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 陈述合乎事实即为真实陈述(真话),陈述违背事实即为虚假陈述(谎言)。这是一个惯常的认识。然而,本文所要讨论的是这样一种话语结构:真实的虚假陈述.或日虚假的真实陈述(真实的谎言);亦即这样一种语言行为:以真实陈述来掩盖而非报道事实。§1 讨论“以其实陈述掩盖事实所指”这种特殊谎言以前,我们先简述一下“以虚假陈述掩盖事实所指”这种一般诺言的构成。  相似文献   

2.
法的相关矛盾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法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由它赖以产生并使之存在的条件所决定的,这个条件就是法要解决的特殊社会矛盾,这个矛盾就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关系——生产关系中人们既相互依存和合作,又相互对立和斗争的矛盾,这对矛盾构成了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人们既相互依存和合作。又相互对立和斗争这对客观矛盾反映在主观上,就形成了社会公共意志和社会个体意志的矛盾。进而外化为社会公共权力与社会个体权利(即权力和权利)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了法。  相似文献   

3.
文艺界近年来对文艺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讨论。但我们觉得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却探讨得不够。这个问题就是艺术真实等于本质真实吗?在不少的文章和专著中,对艺术真实经常采取这样的表述方式:艺术真实不是现象真实而是本质真实;不是生活真实而是本质真实;不是自然主义的真实而是理想的真实。或采取这样的表述方式:我们所说的真实(指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不是生活的原样,而是艺术真实、本质真实。对艺术真实的这种表述方式也被作家、艺术家、理论家、教授们较为普遍地接受与运用。一般地说这种表述方式已成为艺术真实的一条不明文的定义。本文就此提出质疑,以求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在同一律教学中,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同一思维过程”、什么是“A是A”以及“合理违反同一律”的特殊情况。在不矛盾律教学中,要注意讲清“看似矛盾,实质上并不矛盾”的概念或判断,注意分析具有隐蔽性的逻辑矛盾。在排中律教学中,对人们的某些思维或表述,要结合语言环境加以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5.
目前哲学界关于“外部矛盾”这一概念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含义都是把它表述为,相对于某个事物(或系统)的内部矛盾来说,这个事物(或系统)与另一事物(或系统)所构成的一种矛盾。我认为这种表述是不确切、不科学的。黑格尔说:“如果在运动、冲动等等中,表象由于这些规定的单纯性,不能发现矛盾,那么,相反地,在各种关系的规定中矛盾就能直接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讨论,已进行了许多年。虽然现在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但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或这种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论在何种程度上)这一结论,得到了普遍的接受。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也都是这样表述的。本文认为,这种表述无疑是正确的,但并不是最精确的,它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某种社会矛盾或这种矛盾的运动,实际上在现实中是难以把握的。任何一种社会理论,既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同时也必须能还原于生活,才能真正使理论为实践服务。而当我们把社会发展动力概括为某种社会矛盾或这种矛盾的运动时,为了说  相似文献   

7.
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各种犯罪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错综复杂,有些十分容易混淆,但是任何一个事物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特殊的本质.分析案例时就要找到此罪与彼罪在构成要件上内在的特殊构成要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谎言的破绽     
谎言违反真实性这一言语交际基本原则,以话语编造假象掩盖实情和说话人真实意图,虽然可以蒙骗不少人,但还是有破绽的。同时谎言欺骗行为的实现又往往损害受话人物质或精神利益,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与说谎者的犯罪行为有关。因此,不论从日常交际。还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探讨谎言言语破绽的规律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酷语风暴     
很久很久以前,谎言和真实在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穿了真实的衣服离开,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衣服。后来,在人们眼里,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却很难接受赤裸裸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真实和谎言     
真实和谎言长得很相像,但是他们各自穿的衣服却不相同,这也是人们区分真实和谎言的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有一天,真实和谎言一起到河边洗澡,谎言没洗多久就上岸了。先上岸的谎言偷偷穿上真实的衣服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矛盾修辞法”(Oxymoron)是指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来形容事物,以达到警句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truelies(真实的谎言),cruelkindness(残酷的善心)等。事实上,在英语中还有一些词,本身就具有相互矛盾的意义(ContradzictorySenses)。它们是英语翻译的陷阶,稍一疏忽,译文会与原文谬以千里。我们知道“confidence”意思是“可信,信使’,如果这样就以为“aconfidenceman”是“可信赖的人”,那就大错特错,正相反,他是最不可信的“骗子”。所以,我们在翻译时绝不能想当然,要慎之又慎。以下略加举几隅。Art意为…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耳闻目睹一些貌似矛盾的语言组合,本文称为"矛盾"语词,如"真实的谎言、公开的秘密、白夜、可烧冰"等。这些"矛盾"语词以一种悖理的语言组合方式凸显了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哀愁和喜悦,并且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的这种情感流露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情感因素,并且是对立并存并交错在一起的,没有出现相互取代、相互矛盾的情况。作者这种情感流露是与他所处的时代相关联的,这是作者关注现实,又无法改变现实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4.
矛盾规律应表述为对立统一转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事物的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长期以来,人们都把矛盾规律表述为对立统一规律。我认为,把矛盾规律仅仅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不够的。因为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和统一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转化是矛盾的普遍属性,它同对立、统一三者构成了矛盾的根本特性,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完整地表述矛盾规律。因此,我认为矛盾规律应该表述为对立统一转化规律。把矛盾规律表述为对立统一转化规律,在哲学史上,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  相似文献   

15.
王义 《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07-108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哀愁和喜悦,并且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的这种情感流露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情感因素,并且是对立并存甚至交错在一起的,没有出现相互取代、相互矛盾的情况。作者这种情感流露是与他所处的时代相关联的,这是作者关注现实,又无法改变现实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6.
1.有一天,绿豆和他女朋友分手了,他一直哭一直哭……结果就发芽了。2.很久很久以前,谎言和真实在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了,穿了真实的衣服离开,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衣服。后来,在人们的眼里,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却很难接受赤裸裸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是事物与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殊矛盾。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图书馆作为一个事物自然也有它的独到特色,就图书馆整体来说,文献的收藏与利用是图书馆的矛盾本质,构成了它区别于其它机构特殊的本质。从各系统图书馆来看,也有各自的特色,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其它类型图书馆,是因为它的文献收藏、服务对象、服务领域等  相似文献   

18.
说谎是对交际的偏离,必然留有可察、可查的“偏离”迹象.用于甄别谎言的全息是有关言者、社会、语境、所在言语片段的全息.全息必须真实、正确;全息不一定要“全”,只要够用就行,但一定要够用.如果被发现的偏离全部在全息中找到了其存在的正常性、合理性,那么,该偏离就被说明并非说谎性偏离,被鉴定的言语对象因此被认定为“实话”;如果言语中被发现的偏离有且至少有一项与全息形成矛盾、冲突,那么,该偏离就被全息证实的确是“偏离”,被鉴定的言语对象因此而被认定为“谎言”.谎言的全息审查偏离法为谎言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其过程可以用文字描述、固定,经得起推敲与反证,具有普适性与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悖论与物理学发展中的两次重大突破湖南华容六中康继荣(414200)所谓“科学悖论”,是指在某理论体系中的某个公理看来似乎合理,却能推导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即由它的真可以推导出它是假的,由它的假可以推出它是真的。这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叫科学悖论。科学...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谎言研究主要是对谎言定义和分类的零星讨论,没有关注谎言和认知的关系.谎言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语用效果,是交际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假设对某一言语表述进行主观判断的结果.谎言的生成和理解都离不开认知语境的参与,而认知又和意识程度密切相关.人在说谎时总是具有很高的意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