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一九一九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十二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十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  相似文献   

2.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由此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现今一些学者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断定:我国新式标点符号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一开始就只是直接借用西方标点符号;胡适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的首创者。上述论断欠妥,与史实不符。历史事实的真相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并非诞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而是诞生于近代汉字改革运动的初期——清朝末叶的切音字运动时期(1891至1910年);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的诞生包含着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并非一开始就只是直接引用西方标点符号,而是在继承我国古代标点符号、引进西方标点符号中坚持重新创造,创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新式标点符号。这种继承、引进、创新三结合的方法,一直贯穿于我国新式标点符号诞生和发展的全部历程。胡适对于倡导和推广新式标点符号曾起过重大作用,但胡适并非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标点符号从开始的断句停顿功能,逐渐发展为能表示句子的语气、结构、性质,如果用得巧妙,甚至可以表达情感,提升文字的质量,让标点符号闪耀灵动之光。  相似文献   

5.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到现在还不足100年。最早采用新式标点的杂志是《新青年》。该刊在1918年5月号上,除了全部改用白话文外,还采用了新式标点,造成很大影响。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自1918年始撰文《标点之革新》、《新式标点的用法》等,为新式标  相似文献   

6.
<正> 标点符号的使用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其形成,却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很早的时侯,我国就有人采用“离经”的方法,就是使句子之间断开.到了汉朝,文人学士重视章法,才发明了“句读”(逗)符号,即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拿“圆点”表示;句中语意未完而需停顿的一小段为“读”,用“点儿”标志。只有“圆点”和“点儿”两个符号,当然不够用。到了明代,刊本小说的出现,又增添了两个专名号——人名号和地名号,即在人名右边加上一条直线,在地名右边加上两条直线。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兴起,一些学者才系统主张和推行新标点符号的使用.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由当时教育部公布实行。但解放前,标点符号的使用很不统一,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9月,国家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法》,规定了十五  相似文献   

7.
我们中国人使用标点符号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国古籍里原没有标点符号。一八九七年广东人王炳翼吸收了外国新式标点,草拟了十种标点符号:,(读之号)·(句之号)。(节之号)√(段之号):(句断意连之号)—(接上续下之号)!(慨叹之号)! (惊异之号)?(诘问之号)<>(释明之号)。一九○九年,鲁迅先生引用了省略号,破折号。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到现在还不足100年。最早采用新式标点的杂志是《新青年》。该刊在1918年5月号上.除了全部改用白活文外,还采用新式标点,造成很大影响。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在1918年5月,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文艺》杂志第3卷上。不久,他又写了《新式标点的用法》,发表于1919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  相似文献   

9.
新式标点符号的确立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提供了支持,椎动了新文学的发生。新式标点的运用降低了普通读者阅读的“门槛”,促进了新文学的大众化。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使新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0.
汉语对西方标点符号的认知到规范采用是汉语现代转型的内容之一.本文梳理了中国人从晚清遭遇西方标点符号到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这一百多年的轮廓;简要分析了“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的特殊性;探讨了新式标点符号给“五四”白话带来的变化:语气上的言文一致,意义上的深入开拓,结构上的丰满繁复.  相似文献   

11.
新式标点符号,自1920年正式颁行以来,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解放以后,由于情况有了改变,中央人民政府又在1951年9月由出版总署公布《标点符号用法》;政务院并在同年10月5日发出《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指示》说: 目前全国各政府机关文件和各种出版物的稿件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混乱很多,往往有害文意的正确的表达,并使领导机关在审阅这些稿件时,不得不费很多时间来作技术性的校正工作。……(现在出版总署已经公布《标点符号用法》),作为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对十七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做了规定,网络语言中句末点号、句中点号、标号的使用都发展演变出不同于国家标准的变异形式和用法;网络语言标点符号的变异形式和用法在网络语境中也衍生出一定的语篇表达功能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考对标点符号考查带有一定的综合性、技巧性。综合性指多种标点符号连用,并与句意理解一起考查。在标点符号复习中,我们掌握一些标点符号的连用方法是非常有益的。标点符号连用有以下三种: 一、引号同点号的连用 (1)完整引用原话的,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如:  相似文献   

14.
对照2004年和200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可以看出有四点不同: 一、标点符号列入了考试范围。今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号,把标点符号列入了考查范围;要求能够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  相似文献   

15.
浅议标点插入情感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继成 《语文知识》2000,(10):34-36
陈望道在《作文法讲义·新式标点用法概略》(上海民智书局1922年出版)中指出:“凡知识上怀有疑念的词面,可用括弧夹注问号在后;情感上夹有反感的词面,可用括弧夹注叹号在后。”冯广艺在《标点符号的一种特殊用法》(《语文建设》1991年第4期)中论述了问号、叹号插入句中不必停顿之处的用法具有修辞作用。其中两例是: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2005年语文高考的内容之一。在标点符号的运用过程中,省略号的运用是一个重点,在2004年的高考语文卷中,湖北、广西、天津、湖南、广东等省市的标点符号题就出现了省略号。对省略号的单独使用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对省略号和点号的连用却经常把握不准。而高考对标号和点号的考查一般有较强的综合性,标号和点号的连用更是常见的类型下面笔者就谈谈省略号和点号连用的一些常见错误类型。  相似文献   

17.
对照2004年和200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可以看出四点不同: 一、标点符号列入2004年的考试范围 今年<考试说明>中,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号,把标点符号列入了考查范围,要求能够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基本用法,能辨析或纠正文字中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能力层级是D.  相似文献   

18.
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常见的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两类。在标点符号运用中,出现差错最多的,那就是顿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人民日报》新闻标题中各标点符号在传统报纸与微信公众号上的出现频率,考察了《人民日报》在不同媒介下新闻标题标点符号的运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从相同点来看,逗号在两种媒介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都比较高,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从不同点来看,两种媒介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和最低的标点符号不同,报纸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引号,出现频率最低的是省略号,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使用叹号的次数最多,没有使用过间隔号。这种差异是由于标点符号的媒介功能不同所导致的,最后指出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标点符号的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因此要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必须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中考考查的重点是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试题的难点往往在于标点易混处和标号、点号连用的处理;标点符号试题的特点是把标点符号的运用规则和正确表达文章结合起来考查。其中,2012年全国就有30个省市考查了标点符号,主要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考查要点,在此,针对易考点和易错点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