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鲍德里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当代中国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美学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以"美的本质"和"形象思维"为讨论话题,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任务.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美学热",以对西方美学的引进为主要内容,以克服"文革"影响,解放思想为中心任务.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美学热潮,是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也称为"美学的复兴".它是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时代出现的.美学应该针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生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保持和发挥它作为一种理论的批判功能,从而在变动的现代社会里寻求一种人文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美学日益渗透各个领域渗透到日常生活,美学日趋"泛滥",当代美学学者当务之急,就是正确地认识、引导这一潮流。同时,日常生活、美学和审美发生着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成为审美实践的重要领域。因此,探究日常生活理论、美学和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对美学理论的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审美的重要现象,它包括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两个方面,大众休闲是其典型的表现形式,融生活与审美为一体是其最基本精神。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它既可积极发挥审美的人文价值功能,亦可为当代美学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审美化是目前国内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韦尔施以开放的心态、将美学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开阔学术视野,对审美进行了新的诠释,他将新情况下的审美化划分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电子媒体的审美化、伦理学的审美化和认识论的审美化等多个层次。本文主要评析韦尔施审美化的分层理论,并思考其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关学的超越与回归论者认为,当代美学要超越传统的艺术论美学,回归到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自然、社会及至杂美学中去.然而从认识论审美化、伦理/美学以及新感性等方面,对作为策略或旨趣的审美感知所做的多角度说明,显示出美学的超越与回归论乃是一种后现代美学.以美学的超越与回归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事实上并不适合当下的中国现实语境.  相似文献   

7.
明清市民美学思潮有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休闲美学.探讨中国古代美学的“闲”范畴时,只有把“闲”范畴与明清市民日常生活审美化联系起来,才能对中国古代美学中“闲”范畴的历史性演变与内蕴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即可以发现它随着社会历史的转变,如何从先前的文艺创作与欣赏(宋及之前)而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明清).  相似文献   

8.
西方语境下的中国美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西方美学的语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了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最初的接纳期,再到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融合期,始终是在西方语境下发展的,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学大讨论中其学科体系才真正确立.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应该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西方美学为参照而建构起来的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既是西方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亲和力的美学形态.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为指导,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实践美学流派.实践美学的缺点和不足告诉我们,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根基和土壤,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美善相乐伦理型、直觉感悟整体性、天人合一和谐性的特色,吸取西方美学的美真统一科学型、理性分析逻辑性、天人相分二元性的优长,克服它们的不足和缺点,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新实践美学就是这种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审美化打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传统审美理论受到了挑战,审美主体的大众化、审美客体的视觉化与审美方式的直观性等审美现实,对高校美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即力求传统美学理论与现实审美需要相结合,以及正确理解图像与文字二者在审美上的不同特征,注意时代审美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要重视环境维度,环境美学思想可以提供理念和理论借鉴。环境美学的任务是思考环境的审美化问题或者说人类在环境中的审美化生存问题。环境美学的主要内容是景观美学。当代新农村建设应该延续和发扬传统农村的诗性文化,又要体现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景观。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农村的自然肌理,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内涵。要克服城镇化带来的生态、景观、文化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