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探索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CCMKGM)微球的制备条件,研究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材料对Sc^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Sc^3+的浓度对微球材料吸附Sc^3+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微球材料的洗脱与再生性能.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吸附Sc^3+有明显的影响,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下,HAc-NaAc介质中,Sc^3+质量浓度为400mg/L,pH为6.40时,吸附容量达到92.9mg/g,CCMKGM对Sc^3+的吸附在9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再生CCMKGM效果与原CCMKG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用于对镱的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pH、镱的浓度对镱的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9h,pH为5.00,镱的初始浓度为30mg/L,温度为45℃时,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对镱的吸附率达到39.41%.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和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的制备条件,进一步研究了新制的吸附剂一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对Sc^3+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时间、pH、温度和Sc^3+的浓度等因素对材料吸附Sc^3+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对Sc^3+的吸附在8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pH低于6.50时,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0℃下,在HAc—NaAc介质中,当Sc^3+的质量浓度为50mg/L,pH为6.39时,吸附容量达到886μg/g.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羧甲基葡甘聚糖肥料包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羧甲基葡甘聚糖和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溶液共混、交联制备了新型肥料包膜.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包膜的结构,并测试了包膜的吸水率和膜中尿素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包膜内聚乙烯醇、羧甲基葡甘聚糖和尿素之间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包膜内尿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废弃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在25℃下,用粒径为2-3mm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55%。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22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标准。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同时对吸附等温线及其模型的拟合进行了实验说明,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6.
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竹材剩余物的开发应用新途径。以竹屑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了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考察了pH、时间、吸附剂投量及吸附温度等对吸附剂吸附MB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液pH增大,吸附剂对MB的吸附量增大,pH在5-9间变动,吸附剂对MB吸附量变化不大;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加,吸附剂对MB吸附能力增强;在吸附120min,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35℃、45℃时,吸附剂对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6.38 mg/g、121.95 mg/g和125mg/g;竹屑吸附剂对MB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用纤维素酶降解魔芋葡甘聚糖过程中时间、温度、pH、酶用量、底物浓度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魔芋精粉浓度为0.4%时,纤维素酶用量50U,温度40℃,pH为5,降解100min为最佳降解条件。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23):147-149
以羧甲基壳聚糖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基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羧甲基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MCS/PNIPAAm)复合水凝胶。考查了温度、pH、离子浓度等对复合水凝胶溶胀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5~75℃温度范围内,pH=5-10范围内,CMCS/PNIPAAm复合水凝胶的溶胀度大于羧甲基壳聚糖;在NaCl浓度为0.30-0.60mol/L,CaCl2的浓度为0.10-0.60mol/L时,CMCS/PNIPAAm复合水凝胶溶胀度明显大于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结果表明,合成的羧甲基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有较好的温度、pH、离子强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硫氰酸铵对螺旋藻进行改性制备新型吸附剂吸附Cr6+研究。结果显示:硫氰酸铵同一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0.6,藻类投加量为0.8g,初始pH为0,改性时间为2h,改性温度为60℃时,改性后螺旋藻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最好。并对原藻和改性后的藻吸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00mL的Cr6+溶液浓度为14mg/L的溶液,硫氰酸铵改性后的藻吸附六价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稻壳制备生物质碳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稻壳生物质炭粒径、投加量、溶液pH值、铬(Ⅵ)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L 0.20mg/L铬(Ⅵ)溶液中,稻壳生物质炭投加量为0.10g、温度为40℃、pH为2、反应时间60min时,稻壳生物质炭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8.90mg/g.稻壳生物质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低温炭化法来制备柚子皮活性炭吸附剂。探讨了吸附剂用量、温度、pH值、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柚子皮吸附剂吸附处理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吸附剂用量10g/L,温度40℃,pH=4,吸附时间10h,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时,Cr(Ⅵ)的去除率能达到98%以上。柚子皮吸附剂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大豆渣吸附Cu^2+的五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浓度(X1)、加入量(X2)、pH(X3)、温度(X4)、时间(X5)对吸附率(Y)的回归数学模型:Y=73.58219+5.50153X1+4.61857X2+19.47253X3+5.84406X4+3.62286X5—4.77678X1^2-2.69559X2^2-6.6478X3^2+2.78751X4^2-4.53383X5^2+0.14936X1X3—0.37914X1X4—0.12638X1X5+0.26425X2X3+1.02252X2X4—0.56296X2X5—3.55009X3X4—0.3102X3X,-0.33318X4X5。得出各因素对大豆渣吸附Cu^2+影响顺序为:pH〉温度〉浓度〉加入量〉时间。从模型可知,在浓度、加入量,pH、温度、时间为40mg/L、0.1g、8、60℃、4h时,大豆渣对Cu^2+吸附率最高可达98.82%,验证值为97.98%,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酸性甲醛溶液将废弃花生壳改性,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的静态吸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当温度为25℃用粒径为2-3mm改性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71%。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14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改性花生壳比普通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柚子皮制备生物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的Cr(VI),考察了p H值、柚子皮投加量、柚子皮粒径、溶液离子强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Cr(VI)离子初始浓度15mg/L、p H 1.5、反应温度25℃、柚子皮投加量1.0g/100 m L、吸附时间7 h时,Cr(VI)离子去除率可达90%以上。柚子皮对Cr(VI)离子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来描述,吸附等温线线性相关性均较显著,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柚子皮对水中Cr(VI)离子吸附性能较好,且运行成本低,可推广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