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进良 《成才之路》2012,(16):36-37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中职语文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语文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在当代社会中,中职生还要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为此教师应将挫折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实践教学中。文章首先探讨了中职语文实践教学中抗挫折教育的内涵,然后具体论述了我国中职语文实践教学中的抗挫折学习的现状,最后尝试建立了中职语文抗挫折教育体系的总体过程。  相似文献   

2.
学生发展最根本的源泉就是人文教育,我们老师在实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习不同的文章,以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去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真善美.激发学生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面对苦难时的不畏惧,遇到挫折仍然积极向上.这才是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而挫折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挫折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把挫折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转变中专语文教育理念,重视挫折教育;强化学生的挫折意识,鼓励中专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创设挫折情境,锻炼中专学生心理耐受能力以及提高中专学生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四部分提出了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在挫折面前,很容易被打倒,从而丧失了面对挫折的勇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相似文献   

6.
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任。在语文课上做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与加强耐挫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 ,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 ,我分析和运用现行教材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耐挫教育。一、分析课本 ,挖掘耐挫素材我国知名学者张殿国认为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主要是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和耐失败的不屈性及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主要人物面对挫折都能表现出正确的态度 ,他们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是对小学进行耐挫教育的好教材。新教材第四册课文《劈山救…  相似文献   

7.
李斌 《教师》2016,(5):58-59
为了让中职学生逐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培养他们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中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内外担当起耐挫折教育的重任,敢于创新。本文根据中职语文教学案例,探讨了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渗透方法实施耐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它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语文教材,对培养其健康心理也有裨益。培养良好的兴趣,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深情和领悟。从小事做起,融洽师生关系。面对挫折,勇敢承受。  相似文献   

9.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十年,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心理层面:一方面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追求个性和独立;另一方面则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稍遇挫折就会意志消沉。因此,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挫折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品味优美的文字,还可以获得文字背后的历史探究,感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因此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用语言的魅力来健全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王爱敬 《阅读与鉴赏》2011,(4):34-34,64
语文是一门宽领域、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新课程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科的性质、规律和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面对语文新教材,面对探究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做好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1.
挫折是每一次成功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很多时候他们面对一点挫折就容易被击垮,面对一点打击就一蹶不振。面对这种情况,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愈发重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他们成长的基础阶段,一旦没有形成健康的心理,将会后患无穷。而且小学生年龄较小,一旦受到不良引导,就很有可能误入歧途。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学校不再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进行授课,而是将其融入各大学科之中,进行渗透,这样一来,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排斥程度也会随之降低。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帮助学生增强文学素养,提升其对汉语的表达理解能力,也提出要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所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合适,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质。由此出发,谈谈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渗透人文精神、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挫折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幼师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从而使其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时产生诸多不适应,导致心理受挫,对幼师进行挫折教育-要开展挫折认知教育,二要进行耐挫力的训练,三要进行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调整。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历史教学就是一种挫折教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历史上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无不经历挫折。但能们都有共同的一点,即在经受磨难、遭遇挫折对,表现了一种积极的、理智的情绪反应,这是值得当代中学生学习和仿效的。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具有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即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相似文献   

16.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平坦大道,有机遇也有挑战,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境也有逆境.未来的社会有可能使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有声有色,波澜起伏.要想坦然面对这样的变化,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意志.在历史教学中,我根据历史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语文教材,挖掘教材的渗透点 在教材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文质兼美。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研究教材时注意从学生心理角度考虑,挖掘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材料,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在设计《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我觉得除了要考虑培养学生那些语文能力外,还要想想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当今课标中不是提出了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吗?这一课中,固然体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但也可结合当时晏子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来评评晏子勇敢面对挑战、承受挫折甚至侮辱,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重智轻情"的教育导致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一幕幕悲剧在不断重演。语文教学要加强"珍爱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情感、"责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要面对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应该认清语文教育的特质:语文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应该是优化教育,语文教育一定是多元教育,语文教育关键是创新教育.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能够渗透挫折教育的功能,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措施,主要包括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特性,让学生感受挫折;挖掘语文作品中的哲理实施挫折教育;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