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并由特定时空中的历史主体所具体操持的思维方式,不仅是一个民族特殊性格和精神的直接表征,而且是一个民族文化特质赖以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既是中国古代封闭的小农经济和大一统的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又积淀在人们的心理结构之中,参与并熔铸了我们民族的独特性格和独特的文化意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它的理论形态和理论特质的形成,虽然从对象性上说,是由中国古代特殊的文学实践所制约的,但若从其理论自身的逻辑必然性上分析却又直接导源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殊机制。  相似文献   
2.
意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美学中一个基本范畴,与王国维的创造性研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不仅自觉地把意境概念推举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而且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上对其进行了新的整合,从而使这一古老概念在新的语境中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4.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至今仍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深入总结20世纪国内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新世纪之初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其中,李泽厚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他认为,在学术多元化的今天,寻觅一个统一的美学定义是没有意义的。但美学具有哲学性质,是对“人生之诗”的解读,则是它最重要的品格和最重要的规定性。这一看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门科学,实质上都是一种范畴的理论体系。因此,要建构科学的美学理论,也就必须从分析美学的诸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本文首先从美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论证了把审美价值作为美学中心范畴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进而以审美活动——审美价值——审美享受依次衔接的逻辑发展为线索,较系统地探讨了美学理中各主要范畴的特殊规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大致勾勒出了建构新的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晚唐至宋代,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发展阶段。伴随着科学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至宋代成为具有确乎不动势力的独特的统治阶级。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以及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充分发展,对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古典美学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在后期封建社会中,士大夫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日益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中占统治地位的潮流。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审美的重要现象,它包括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两个方面,大众休闲是其典型的表现形式,融生活与审美为一体是其最基本精神。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它既可积极发挥审美的人文价值功能,亦可为当代美学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