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童话作家、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的前期创作充满了“教育童话”的色彩。80年代后,他提出了创作“热闹派”童话的文学主张,为童话创作注入游戏品格,开创了中国童话创作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童话的幻想性与游戏精神为儿童的成长注入了活力,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为儿童的道德养成和创新思维的萌发提供了契机。传统的"抒情派"童话和具有现代意识的"热闹派"童话在不同的时期呼应了儿童素质培育的需要,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80年代,童话界爆发了一场“抒情派”和“热闹派”之争,打破了传统的一元格局,并为“新生代”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童话作家以各自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来创作童话,将童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史角度来考察20世纪末中国童话创作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品格,可以认为,近20年童话领域的民族性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诗教”密不可分,而现代性追求主要体现在“热闹派”童话所张扬的游戏精神中。同时,新时期童话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漠视苦难的描写,并出现了成人化趋势,使现代性与民族性相脱离,应当引以为诫。  相似文献   

5.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哲理色彩,上接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创作,下启新时期抒情派童话,代表了中国童话作品的一种形态。其创作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师长的“严”与“爱”;诗人的“抒情”与“哲理”;寓言倾向。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中国市民文学中,"言情文学"一直倍受市民青睐,"鸳鸯蝴蝶派"长盛不衰.20世纪的"言情文学"构建了许多爱情童话,这些作品一方面继承了古代文学中爱情童话表达的爱情至上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但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20世纪"言情文学"还构建了许多的爱情传奇,言情文学家们把一个"情"字做尽了文章,做得婉转曲折,波澜起伏,错综复杂,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余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童话的幻想性与游戏精神为儿童的成长注入了活力,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为儿童的道德养成和创新思维的萌发提供了契机。传统的"抒情派"童话和具有现代意识的"热闹派"童话在不同的时期呼应了儿童素质培育的需要,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冰波是中国新时期“抒情派”童话的代表作家,《阿笨猫全传》是他近年推出的一部系列短篇童话集,显示出迷人的童话智慧。从奇幻美、意外感、幽默感三个层面揭示了《阿笨猫全传》的童话智慧及其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林格伦早期童话“长袜子皮皮”系列是对传统的教育主义儿童观的超越,而“小飞人卡尔松”形象标志着林格伦童话的第二次突破,不仅使孩子还原成孩子,还让儿童与成人在童心交流中彼此和谐相融。寻找理想的儿童和成人以及他们之间合理的相处模式是林格伦童话的变异言说。同时,在林格伦童话中交织着“儿童反儿童化”以及“成人反成人化”两种倾向,对中国“热闹派”童话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正是林格伦童话的创新精神与变异色彩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流派是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大概念。它的提出,一向被认为是文学成熟的一大标志。尽管自古及今也有些人如浙西词派的厉鹗、新月派的徐志摩等反对提倡文学流派意识,但是流派的产生始终都是文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一个流派的成立,概不外乎三大要素:流派统系、宗主或盟主以及流派风格(参看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国诗歌流派有意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洪水神话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神话作为世界各族的一个共同主题,已成为人类对童年期灾难的共同记忆。本文在概括总结20世纪洪水神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中国洪水神话的研究大致分为萌芽期、初步繁荣期、萧条期、复苏期、繁荣期。  相似文献   

12.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童话,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过不同的情景展示,给予孩子知识和经验,并有助于他们形成某一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童话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强化信念,道德和观念。童话中的故事情节则反映出整个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包括爱和宗教等诸多方面。通过分析这些童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于孩子形成的不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安徒生童话的诗意性特征已为研究者广泛关注,但其童话中另一个比较隐在的、不易被察觉的特征———戏剧性特征却一直未受到研究者重视。戏剧是安徒生切入文学之脉的最早样式之一,因而在其日后的童话创作中戏剧因素的渗透是顺理成章的事。安徒生童话在模式类型上几乎与西方传统戏剧的主要样式完全对应,在结构布局、技巧手法等方面对戏剧也多有借鉴,同时,安徒生童话还体现出强烈的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15.
霍夫曼的艺术童话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显示出了独特的童话艺术。从其主要童话角色"艺术家"的现实性与浪漫性和复杂的童话叙述原则可以发现霍夫曼独特的童话艺术观: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赋予童话生活的真实。霍夫曼选择就在我们近旁的这类艺术家作为主要形象,对他们进行精确、复调的叙述,使童话作品具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和现实性,凸显了文学转型期的一种过渡性和广博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时代精神以及文学理论旨趣上的契合,浪漫主义运动对童话倍加青睐,大力推动了童话的发展与繁荣。最著名的欧洲童话,包括格林童话和霍夫曼童话等德国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王尔德童话,几乎都是浪漫主义文学潮流浇灌而成的果实。  相似文献   

17.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童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由于童话的幻想融进了儿童心理特点,童话的拟人契合了儿童泛灵思想,所以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古今中外的童话文本。童话是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抒情童话有利于儿童美好情感的培养;热闹童话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科学童话促进儿童知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但童话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在幻想的文本里呈现出真实的人生百态。童话描绘出真实的社会现状,童话流露出真实的爱意情怀,童话是儿童心灵真实的体现,童话展示儿童成长历程中的内在真实。这些都是童话的真实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张执浩的诗歌里具有很浓厚的童话因素。在《糖纸》一诗中,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自信承诺诗歌的功能。但随着诗歌童话般的吟唱深入现实生活的内核,诗人不可避免地遭遇现实生活的阻击,形而上的分裂逐渐在其诗歌中显现。对其分裂所带来的痛苦,诗人自觉地承担起来,他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向度出发,且以“高原”这一意象消解并弥合了诗歌童话与现实生活的二元对立。诗人在经历从“承诺”到“承担”过程的同时,完成了对诗歌童话世界的构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