堂内容,内化家国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家国情怀,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他们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家国情怀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历史本体之美与家国情怀的内在美高度契合。在中华美学的影响下和深厚文化的浸润滋养下,家国情怀也实现了融合升华。历史学科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勇担使命”的民族复兴重任有着内在统一性,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高中历史教学中美学理论与家国情怀的融合,对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塑造有正向影响。本文以家国情怀为视角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审美化建构,并以审美化建构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进而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建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出的精神瑰宝,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孕育出丰富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大力量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系统协同的家国情怀教育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开展有效的理论实践课程,建设稳固的网络空间阵地,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丰富深厚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4.
谢洁 《教育探索》2024,(3):61-66
中国传统“家国同构”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家国同构”观是在古代中国农耕经济背景和血缘政治伦理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家国共生、共兴、共存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囊括的“忠孝一体”的伦理实质、“仁者爱人”的道德准则、“修齐治平”的理想目标等思想内容积淀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情感、价值、实践等维度与当代爱国主义情怀契合相通。新时代挖掘“家国同构”观中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能够为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固牢其爱国意志提供精神养料,为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文化的创新转化创造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教学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核心,引导学生在人类文明进程的感悟与评议中汲取爱国思想和文化精髓。中华文明史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民族精神和璀璨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都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厚重资源。教师应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情感、价值观为先导,引领学生穿透纷杂的历史表象,体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中的民族精神,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思辨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民族认知和正确价值判断,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崇高理想,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正>家是人生开始的地方,国是理想的源泉;家国从久远的“诸侯建国,大夫立家”走来,家是最小国,国由家组成。情怀,是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家国情怀,是个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并推动家国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新时代“以史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我国是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农业大国,乡土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45):60-61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思想和意识,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被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所歌咏。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长时间稳定,人们的忧患意识开始降低,开始越来越多从小家庭的角度考虑问题,淡化了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热爱。虽然语文教材所筛选的文学作品中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但在教师、学生、家长都普遍忽视家国情怀教育的环境中,家国情怀教育意识还是逐渐淡薄。家国情怀教育的淡薄与传统文化的淡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近几年开始大力发展国学教育,开展诸多有关传统文化活动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缺失入手,分析并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熏陶学生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家的精神,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包含着两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爱家情怀,第二层次是爱国主义情怀。大学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课程增容、主题文化长廊、专题讲座、网络文化园等方式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一种爱国情怀。从古到今,科技在进步,民族在发展,家国情怀所厚积的民族元素与时代一起不断继承创新,续写着鲜明的爱国篇章。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如何在繁杂虚浮的社会风气之下,植根学生内心,形成情感视域的"路线图"。需要从家国情怀的视角去实现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思考;从文化背景、现实需求、课堂实践中去寻求家国情怀与历史教学的一种"适合"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豁达致远的民族气节是家国情怀的内涵所在.千百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本质体现,其涵盖的内容涉及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尽忠行孝等,如何将家国情怀的内涵渗透到初中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助力学生成为建设祖国与家乡的栋梁之材,已经成为初中地理的教学重点.因此,地理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家国情怀这一亘古不变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学生心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