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视频,通过《谈中国诗》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中外诗歌的了解,运用比较的手法分析中外诗歌,更好地理解中国诗歌,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李玫 《学语文》2012,(5):16-17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查阅工具书揣摩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结合诗歌,把握想象、联想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掌握想象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3.
姚贤文 《学语文》2013,(2):15-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2.学习本文比与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3.理解诗歌含义,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并背诵全诗。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重要途径,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老师首先应明确.  相似文献   

5.
现代诗歌是学生言语生命发展的重要载体。《长江之歌》这篇文本既有现代诗歌深邃性、简练性、情感性的特质,又有歌词彼此关联、相互对仗的艺术手法。教学《长江之歌》要通过资料介入、对比感知、拓展补充等途径,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内涵,最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这节课,以诗歌的语言和意象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涵泳体悟,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积极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对诗歌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个性化鉴赏,同时理解诗歌中的延宕、突转、语言的陌生化等艺术手法,发掘诗歌的丰富意蕴,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重要途径,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老师首先应明确。下面就《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部分古诗(7~9年级),简单地谈谈常用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曹植诗歌代表了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的巅峰状态,其艺术手法值得我们予以思考和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们认知、理解曹植诗歌艺术手法,是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的课题。本文提出了几个教学路径,以其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诗歌教学要将朗读放在重要的地位,要引导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诗歌凝练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2.在反复朗读中,增强学生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  相似文献   

10.
李先慧 《现代语文》2013,(7):155-157
古典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必考题,艺术手法又是诗歌鉴赏题中必考的能力点,而大多考生在艺术手法的考题上得分极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只背诵艺术手法的术语,而没能把知识点转化为能力点,也就是说,考生不会从情与景关系、意象组合方式去分析艺术手法。本文以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为切入点,来提高考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宏伟志向及其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比兴、引用等艺术手法的含义;3.学习曹操珍惜时光、奋  相似文献   

12.
王春燕 《学语文》2014,(4):22-23
【学情分析】 《雨巷》系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而诗歌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较难驾驭、难以出彩的一种教学,涉及到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语言锤炼、思想内容的评价等各个方面,学生刚上高中,对语文有一种期待且畏惧的心理,如果处理不好,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不仅会损害诗歌这样一种极美的艺术,也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难以培养他们对诗歌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来定位文本、确立目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面对诗歌阅读、赏析中有关艺术手法的题目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情形。其实,许多学生是南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阅读常识不够丰富.从而处于答题中无法辨别试题考点的困境。为此我将诗歌艺术手法及诗歌答题技巧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期对他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祝宇 《现代语文》2009,(12):93-94
一、教学理念和设计理念 本课定位为鉴赏诗歌。教学重点是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代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思想】《雨霖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板块"词别是一家"的第三篇。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离情别绪,令人叹为观止。而"点染"的艺术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鉴赏价值,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即以"点染"艺术手法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初读、深读,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以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的宏伟志向及其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比兴、引用等艺术手法的含义; 3.学习曹操珍惜时光、奋发图强的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目标为学习唐诗,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的《口技》以及高中的《赤壁赋》等课文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正侧结合艺术手法,并且在同一单元本课之前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对长篇诗也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本文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18.
<正>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有助于其在诗歌的浸润中丰富语文涵养,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创编了《萌小诗》诗集,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儿童诗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一、诵读与想象,感受诗歌意境与情感学生学习儿童诗,其实是“童心”与“诗意”的碰撞和对话。诗歌的语言,以凝练、优美为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理解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中拟人、夸张、象征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诗集》是加西亚·洛尔卡诗歌创作的起点和其诗歌艺术形成的标志。在洛尔卡的创作中对意象的组合、叠加加强了诗歌与世界的关联性,而复杂的节奏则增加了诗歌的感受性。本文从《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分析洛尔卡的诗歌艺术,以及这些创作手法在其中后期作品中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诗歌兴趣不高,不能很好地对诗歌进行赏析;教师忽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的要求;诗歌知识不成系统等问题。文章针对诗歌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还要引导他们了解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与诗歌中的文化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