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仲均 《教师》2010,(3):95-96
历史学习需要想象力,这是因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过去时”,学习和研究者又非历史的当事人,但这种想象一方面必须尊重史实,尽可能多地占有史料,另一方面必须具有高尚的史德。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曾岩 《华章》2012,(11)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实,史实主要由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元素组成,其中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把历史事件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找出激化了历史事件却又隐藏在其后的矛盾,来帮助我们认识和学习历史.本文以岳麓版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为例,分析矛盾在单课教学及单元整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本质的、内在联系的反映或概括,或者说是对历史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慨括,“是历史表象到历史规律的中间环节,掌握了符个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就掌握了规律”。因此,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运用材料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既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下面就以美国“新经济”教学为例谈一些实践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以后在事业上的成才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故事激趣。小学历史教材在编写上具有文字生动、内容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故事性描述,把历史事件的“画面”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淝水之战》、《斯巴达克起义》、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不被一些历史表象所迷惑。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静态的历史史实,进行动态的分析、提炼。我认为,必须把历史事件和人物,把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放到较为宽阔的历史时空和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才能较好地回答历史问答题,下面举三例说明之: 例一,问:列宁说:巴黎公社之后到1905年俄国革命之前的这一时期“带有和平性质而没有发生过革命”。试以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它与19世纪前半期工人运动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束这一“和平”局面的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俄国?  相似文献   

6.
试论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育本身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丰富的历史史实为前提,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阶段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语境”的运用,语境属于历史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语境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史实、准确地理解史事,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历史等层面的认知进行客观评价,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历史素养。本文主要针对“语境”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发挥历史学科以史育人的教学功能,核心问题是寓论于史。历史教学中的“论”指的是基本观点。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史”便是史实。史观教育是通过讲清史实,分析历史事件,帮助学生认识历史面貌,掌握历史发展规  相似文献   

9.
历史概念教学,是围绕历史概念,以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为载体,通过分析前因后果、相互关系,在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史实的过程中,领会历史概念的本质,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重视历史概念教学,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还是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确定核心概念、感知抽象概念、理解理论概念和把握动态概念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的基本史实和《尼布楚条约》的基本内容,认识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侵略的历史作用,对郑成功和康熙帝作出正确评价。教材头绪较多,知识密度大,思想性强。在这节教学中,我就怎样把传授历史知识,开发学生智能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者结合起来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历史时间”十分繁多,记忆“历史时间”又是学生们学历史最烦恼的事情。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时间”的教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预习。于是,便有学生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周武王是好人还是坏人?”“修筑万里长城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实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教者三言两语难以讲清。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进行具体分析。事实上,他们也缺乏这种能力。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差。努力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对他们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这是小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近几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作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3.
我基本同意奚介凡同志对中学历史课的基础知识的简单概括,即“根据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那些使学生能够借以获得正确理论认识的基本史实(重要年代、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历史概念”。然而,对这个概括的理解,我们有出入。  相似文献   

14.
现行小学历史教材仅是客观地介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般不作分析、评价。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依据史实,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之一。回顾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在历史上册教材的教学中,必须把握的思想教育要点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激发民族自豪感,鼓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联系性及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似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比较,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力、概括力、分析力等,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学生混淆相似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认识事物、分辨是非  相似文献   

16.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过这样一段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亦曾讲过:“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古今中外的学者名言提示了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一定数量的度,是保持事物一定质的依据,表示一定度的数量的数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尺度。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仅应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质”的归纳和判断,而且需要进行“量”的权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历史科学,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材料为基础,讲授历史,必须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讲解分析,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引导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地理解历史;如果忽视具体史实的讲解,那就会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枯燥的历史名称,取  相似文献   

18.
时空观念是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之 一 ’然而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阶段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获得 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审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显得尤为 重要。历史人物故事是历史课堂重要的催化剂,是学生最喜爱 的历史学习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对此,本文将以人教版“鸦片战争”为例,探究 如何用历史人物故事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  相似文献   

19.
庾昌洋 《考试周刊》2010,(47):167-16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唯物史观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教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历史发展进行高屋建瓴的分析解剖.可以使学生在对待类似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时具有举一反三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一、深挖历史史实,客观认知人物在以通史方式编写的初中历史中,人物总是伴随着历史事件而出现的,他们做出的成就,离不开具体的环境。而教材中的描述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在用宋体叙述一个(或一些)历史大事件后,再用楷书介绍人物生平、讲述与人物有关的小故事等,采用这样一种以面带点的方式,把人物推到历史舞台上走一回。仅凭这一点人物讲述,对于评价一个人物而言,只能是管中窥豹,是有失偏颇的,学生无法全面认识立体的人物,只能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