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化理念是少年儿童图书馆对《图书馆宣言》的体现。文章从少年儿童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进行论述,探讨如何使儿童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风格体现自然环保、个性化服务、人文关怀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为尽快做好《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以下简称《中图法(少图版)》)的修订工作,在文化部图书馆司、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及《中图法》编委会的直接关怀下,1997年10月6日于贵阳召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休闲修学功能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琼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3):123-123,133
高校图书馆以其优良的文化环境、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先进的文化与信息服务设施。以及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成为现代人休闲修学的向往之地。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休闲修学功能未能充分挖掘发挥.应通过面向全社会提供终身教育场所、科普教育阵地、人文关怀环境和信息查询与检索服务等方面开发高校图书馆休闲修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人文关怀、和谐图书馆的概念进行介绍,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如何了加强人文关怀和构建和谐图书馆工作的途径,即既要强化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也要体现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关怀,使高校图书馆这个社会文明的窗口日益进步,真正起到传承人类精神和文化的纽带作用,共同建设和谐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论述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图书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只要图书馆人不懈地努力,人文关怀就能真正成为图书馆事业的永恒。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是道德教育的本质意蕴,道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分为三个层次.对儿童自然性需要的关怀,是对人的生理与安全需要的关怀,是基础层面的关怀形式:对儿童社会性需要的关怀,是在满足儿童自然性需要的前提下,对儿童交往、尊重等社会需要的关怀;是对儿童与自我实现需要的关怀,直接指向生命存在的意义,是道德教育的终极关怀形式.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图书馆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高校图书馆价值观和管理理念方面论述了人文关怀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同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措施和方法:在隐性的读者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在具体的读者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的领导者对图书馆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道德关怀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的重要维度,助人成长是其根本目的,精神建构是其主要内容,全民关爱是其重要机制。但是教育实践中却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关怀缺失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物质关怀而轻精神关怀、重外在形式而轻内在实质、重显性危害而轻潜在机遇等。实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关怀,必须承认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主体地位,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符合道德的要求,营造全民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儿童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创造能力、关怀能力为目标的儿童哲学课程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和视角。其中,关怀性思维作为儿童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深受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那么,何为关怀性思维、儿童哲学课程何以培养儿童的关怀性思维、如何通过儿童哲学课程来培养儿童的关怀性思维等问题成为儿童哲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现象,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如何弘扬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精神,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和谐社会服务,是摆在所有图书馆人和关心图书馆的人们面前的课题。本文就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概念,实施人文关怀的紧迫性以及做好人文关怀的具体举措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不少流动儿童正遭遇着认同困境和危机,迫切需要认同关怀。教师理应成为流动儿童最有力的认同关怀者。教师对于流动儿童的认同关怀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营造促进流动儿童社会交往的学校环境、建立与流动儿童亲密的信任关系、提升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引导流动儿童形成合理的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应该为读者构建一个充满人情美、人性美的借阅环境,让读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精神得到放松,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文关怀的途径多种多样;同时,必须多方面为实施人文关怀提供保障,使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精神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京的庆应小学图书馆,不仅是阅读书报的场所,而且是小学生的信息中心。图书馆的借书室陈列着2万多册图书,报刊阅览室有几十种儿童刊物供学生们阅读。在另一个房间里,摆放着岩石、矿物、化石、昆虫和贝壳等实物标本。另外还有录像、唱片和剪报资料。该图书馆面向小学生,全天开放。因为教学方法越来越灵活,上课时也允许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图书馆巳与教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果说高新技术代表着图书馆的一种刚性管理手段的话,那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更应体现一种柔性管理,即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优化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儿童自我关怀能力指他们正确感知、理解和应对自身痛苦经验的能力,包括静观当下、共通人性、自我友善及改善行动四个要素。基于自我关怀理论,从教育学角度探讨了儿童自我关怀能力的内涵、要素和培育路径。学校和教师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讲座,在日常教学和主题活动中融入自我关怀要素,帮助儿童有效应对“痛苦事件”,培育儿童的自我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果说高新技术代表着图书馆的一种刚性管理手段的话,那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更应体现一种柔性管理,即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优化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刍议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图书馆事业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及重大意义,强调了馆员也应归属图书馆人文关怀的范畴,并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落实对馆员和读者的人文关怀的方法和措施,指出只有把两个层面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才能全面体现,图书馆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怀具有自然性、伦理性和制度性特征,并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对话中形成关系性品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只有关怀才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回归社会主流。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关怀和关爱的品格,并养成敏感性的关怀品质,在自然情境中实现"零拒绝"的融合教育和满足每个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以实现特殊儿童的初级关怀和充分关怀。  相似文献   

19.
家长关怀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奠基石。然而,异化的家长关怀却是损害亲子关系的毒瘤。"关怀异化"表征为盲目关怀、过度关怀、片面关怀和伪关怀。造成异化的原因可归结为家长对"关怀"的误读、功利性价值观的宰制和错误儿童观的规约。要实现"关怀异化"的自我救赎,就必须提升家长的关怀能力,摒弃功利性的价值观,更新传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关注度近几年持续高涨,政府各部门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但是,孩子的问题是大事,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留守一代是国家转型时期的特殊一代,更需要特殊的关怀。对于留守儿童的幸福生活而言,与当下相对比较多的物质关怀、社会关怀和一时关怀相比,他们更需要精神的关怀、父母的关怀和长远的关怀。为了满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个体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正当需求,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