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2.
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加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的要求.本研究通过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选取自2000年以来我国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学术共同体建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议题的研究自2012年以来有了大幅度提升,相关研究数量逐年增加;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也经历了"对外宣传—对外传播""让世界知道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借船出海—建构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路径"等内容的迭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中国军人形象对外传播,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依托"巨媒体"和"微媒体"平台,寻求适宜于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报道形式;要在信息传播流中实现国内外受众的参与式传播,让受众参与人物发现、人物选择和人物报道环节;要注重挖掘国内外受众资源,提升我国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让国内军事明星"走出去",实现主动传播人物形象和引入外媒正面报道相结合,促使军人形象对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杂志编辑问我,作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你感觉互联网对中国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哪些作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检视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不同于大众媒体的“广播”传播模式,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网络上的信息是零散、多元和破碎的。尽管网络上的信息远远多于传统媒体,但单个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持久性要远远弱于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5.
王雪桦 《中国出版》2013,(15):51-53
自媒体传播,尤其是微博等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在传播渠道层面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垄断",从而使得自媒体全民传播的特点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就自媒体的传播主体而言,在信息传播中集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于一身,因此通过微博等自媒体传播,用户不但可以满足强烈的信息需求欲望,同时还可以实现社会角色的主动性转换,从而满足话语表达等权利需求。因此,我国微博等自媒体用户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6.
2019年CGTN先后播出了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英文纪录片,想要对外传播中国反恐事实,但是对外的传播效果却"不如人意",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羸弱。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主流媒体"走出去"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促进主流媒体"走出去"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秦拓 《新闻传播》2022,(5):39-40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近年来在文化推广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海外传播中有像李子柒这样的自媒体,是我们媒体工作者的骄傲."李子柒"自媒体的海外传播的成功,值得当代媒体人学习借鉴.鉴于此,笔者结合对外传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李子柒"自媒体文化内核及其海外传播的发展路径,旨在探究自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在对外...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的国际传播格局之中,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有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且面临诸多困境,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也将很难改变。自媒体对当今世界传播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拥有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及由此外延的自媒体用户数量,这一巨大群体有着改变传统媒体对外传播弱势地位的潜力。但自媒体的对外传播面临着语言及文化的障碍,为了使受众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有必要注重传播过程和传播手法的艺术化。自媒体艺术传播可以使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更加多元、渠道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福建海峡电视台《华闻报道》栏目的对外新闻实践,结合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来分析对外新闻栏目提升传播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重建传播者形象,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改善传播技巧。希望能为中国媒体提升对外传播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颜维君 《今传媒》2020,28(1):87-88
掌握海外民众获取中国信息的数量与分布,是开展中国对外传播研究的关键一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期直观了解美国大学生获取中国信息的真实情况,为之后文化影响研究进行铺垫。结果表明,美国大学生获取中国信息意愿较高,但深受美国媒体影响;消费类信息未被美国大学生广泛接受,中国并未给美国大学生留下竞争对手印象。  相似文献   

11.
从对外的角度来看,在新媒体时代主动放弃诸如Facebook、YouTube等海外开放式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巨大舆论阵地,等于是主动将自己置于不对等传播的处境之中,自弃话语权。新媒体时代需要我们改变思想,采用"逆向传播"的态度,尝试逆向利用海外开放式互联网信息平台谋求与海外媒体对等的话语权,树立中国国家形象、引导海外涉华舆论。  相似文献   

12.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对外交流、国际沟通中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由于我国对外传播话语权的缺失、西方媒体偏见性的议程设置以及我国媒体与国际舆论传播规律不相适应,导致黄河文化对外传播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利用非官方身份的民间媒体来淡化政府"硬"身份、发挥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信息优势、注重理念与实践的双重落实,已成为新时...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传播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对外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对外传播,如何通过这种新媒体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宋扬 《新闻三昧》2006,(12):27-29
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奥运会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属于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因此,奥运传播是一种对外传播。所谓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这些信息又可以称为出境信息。对外传播将传播的内容立足于国内,传播的对象在境外。外国人、其他国家的华人或港澳台同胞,都是对外传播的对象。其实质是:(一)对外传播是跨国的传播。不论具体的传播者是谁,也不论具体的传播内容是什么,所有对外传播均被视为代表中国,从而与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汉语热预示着中文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放眼世界,分布在各地的海外华语媒体已逐渐走出华人社区,承担起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将海外华语媒体纳入我国对外传播战略,也意味着华语传媒体系在全球的构建。本文主要分析海外华语媒体给我国对外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并从双赢的立场出发,探讨海内外华语媒体之间可行的合作方式及其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进一步发展完善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求 《中国广播》2007,(3):13-16
所谓对外传播,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将中国的真实情况传播到境外,而从事这项工作的,则主要是专门承担对外传播任务的中央媒体。在改革开放之前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类媒体没有几家,比如重要的对外传播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还只是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呼号为“北京广播电台”),当时信息传播的规模和范围有限,与今天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和经济高速发展,外部世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不仅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境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大量增加,其中一些对中国抱有敌意或误解的媒体,报道内容有相当多的歪曲。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23):42-4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海外华文网站迅速发展,为我国对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本文比较了我国境内中文网站、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传统海外华文媒体,分析海外华文网站在我国对外传播中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境中文网站相比,海外华文网站的覆盖范围更贴近我国对外传播的目标对象,其传播身份中立,更易为传播对象所接受,同时,它有机会覆盖国内中文网站不易到达的人群;海外华文网站与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落地"问题上,即媒体信息能否真正为目标覆盖范围的受众人群接触到;海外华文网站与传统海外华文媒体的比较优势突出体现在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的不断攀升,浏览社交网络、接收以其为传播手段的信息,成为一种"全民"性质的行为,夸大信息传播的危害已不仅限于网络,而是可以对社会及日常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危害,甚至成为影响恶劣的谣言。特别是发生重大疫情期间,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传播平台的夸大事实信息对社会公众的扰乱更为防疫工作雪上加霜。本文通过对重大疫情期间夸大信息的定义,总结出其特点及传播机制,推导出可能的治理手段,在不同类型的夸大信息愈演愈烈之前对其迅速分辨并有效扼制其传播,避免其对社会防疫工作产生不可逆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媒体是近年来互联网最重要的创新应用,除了传递信息,它更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交流沟通的需求,但是,由于虚假信息泛滥、网络媒体安全等因素,社会化媒体的对外传播面临挑战,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