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吾尔族     
<正>维吾尔族自称"维吾尔",是"团结"或"联字,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一个有着"火一民吃的是馕(náng)、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食物是烤全羊和羊肉串。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的日子里最常举行的一种集体娱乐形式。维吾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乌鲁木齐羊肉抓饭的经营状况,为新疆羊肉抓饭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和参考,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业的发展,本文对所调查的乌鲁木齐市166家销售羊肉抓饭的餐饮门店经营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发现,羊肉抓饭在乌鲁木齐市的经营分布较广,但目前的经营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妈妈有个好朋友,叫古丽且木,是个维吾尔族阿姨。她汉语说得很好,经常到我们家来玩,教我妈妈做抓饭、拉面,她俩相处得像姐妹一样。古丽且木阿姨在一个超市上班,上下班时间不固定。有时上幼儿园的女儿没人接,她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把她的女儿接回到我们家,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作家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代喀什维吾尔族女诗人以她们独特的女性艺术感受力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论文以其曼古丽·阿吾提为例,观照其译为汉文的作品,以点带面,将其置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碰撞与交融中,来考察以其曼古丽为代表的当代喀什维吾尔族女诗人作品是如何深刻体现"民族性"同"当代性"的结合,喀什维吾尔族是如何以自己特有的民族形式步入现代化进程的。  相似文献   

5.
陈功军 《文教资料》2008,(13):58-59
作为一种构成元素和审美素材,"巴旦木"在维吾尔族装饰图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巴旦木"纹饰的盛行不仅体现了地处沙漠深处的维吾尔族人民对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圣果"巴旦杏的感恩、热爱所产生的"巴旦木情结",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从生活中去挖掘美感、提炼美感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把"字句时存在的遗漏偏误十分普遍。本文根据预科学生作业中的"把"字句偏误问题,将"把"字句中常见的遗漏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通过本次研究,为维吾尔族学生的"把"字句学习提出一些有益的帮助,降低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把"字句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AMP范式,考察"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接触程度对148名基础教育背景不同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群际内隐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了显著的内群体偏好;与汉族低、中、高接触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其偏见水平依次降低;群际接触仅对高接触者的启动效应幅度的回归系数显著。结论:大学前不同的受教育经历使得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汉族持有不同的群际态度,在"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群际接触仅对高接触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群际态度有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维吾尔族文化的视角,将其对人性价值的判断略作归纳,即以"善"为根本,与尊重生命、崇尚生命的道德行为相结合的伦理道德观。对维吾尔族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基本特点及其现代价值略作讨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爱"和"敬"为主要道德规范的夫妇之伦;以"慈"与"孝"为主要内容的亲子之伦;以"宽"与"忍"为核心的长幼之伦。并指出维吾尔族传统伦理精神在指导、规范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方面的现代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历史时期的维吾尔族诗歌中多有咏唱"黑痣美人"的现象,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表现方式既显现出维吾尔族有关"美人"的审美趣味,也折射着维吾尔族早期的生存环境、天象崇拜观念、民族体貌特征和后来所接受的伊斯兰教的影响。这一艺术表现方式在其历史延续的同时,也在塑造传承着人们欣赏"黑痣美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恰依"为维吾尔语,其意思相当于汉语的"定期聚会"。如今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妇女走进定期举办的"恰依",通过聊天、诉苦、互助而结成真诚的友谊,表现形式则与维吾尔族传统的饮食和歌舞密切结合,这种集娱乐与互助为一体的民间妇女活动在当今维吾尔族妇女生活中越加显得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桃源一个维吾尔族村落为个案,通过研究村落中维吾尔族与回汉村民的族际通婚,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对湖南维吾尔族族际通婚的影响,分析了维吾尔族村落婚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古丽更娜 《教师》2013,(26):110-110
汉语教学作为维吾尔族学生双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地提高了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了维吾尔族的文化事业发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汉语词语偏误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逐步总结出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词语偏误的类型和产生原因,以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3.
暑假里,我们全家去了新疆。到达新疆的第二天,舅舅就带我们去了新疆最有名的那拉提草原游玩。那拉提草原是一个空中草场,总面积有1800多平方公里,是丝绸之路上最美的一片绿洲、天山深处的一座绿岛。中午,我们按照当地的风俗,盘坐在地上吃抓饭。抓饭的品种有很多,我们吃的是羊肉抓饭。维族妇女先把胡萝卜和饭放在锅里炒,炒好之后出锅,再在饭上面摆上羊肉用大盘子端上来,放在地毯上。几天后,我们又乘汽车去了全国闻名的吐鲁番葡萄沟。沿路,我看见了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只见一个个高大的风车挺直腰杆,举着巨大的叶片,一字排开,绵延了几公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维吾尔族人民代表的"阿凡提"正一步步地从苍茫的戈壁中走上世界舞台,并逐渐成为极具价值的文化、民族符号。文章试图从"阿凡提"在维吾尔族中的接受和再生成出发分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探究阿凡提之所以能够作为民族符号存在的原因以及作为文化符号的当代价值,进而为维吾尔族的物质、文化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维吾尔族"蓝提盘"原意看,"蓝提盘"在维语中意指笑话.维吾尔族通常把"阿凡提的故事"称为"阿凡提蓝提盘",在维吾尔族中一提到"蓝提盘",大家都知道这是指阿凡提笑话.从民间文学的分类看,可分三类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曲艺和戏曲.笑话属民间故事之列,笑话是民间故事中一种短小的饱含讽刺幽默意味的体裁.从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看,称"阿凡提笑话"比称"阿凡提故事"更准确、更合理、更科学.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我国开始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受影响的一些新疆维吾尔族资本家也开始学习内地,仿效欧洲教育,尝试对原有的经文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以"扎吉德"为名的教育改革,在北疆以伊宁为中心,在南疆以喀什噶尔为中心开展,既是近代维吾尔的教育运动,同时,也传播了民族主义,特别是近代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思想多源于此。本文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成果为依据,试对此期维吾尔族开展的教育改革运动给予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我国开始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受影响的一些新疆维吾尔族资本家也开始学习内地,仿效欧洲教育,尝试对原有的经文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以"扎吉德"为名的教育改革,在北疆以伊宁为中心,在南疆以喀什噶尔为中心开展,既是近代维吾尔的教育运动,同时,也传播了民族主义,特别是近代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思想多源于此。本文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成果为依据,试对此时期维吾尔族开展的教育改革运动给予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舞蹈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之一,在表现主体个性和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不但保留和传承古老优秀文化,同时还不断改革创新,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现代审美意识。本文以维吾尔族舞蹈作为切入点,先从不同层次和深度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分类与风格进行论证,又从维吾尔族舞蹈对幼儿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注意力、自制能力以及气质与形体塑造三个方面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维吾尔族舞蹈对幼儿成长所起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9.
SPBI教学模式是以数学活动情境为基础,数学问题为纽带的启发式教学。在维吾尔族中小学课堂中,借助SPBI教学模式,构建维吾尔文化背景的数学活动情境,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利于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介绍维吾尔族的数学文化,为创设教学情境做铺垫;建构维吾尔族中小学数学SPBI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探索维吾尔族中小学数学SPBI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外来情绪Simon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对42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究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反应时指标上,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维吾尔族文化上的EAST分数显著高于中华民族文化的EAST分数;在错误率指标上,中华民族文化和维吾尔族文化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内隐认同态度更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