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王文生 《教育探索》2005,(11):40-41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可以分为良性的教育惩罚和不良的教育惩罚。不良的教育惩罚具有很大的危害。是我们应极力避免的。而良性的教育惩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保留。但教育惩罚的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惩罚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自己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戒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罚严重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当然,惩罚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任何惩罚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教育学生为根本,使学生在"受罚"中体会到教师的爱,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教育,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惩罚的有效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惩罚与奖励相对,是广泛存在于学校教育中的一种教育辅助手段。与奖励不同,教育惩罚是一种消极的强化方式。多年来,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认识到了教育惩罚所具有的教育意义,但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因此,教师在实施教育惩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惩罚不当,误入歧途。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实施教育惩罚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正确界定教育惩罚1.教育惩罚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把“惩罚”解释为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指责,旨在控制某种行为。惩罚应用于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惩罚的艺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要说明的是,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尽管饱受争议,惩罚作为一种对被惩戒者违反纪律和规范行为的教育训诫手段仍被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中。惩罚的心理学依据主要源自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实验研究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经典实验研究是支持惩罚合理性的心理学基础。惩罚时应遵循保留原则、及时性原则、正当性原则和最低伤害原则。应避免和防止无效和不当惩罚。最后提出了关于教师实施有效惩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惩罚是家长和教师教育青少年的常用手段。虽然,绝大多数教育心理学理论都认为奖励比惩罚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教育中要完全放弃惩罚。在这里,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如何改进惩罚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惩罚经常出现,有的还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少人对于惩罚存在误解。因此,如何走出误区,改变陈旧的惩罚观念,避免有害的惩罚方式,采用更加有效的教育手段,扩大惩罚的正面影响,是家长和教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惩罚是对儿童一种不良或违禁行为的有效纠正方式。应依据一定心理学原理运用惩罚原则 ,科学地实施惩罚 ,可避免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影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试论教育中的惩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惩罚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迷信惩罚会给教育带来诸多不良的后果。本文分析了教师倾向于使用惩罚的原因,讨论了迷信惩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最后,本文作者还提出了教师使用惩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最小的惩罚能获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全面推行赏识教育,呼吁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背景中,许多人对因不当惩罚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因而,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本文从心理学理论相关研究的视角,探讨惩罚的心理机制、实施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意义及心理策略,以加强教师对惩罚教育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提到现代教育,方式好像就是赏识教育、爱心教育、鼓励教育,更形象地称之为拇指教育(给学生不断地竖大拇指,夸奖学生)。一提到惩罚教育好像就是面目狰狞的老师对学生的体罚。我想这样的理解都是不正确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惩罚是指对犯有过错行为的人施行的一种处罚,惩罚针对的是故意犯错的人。对教育而言,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以使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手段。而对学生体罚的定义为直接的肉体打击,罚抄写是变相体  相似文献   

11.
惩罚是为了抑制人的不良行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常常使用惩罚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惩罚是负强化,是一种消极的激励因素。 惩罚得当,可以使学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推动自己不断前进,惩罚不当,则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削弱甚至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熟悉和掌握惩罚的心理学原则,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惩罚不是体罚.体罚则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是违背伦理道德的.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惩者,以正其心也.""惩罚"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惩罚其实就是指惩戒.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缺乏清晰的理解,人们走进了教育惩罚的误区.体罚不等于惩罚,把"体罚"等同于教育中的"惩罚",在逻辑上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惩罚作为一种德育手段,是从学生身、心两方面促其改过自新,奖惩都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奖惩并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赏识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惩罚是教育的另外一种手段。青少年的成长并不全靠自律,许多地方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强制。正因为这样,宗教、法律和教育都要研究惩罚的功效,以达到迅速转变学生的目的。就青少年教育而言,适当的惩罚可以使之明礼诚信、性格坚强。惩罚是用眼前的痛苦换来长远的幸福。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惩罚和赏识一样,都是一种教育手段。合理的惩罚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错误,便于他们改过自新,健康成长。马卡连科就曾经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当然,这里不是一味地提倡惩罚教育,而是认为单纯地割裂文化传承,从一  相似文献   

16.
惩罚的效用     
惩罚是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强化的一种手段,它与奖赏相对应,是一种负强化物。奖赏可以增强某种行为,使行为的频率增加,而惩罚则是降低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如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都明确界定了违法者将受到的惩罚程度,其目的是减少违法行为,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持社会的安宁;大自然对于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也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10)
赏识与惩罚都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二者各具特点,功能不同。问题在于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地运用"赏识"与"惩罚",把握好分寸,抓好时机,充分发挥两种教育手段的作用。赏识,是指对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成绩等公  相似文献   

18.
在赏识教育备受推崇的今天,有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必要。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恰当地运用CAI辅助英语教学,必然会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然而,CAI是以教具的身份走进课堂,而且自始至终都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我们教师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过分地对其依赖,否则会事倍功半,走入现代教育技术误区,取得不良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1.正确运用惩罚。家庭教育中的“惩罚”是对儿童的某种思想、行为施加负面压力的情绪体验,使其受到警示,从而控制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惩罚时,应把握好惩罚的艺术、时机和“度”,既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