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改进和完善的可能途径:从变革国有股权的代理关系入手,通过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现在的国有企业之间设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实现国有股权代理职能与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的分离;通过构建以机构或银行持股为主体的股权机构,特别是借助于主银行的相机治理机制来有效地控制“内部人控制”;通过培育公司内经理市场和完善公司内部职工持股来进一步增强对公司经理的有效约束,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的股权形态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资产将更多地表现为国有股权形态。国有资产形态的变化要求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转到以国有股权管理为中心的模式上来。国有股权管理有控股管理、参股管理和股权流动管理三种主要方式。针对股权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建议在出资人层次上重构国有股权代理模式、强化真正所有者对国有股权管理专职机构的监督、强化国有股权管理专职机构对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的监督、强化国有股权持股单位对国有股权代表的监督、强化国有股权代表对经济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试析实现政企分开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企分开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难点,目前常见的有三种方案:成立国有资本经营委员会 、股权分散化和实行股权多元化。本通过对这三种常见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衽股权多地凶化(即实行多元持股,发展法人交叉持股和机构持股)不仅是解决 我国政企分开的一个可行途径,而且也是推动我国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途径。其具体措施为:构造国企叉持股模式,组建企业集团;培养机构投资,发挥银行作用;改革公司 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突出特点是“政府干扰和内部人控制并存”,融资体制,国资管理体制,国有股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股权结构不规范,导致法人治理效率不高,要加快“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从企业融资入手,充分解决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进入企业方式的选择,证券市场和银行的监督机制形成,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机构和制衡体系的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纷纷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国有资产经营机构,通过政府授权负责国有资本的营运,但其治理结构还不尽人意。本文阐述了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并就如何完善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和立法经历了一个从股东本位主义到利益共同体主义的发展过程。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正处于这一转变之中。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国有股比例高导致治理效率低下,国有股权代表不确定导致国有股权难以得到很好维护,对小股东利益保护不力;董事会性质不明、董事和经理职权不清,董事资格规定不明,经理职权膨胀;监事会的职权软弱不全,难以有效行使等缺陷。这些缺陷应在坚持效率优先、利益兼顾,权力分立与权力制衡的原则下,得到有效的克服,从而使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7.
代理问题主要存在于西方股权高度分散的经理式大企业中,西方现代企业理论是在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内展开研究。由公有制的性质所决定,国有资产在一开始就要采取委托一代理制来经营和管理。在我国的渐进式改革中,由于产权改革滞后和市场环境的不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代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企业的低效运行和四有资产的流失。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成为当前企业改年Q一于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一、内部人控制和委托一代理制内部人控制是指经理人员事实上和依法掌握了企业的控…  相似文献   

8.
完善国有及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公司制改革的必要举措。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一股独大”为特点的国有及国有资产控股公司的现状出发,着眼未来发展,采取相应措施去不断完善委托代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治理结构、融资治理结构、资本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表现为股权同质、三会制度缺位、内部人控制等诸多方面;其产生的严重危害和金融业愈演愈烈的竞争使得完善城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刘不容缓。引入增量丰富股权结构、组建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建立并完善国有出资人的代表机构、联合与重组抗地方政府干扰、通过市场竞争提供银行矫正的内源动力是可供选择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经济理论界所探讨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国有公司改制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有企业公司改造的成效,决定着改制后国有公司是否良性运转.本文从落实所有者职能入手,通过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的功能和激励经理人员、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详细论述了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问题,为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国家股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问题,国有股份的主体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和配套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企业所有者长期缺位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国务院国资委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和职能的双重性,因此在实际中难以很好的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的长期缺位。通过分析目前主流的三种国资委持股模式,借鉴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进而提出中国式淡马锡模式,政府通过明确授权成立以监督职能为主的政府特设机构国务院国资委,同时政府通过委托授权成立了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权益的特殊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务院国资委负责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运营,从而实现以政府为首的三角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公司完善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完善外部治理结构,改革产权制度,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解决股权分置,建立规范的公司内部治理:健全董事会建设,加强监事会的职能和审计委员会职责。  相似文献   

14.
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改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乃至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要改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出资企业公司治理实践中,国有股权行使产生了委托代理经济关系。但学界笼统地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产生的法律关系界定为委托代理关系却是片面的,这给国有股权行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于国有股权行使各主体间的委托代理经济关系经过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是一种复合性法律关系,具体包括代表关系、信托关系和特殊的代理关系,厘清此种复合性法律关系属性对于配置国有股权行使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对当前企业国有资本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产权登记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本金准入,股权转让与分配制度;完善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并确立其法律地位,对经营实行多种形式的约束激励机制等有效措施,为国有资本金的保值增值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8日发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将严格控制职工持有国有大型企业股权,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原因错综复杂,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分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而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盈余管理。文章从3个角度衡量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股权流通性,并从这3个角度来研究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首先,基于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并结合现有理论分析成果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相关模型.其次,选择2008-2017年建筑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观测值,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之间成U型曲线关系;国有持股比例和盈余管理之间成正相关,而法人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成负向关系;股权流通性与盈余管理也成负向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和建筑行业特征提出减低股权集中度和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强股权流通性、提高高管持股比例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的客观要求;应尽快将管理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的观念和方式,从管理国有企业转向管理国有资产;实行国有资产全民所有,中央、地方两级初始代理,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授权经营,对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产权代表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异化的原因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有企业经营行为异化已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国有企业经营行为异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矛盾、经营人力资本保护性安排的缺失、经营角色错位和权力异化。因此,治理经营行为异化应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目标异化,使国有资产所有代表明晰化,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促进经营行为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