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 《快乐阅读》2014,(10):22-23
<正>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祖母佛堂里那个铜瓶里的花常常是我换新。对于这个孝心的报酬是需要掐花供奉时总让我去。下雪的冬天,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时,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蜡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瓷碟子里放在妈和二伯母的妆台上,再去上学。我穿花时,服侍我的女用人小莲子常拿着掸帚在旁边看,她头上也常戴着我的花。  相似文献   

2.
正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祖母佛堂里那个铜瓶里的花常常是我换新。对于这个孝心的报酬是需要掐花供奉时总让我去。下雪的冬天,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时,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蜡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瓷碟子里放在妈和二伯母的妆台上,再去上学。我穿花时,服侍我的女用人小莲子常拿着掸帚在旁边看,她头上也常戴着我的花。  相似文献   

3.
陈超 《江西教育》2016,(5):38-39
耕耘:一段教室生活的开启“啊?为什么?”“我们都快毕业了,哪有时间做这事啊……”“我都不会弄,万一养死了咋办啊!”学期之初,我让孩子们每人都养一盆属于自己的花,教室里便沸腾起来。之所以会布置这样一个奇怪的学习任务,缘于上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百合花开》。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脑海里总是浮现一句话——“一花一世界”。在我看来,虽然这仅仅是一篇讲述山间百合的课文,但通过这一朵花扩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文竹     
我家的阳台上开满了花。花都是妈妈种的。妈妈爱花。就如爱我一样,每一种花的习性她都了如指掌,若她不小心碰倒了哪一盆花,她都会连忙扶起,并连声说"对不起"。每次我听到了,总要忍不住笑。记忆中,阳台上的花总也开不败。一帆风顺从一片浓绿中伸出一枝高高的洁白的花,是那样挺拔秀美。  相似文献   

5.
桐花意象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花是清明"节日"之花,清明时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中唐时期,桐花"自开还自落"、"纷纷开且落"与文人的落寞寡合、高士的自惬自洽情怀分别相关;元稹、白居易是桐花审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唐宋时期,"桐花凤"之说流行,"桐花凤"与桐花的关系也被赋予了祥瑞、爱情等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玉苗 《师道》2015,(2):51-52
从小我就喜欢花。因是农村孩子的缘故,小时候我见到的花大多是遍地的野花:二月兰、蒲公英、地米花、紫云英。再不济,就是寻常人家前边院子种的栀子、晚饭花、鸡冠花、指甲花。每到花开时节,我总爱满村去寻找。花香馥郁的、颜色艳丽的、珍奇稀少的,哪家有一丛或者一朵不常见的花儿要开了,那准是我最爱去的地儿。到了后来读高中了,记得一年教师节,我给最爱的刘老师送了一束花。花店里头的花儿们,争奇斗艳,而花香,却被老板喷下的香水所覆盖,闻不太真切。我询问老  相似文献   

7.
种花大计     
地雷花:学名"紫茉莉",因其种子极似抗战时期炸鬼子用的地雷,所以人们习惯叫它为"地雷花"。地雷花的花期很长,从6月一直开到11月。经霜以后,就完成了它这一年的使命。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花的小女孩,也非常爱种花,今年我就种了一盆地雷花。书上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的种花大计从去年秋天就开始  相似文献   

8.
袁婷 《文教资料》2010,(18):166-167
《聊斋志异》中共有5篇关于花妖、花神的故事,分别是《葛巾》、《香玉》、《黄英》、《荷花三娘子》和《绛妃》。以《葛巾》、《香玉》、《黄英》为例,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花妖爱情三部曲,牡丹和菊花在里面变成美女,成就了穷秀才美好的幻想。因而很多人说,这只是蒲松龄为表达穷秀才的一厢情愿的幻想所做的白日梦。但笔者认为,艺术本身就是高于现实的,我手写我心,有何不可?况且假托这样的"幻境",更能表现蒲松龄自己的爱情观。那《聊斋志异》中的"花"与"采花"之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蒲松龄借助这些虚实相生的爱情故事营造了怎样一个艺术世界,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和思想内涵呢?本文将以前文提到的三篇花妖故事为例,探求蒲松龄试图展现给我们的意境与内蕴。  相似文献   

9.
我爱冬珊瑚     
我爱花,也爱养花,在我家养的十几种花里,我最喜爱的是冬珊瑚。 记得那天,我去妈妈单位玩,发现办公室的窗台上放着一盆长着小叶子的花,枝条上挂满一个个小红豆,  相似文献   

10.
花伞纪事     
儿时的花伞记忆很深刻,那是一种被关心呵护的感觉;长大后,依旧是那个美丽的情节,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妈妈,我现在可以为你撑起一把伞,保护着你.就像你这么多年来始终呵护我一样。  相似文献   

11.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主要内容是:年幼的"我"不爱学习,醉心于小树林和小树林里的动植物,爸爸拳脚相加也不管用。一天,"我"在小树林里遇到了三叔,身患绝症的三叔的人生经历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特别是三叔临死前给"我"留下的启示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使"我"彻底醒悟,终于成长为一个有作为的植物学家。  相似文献   

12.
沈丽君 《新作文》2011,(11):27-27
有一个小男孩儿最爱花了,他发誓要找到一朵十全十美的花。他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到头来只有失望,失望。小男孩哭了,他跑到青青的草地上,嘴里念叨(dāo)着:"花,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13.
一个小女孩蹲在路边的一株花草旁,高兴地嚷道:"花开了,花开了!"行人都停住了脚步,好奇地打量着小女孩和那朵刚开的花。小女孩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就像她身边那朵美丽的花。"是我让花开的。"小女孩说。"你?"人们不解。  相似文献   

14.
我的花喜鹊     
童谣里有这么一句:“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我是从小唱着这首民谣长大的,可是我却从来没见过花喜鹊,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这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花花绿绿的小鸟。  相似文献   

15.
"花"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得很细,达19个义项。可以用隐喻和转喻的思路分析义项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刻理解各义顶的含义。可以对各义项的组词进行排列对比分析及在句子中的位置分析,从而感受到"花"字在汉语系统中的丰富和繁杂使用。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一些重要义项未能概括,对一些组词中的"花"义未作说明,还有构语上的一些新义未能纳入。建议应该合并几处义项,并将"图案"义列入"花"的义项,并慎重对待方言义项。  相似文献   

16.
宋厚军 《成才之路》2013,(13):21-21
我家的窗台上养着一盆君子兰,他虽不是上品,却也是光华四射。这盆花我养了8年了。他在各种环境里呆过,有阳光充足的,也有阴冷的。他在每年的寒暑假都经历干渴。他们曾经遭过虫害,曾经得过黄叶病。如果我放弃他们,哪里会有花开的时刻呢?是花总会开放的,我的坚持没有白费。养花如此,教书育人更是如此。就像《士兵突击》里所说"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努力,总会有花开的一天。2008级我带的班是个比较班,打架,顶撞老师甚至违法的  相似文献   

17.
佚名 《高中生》2009,(10):45-45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种芬芳——  相似文献   

18.
满天星     
我的妈妈非常爱花。她在家里养了好多种花,有米兰、茶花……可我并不喜欢花,因为有一次,我给花浇水,不小心让花茎上的刺扎了一下,疼得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兰冰 《云南电大学报》2010,12(2):60-62,67
花类词语在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人们根据花的种类、生物特征、形态、色彩、气味等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由于开花植物的生长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同,栽培种植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花的形状、颜色、香味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花的认识不尽相同,对"花"类词语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不相同。汉英"花"类词语的文化内涵异同反映出"花"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映射出汉英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石涛艺术思想相关研究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又从"我自用我法"艺术主张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等时代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自用我法"思想渊源的"禅道渊薮"、"内在精神"及其"艺术境界"进行了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