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生是这项政策实施的最大受益者。长期以来沉重的课业负担将中小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挤压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观察、获得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减负”后会把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为他们创造自主发展、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空间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减负”所形成的巨大反作用力是“增兴”,增长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良好的学习情绪可…  相似文献   

2.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关系青少年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减负”看起来是教育部门本身的事,但做起来却涉及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个方面,是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也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给中小学生更多的活动场所,就是牵动到的一个重要方面。   “减负”首先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多了,他们做什么?到哪里去?   “减负”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能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增加见闻、强健体魄,可是,适合他们活动的场所却非常少。于是,除逛街、进电子游戏厅外,他们…  相似文献   

3.
“为中小学生‘减负'”,社会各界呼吁了那么多年,上至中央政府下到中小学校为此都想方设法为学生“减负”,可成效就是不明显,相反在一些地区陷入了“学生负担越减越重”的怪圈。岁末年初,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导的新一轮云南中小学生“减负”又拉开了序幕,此次“减负”可谓筹划详尽,兼治标本。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减负”的今天,更应做好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防治工作。关于“减负”究竟减什么?很多人将其简化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不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先生指出,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如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训练;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如教师体罚、训斥等不尊重学生人格等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减轻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的目的是提高质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中国教育报》2000年4月25日)。而要把“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做好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防治工作也不失为一条良好途径。因为“疲劳”往往与“效率”、“质量”对立,只有中小学生解决了疲劳问题,他们才能获得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才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 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 ,大部分中小学积极响应 ,根据自己的情况 ,拿出了“减负”的切实行动。如某小学决定二年级以下学生不得带书包回家。然而 ,“减负”之后的中小学生又会不会因课业负担的减轻而荒废学业呢?“减负”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吗?这些都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无庸置疑 ,中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 ,特别是小学生。在“减负”之前 ,就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生迷恋于“三室两厅” ,以致荒废了学业 ,有的甚至受“毒瘤”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减负”之后 ,课业负担减轻了 ,会不会有更多的中小学生进入“三…  相似文献   

6.
减负与增负     
自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通知和规定后 ,中小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减负”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 ,)尚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对“减负”这一概念也还须进一步认识。“减负”绝不是一味地“减”,减到师生双方都无事可做。其实在学生“减负”的同时 ,教师相反应“增负” ,具体体现在 :1 .学生作业减负 ,教师“作业”增负。学生的作业减少 ,教师就更应该多做“作业”,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明确究竟应给学生教些什么 ,让他们做些什么。作业减负 ,也不是不给学生布置作业 ,关键是少而精 ,因此教师应加强业务自修 ,多…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教育》2000,(5):1-1
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减负”的紧急通知下发后,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大刀阔斧的为学生“减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如今,中小学生放学早了,书包轻了,负担减了。有见识的家长,为之拍手称快,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希望;有头脑的教师,为之大声叫好,因为他们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曙光。  相似文献   

8.
时下,中小学生“减负”是热门的话题。大多数学校已减少学习量。减少辅导资料,减少作业量。但“减负”决不只是“减量”,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的“减负”,才能做到“减负”而不“减效”。而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依然存在,“减负”工作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学生负担过重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学生作为公民应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而“减负”与维护学生的权利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因此,应从维护学生权利的视角认识“减负”,并依法推进“减负”。  相似文献   

10.
限定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规范作业批改——邯郸市近日出台实施中小学生“减负十六条”,其中明确规定周六、周日为小学生“无作业日”,周日为初中生“无作业日”邯郸“减负十六条”为中小学生“松绑”。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作出了“减负”的决定。于是,从新闻媒体,到市井街巷,学生“减负”问题成了人们争相炒作的热点。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减负”呢?我试图从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方式里摆脱出来,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减负”作一番评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与我国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心这一问题,多次就中小学生“减负”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和地方也不断颁布“减负”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势在必行,但目前部分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对“减负”认识不足,认为“减负”对提高教学质量不利。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布置新千年头件大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在全国中小学得到积极响应,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减负”决不意味着不要勤奋学习,更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教学质量,“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与“增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时代前进的必然。教育部的“减负”号令既出,“减负”活动,举国上下,全面展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设了难得的、盼望已久的契机。 “减负”首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契机。无可否认,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温床,孕育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毒瘤,使素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 ,中小学生的减负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讲 ,是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较低 ,教育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不正确等原因造成的。“减负”最终要落实到学校 ,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观 ,树立让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课堂教学是体现“减负”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次我们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即“减负”不“减质”。为此一要吃透教材 ,…  相似文献   

16.
“减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其最终目的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然而,“减负”不能以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而必须以质量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有效地促进“减负”的深人开展。所以,“减负”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学生家长产生诸多担忧,社会各界人士也产生了不少疑团。要消除目前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在对待“减负”工作认识上的误解,必须正确处理好“减负”这一系统工程内部的十个关系。 1、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减负”与负担之间的关系。所谓“减负”,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减掉中小学生所有的  相似文献   

18.
减负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负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为减负而减负。“越减越重”的减负怪圈如何突破?学界流行着“只要中考与高考以考分为本的人才选拔模式不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就很难取得减负实效”的舆论。因此,减负陷入了仅依靠改革学校与评价制度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说,新一轮“减负”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教育部今后“减负”的方针是“坚定不移,坚持不懈”,重点是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李连宁说,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具有重大意义。今年的“减负”是历次“减负”工作力度最大、社会关注最广、反响最强烈的一次。从目前情况看,“减负”取得了初步成就,表现为: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迅速落实,20多个省市出台了“减负”的具体规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处理了一批违纪违规行为;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节假日补课现象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为学生“减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那么,在国家如此重视和教育部门的严格规定下,学生负担有没有减轻呢?他们是否真的获得了健康、快乐呢?当我们走进学生,就会发现,中小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