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古代戏曲中有大量的描写鬼神的作品,其主要内容表现人鬼相恋,与世抗争,因果报应和人神相遇.与小说中的同类作品相比,同中有异。作家利用对鬼神的描写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情感,作家写鬼写神是为了写人,对神鬼世界的描绘是对人间社会的体悟。  相似文献   

2.
邢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60-161
《蛙》这篇小说写的是一部彻彻底底的以"人"为主题的小说,曾经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作品内容是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的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蛙》这部作品的的确确是一部能够代表莫言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代表之作,那种强烈的、现实的批判精神,那种繁复的却又新颖的艺术创新能力,那种惊心动魄的思想力量,呈现给我们的无疑就是莫言不断被刷新的"可能性"。这是作家的一次新转型。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鲁迅在其作品中大量地写到"鬼",这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隐喻和寄托。是通过描绘这些活跃在乡村社戏舞台、民间传说里的"鬼"世界,在这个"鬼"世界背后看到人的某些特质来寄托他的一种人生理想。本文就通过《无常》和《女吊》两篇文章来讨论一下这鬼背后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E.T.A.霍夫曼是德国浪漫派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多想象大胆,色彩怪诞;君特·格拉斯是当代联邦共和国重要作家,其作品想象丰富,语言新颖。两个作家虽然相隔年代甚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两个人的作品都在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夹杂着浓重的童话的色彩,如霍夫曼的《金罐》、《沙人》等,格拉斯的《比目鱼》、《母鼠》等。尤其是在霍夫曼的《侏儒查赫斯》和格拉斯的《铁皮鼓》中,都以矮小的侏儒作为主人公,一方面都以当时当地的真实社会为背景,另一方面两位侏儒又都有超乎现实的魔力,童话意味浓重。本文在此以侏儒这个母题为对象,试图分析两部作品中童话与现实交错下的侏儒形象。  相似文献   

5.
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包含着多方面的成功,如思想的深邃、语言的精练、结构的严谨、人物性格的鲜明等等。《钟鼓楼》便是以其内容的丰富、思想的深邃、手法的新颖让我们领略了异彩纷呈的一部成功佳作。作品发表后在我国当代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瞩目和赞扬。  相似文献   

6.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散曲中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睢景臣因创作此曲,而被列入优秀散曲作家之列,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钟嗣成,在他的《录鬼簿》中说,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那么其"新奇"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从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立意新颖,讽刺辛辣综观全曲,《高祖还乡》主要艺术特色是立意新颖,讽刺辛辣。所谓新颖,就"新"在否定皇权至上的立意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有两种故事:一为记神仙鬼狐;一为叙畸人异行。而《田七郎》为"叙畸人异行"的佼佼者。这篇作品情节曲折,结构精巧,写人状物,极尽其态,更重要的是写出中国自然经济条件下报恩的社会美德和这种报恩的必然悲剧性。这种深邃的思想内容是我国同类小说中罕见的。  相似文献   

8.
我校教师、青年作家李骞,将他近年所撰主要研究当代作家作品的论文39篇,汇集成册,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作为《当代诗人丛书》之一出版,名曰《作家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第六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于1998年问世。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大都围绕其作品内容展开,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形式特征。笔者认为分析一部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正确理解该作品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故笔者将从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以及叙事手法三个方面论述这部小说中的复调形式特征,并探讨沃克将这部小说构建为复调小说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194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集中反映了存在主义文学关于"世界是荒谬的"这一哲学观点,内容新颖特别,使作者一举成为法国文坛上不可等闲视之的名人,与萨特齐名。本文正是基于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的这些艺术特色来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张鸿渐》在《聊斋志异》中算不上是一篇最好的作品,但就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讲,它却有着多方面的代表性。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聊斋》的思想和语言艺术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聊斋》作品的欣赏能力。一小说《张鸿渐》的代表性,首先表现在内容的现实主义因素方面。这也是《聊斋》真正的价值所在。蒲松龄这部短篇小说集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作者凭着自己高度的才能和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通过描写人鬼狐妖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能引起当时人们共鸣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内心要  相似文献   

12.
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为党生活的人》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不仅有高度的革命思想内容,而且也由于它散发着强烈的艺术芳香,吸引着读者。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它的形象应是典型的、新颖的、有独创性的,应以真实、自然朴素的美打动读者。高度的艺术性在于它不炫耀技巧、不事外部的雕琢;内容与形式完全契合,让人感觉不到技巧之所在。艺术的感受使人顾不得对技巧作推敲,或者,寻找技巧的,总是感受到思想感情与艺术形象。《为党生活的人》就是这样的作品。当然,作为理性的评析和专门的艺术鉴赏,我们还得费力从作品中去探求它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这样才能更深刻而进一层地理解《为党生活的人》这部作为艺术品的小说。  相似文献   

13.
杨朔、刘白羽、冰心都是成就卓绝的当代散文作家。一九六一年,他们一同参加亚非作家常设委员会在东京举行的紧急会议之后各写了一篇以樱花为题的抒情散文:《樱花雨》、《樱花》、《樱花赞》。三篇作品几乎是在同时发表,发表之后都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赞扬,同时成为了我国当代散文园地中脍炙人口的名作。值得品味的是,三位作家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完全相同,作品选取的生活题材和所表现的思想倾向也都非常相似,都以樱花为象  相似文献   

14.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描写我国“文革”时期的一对生死与共、患难相随的夫妇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以及以天津、北京一带市井民俗文化为题材的《三寸金莲》和《神鞭》等作品。然而1997年,他的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15.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与《桃符记》是元杂剧和明传奇中关于包公的同题材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内容差异的分析,意图发现元明两代戏剧作家在思想上的差异,并推测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从元代到明代,戏剧作家在思想上完成了从信人到信天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因明代高压的政治环境和理学盛行的思想环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索罗金2010年发表新作《暴风雪》,小说的写作传承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幻想和怪诞的元素,渗透了后现代主义的世界理念,使《暴风雪》具有跨越时空的文化特质。作家在小说中把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巧妙融合,思考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永恒隔膜,展现了无限的俄罗斯空间,塑造了无法被征服的暴风雪形象,并因此获得了俄罗斯"大书奖"。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挖掘作家的创作意图,并通过作品来审视作家本人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杂篇进行分析,将杂篇十篇分成四类。其中只有《庚桑楚》篇表现老子的政治思想;《寓言》篇阐述庄子的文章特色;《徐无鬼》、《则阳》、《外物》、《列御寇》四篇系杂凑成篇,内容庞杂,其中只有批判仁义、反对战争等内容与道家思想一致,大多与道家无涉;《让王》、《盗跖》、《说剑》、《渔父》更与道家毫不相干,其中夹有一些内容貌似道家概念,实质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聂小倩》是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表现人鬼相恋故事的名篇,而接受美学则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文学研究的新方法.本文运用接受美学论的方法,从读者的视角论述了宁采臣对女色从拒到受的现实性、聂小倩的性格和思想由鬼变为人的丰富性以及作者与读者的共鸣等,并以此探讨这部作品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19.
谌容的喜剧小说《减去十岁》是一篇别具意味的作品、与她以往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它以整体构架的虚幻、具体的写实手法,照出了各种年龄层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种种心态。作者是用一种轻松的带有嘲讽意味的笔调来给笔下人物“减去十岁”的,小说在笑谈中讽刺了“文革”在人们心灵中造成的重创,作家对我国历史上某些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和不可思议的所谓“运动”和“革命”,采取了善意的批评和讽刺。因此,《减去十岁》从本质上对那些扭曲了的心态以及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愚昧行动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大家可以想见,无论再荒唐,都不可能让人青春回复,时间倒流,那么为什么作家偏要在这篇小说中让大家“减去十岁”呢? 别林斯基指出:“喜剧的内容是缺乏合理的必然性的偶然事件”《减去十岁》主要描写的是某机关大大小小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听说上边要发一个文件,把大家的年龄减去十岁。于是人们从开始的怀疑到最后确信无疑。大家都为能减去十岁而欢欣鼓舞,青春焕发,精神振奋,穿红戴绿,想入非非,每个人都构画出一幅重回十年的蓝图。可以说,一时间大家都疯狂到了极点。作品的喜剧性内容所反映的,恰恰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缺乏合理的必然性的偶然事件”,而这所谓的“事件”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因而其喜剧便  相似文献   

20.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孤独的人》是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自由国度》中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叙述展示了印度移民以及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前殖民地人民与西方文化的格格不入,孤独的心境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