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新荣 《现代传播》2008,(2):161-162
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收视欲望的唤起,电视机构需要刺激受众的选择行为,让受众成为电视节目的忠诚者.本文将重点研究影响受众收视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对选择的类型和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大陆受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新闻传播》2008,(4):26-30
2007年中国大陆受众研究得到极大发展。受众研究视野开阔、层次丰富,涉及多种媒介视野、不同人物身份、受众心理以及受众研究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十分重视调研,兼顾文本内容分析同时强调跨学科性;受众研究的新鲜点频出,体现为媒介受众批判意识的建构、媒介素养研究的发展以及“迷”理论研究的肇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受众参与大众媒介传播活动有着优良传统。但是,随着时代更迭和社会发展,这种受众参与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观众参与电视传播要晚于报纸和广播,实践上还处在不断探索之中,理论上又匮乏研究,尤其是在电视传播活动中观众参与电视节目愈来愈丰富的今天,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则很有必要了。本文拟从观众参与电视节目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必然性、观众参与电视节目的主要特征及其形式两方面作一粗浅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现众参与电视节目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任保国 《传媒》2006,(3):63-63
所谓核心受众是指一个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每个节目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看的过客;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收看的固定受众.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经常评价节目内容,甚至通过电话、信件与节目组保持联系,这部分受众就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通俗地说,核心受众就是铁杆受众.正是这部分核心受众会将他们对某一电视节目的痴迷和忠诚幅射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他们的高度参与可能会使某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台获得成功,并有可能将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所以,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核心受众,研究电视节目怎样定位才能吸引和保持核心受众,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受众研究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电视传媒日益激烈竞争的趋势,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电视节目的成败,不仅仅决定于电视人素质水准的高低、电视手法的优劣,还必须依据受众研究的成果,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需求期望值,才能精心打造出受众喜爱的节目,促使收视率不断提高,是电视媒体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本立台之着。一、受众研究影响作用于电视节目的定位节目制作者…  相似文献   

6.
徐浩然   《视听界》2005,(5):80-82
由于广告商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电视节目的终端消费者都是统一的购买主体——“电视受众”,因此“受众导向”是电视栏目的终极导向,也是广告商和电视内容提供商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本文借助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栏目战略,对电视栏目的“受众导向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连接起来的一种连锁关系。传播生态学视野中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同样存在一条“食物链”。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存在三个显性的主体(制作商、发行商、播出商即电视台)和一个看不见的主体(节目消费者)。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四个主体构成了“食物链”的四个营养级。制作商从发行商那里得到版税:发行商向播出商销售节目并获得利润:播出商播放节目获取受众注意力资源:受众的注意力为电视台提供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颠倒互换”是一种策略,当它被运用到电视节目创作中时,会使已有固定模式的电视节目产生变体;同时它也可以是电视节目设计中的一个元素,成为电视节目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电视节目中运用颠倒互换,包括角色身份的互换,节目板块的调序等手段,能够在丰富电视节目创作形式的同时带给受众一种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琼 《今传媒》2013,(11):11-13
随着社会媒介产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传播,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电视媒体逐步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以传播者为中心过渡到以受众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以我国内地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在现代媒体中的出现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活跃。在传播过程中,作为新时代优秀职业女性的一部分,她们既是“传播主体”,又是“被审美对象”,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又如何保持自身恒定发展,本文引用“势能”的概念,试图解析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势能”内涵,肯定了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主持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女性在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的优势发挥。从女性魅力的形象展现以及展示风格特色来分析女性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优势,来传递女性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从电视台观众调研的角度,思考和探讨质化研究在电视受众调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应用.以期对电视从业者和受众调研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张亚茹  罗忆 《新闻世界》2012,(10):134-135
国内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到底什么是电视节目形态”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定论,而研究各类电视节目实际上就是在研究电视节目形态。本文主要梳理了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的大致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不知曾几何时,“某某老师”已成为主持入亮相后的再亮相,他们不是掌控者,也不是决策者,却有着最适合观察场上一切的绝佳位置。本研究是依照分类的方法,将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中“老师们”角色定位。旨在探讨“老师”媒介形象的建构是否有助于还原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真实感。研究结果发现,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中的“老师”形象是多样性的,他们能从不同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容易接近受众内心感受,产生共鸣,再现了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真实的现场感,提高收视率;同时,选择有冲突性的“老师们”,无疑增加了诸多亮点,主持人不再是掌控全局的“船长”,他们的功能在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方声音的真实现场,一种新的节目模式正在起航。  相似文献   

13.
受众认同与否,尤为重要。可谓是受众思想、心理、意识领域前的一道“门闸”:获得了受众的认同,电视节目才能跨过受众的“心理门坎”,获得进入受众心理、意识的“准入证”,才能顺利通过受众的思想、心理的中介而产生影响。因此,电视传播中的受众认同,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不同受众类型对实证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社会转型时期特定的属性决定 ,笔者认为 ,现在大众媒介同时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受众 :群体型受众、大众型受众和新群体型受众。受众的差异其实是整个传播模式的差异的反映。在利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大众媒介的时候 ,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类型设计不同的研究模式和研究重点。应该使研究模式根据研究对象而改变 ,而不是让研究对象去适应研究模式。以前使用的适合每一类受众的“万能型”研究模式有必要进一步细化 ;以促使实证性研究从“广度”向“深度”发展 ;促进适应中国的大众传播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但对于受众来说,技术是其次的,他们最关心通过这个新媒体是否能看到更新更好的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自身的受众特点。与传统电视受众相比较,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受众需求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如何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新需求?社会学家E.卡茨提出的传播学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基于受众接触媒介的心理动机和需求出发,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媒介,为健康类电视节目受众的回归指出了路径。  相似文献   

17.
季播型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节目形式,需要通过积极的受众研究,主动培育受众的收视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播出时间、渠道、内容等方面更加多元和复杂,受众的收视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此引出电视节目制播方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即受众观看的时间、地点及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对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征进行探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宝国 《视听界》2010,(1):62-65
电视节目形态具有知识产权属性,即版权属性。电视节目形态版权营销已成为国内外电视节目在传统的“出售受众”换取广告投入、出售节目内容、以节目为载体成立观众俱乐部等营销方式之外的新型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朱益寰 《视听界》2014,(2):96-98
一项受众调查显示,一部分受众选择逃离电视,不是因为新媒体的影响,而是无法忍受电视中充斥的车祸、凶杀、灾难、欺诈等血腥画面和负面情绪,转而重新回归书籍寻求心灵的慰藉。耐人寻味的受众心理诉求,催生出一个热词——正能量。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中,人们更需要积极情绪。电视人顺应大势,进行正能量电视节目的制作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时今日的正能量电视节目,不是之前“正面宣传”的简单翻版,而是内容、形式、思想境界等方面全方位的升级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有学曾用“三自”来概括我们以前所做的电视节目:那就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自生自灭”——这是电视节目在“商品化时代”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新闻节目已经步入了“商品化”时代:其特征是受众用“收视率”这种“硬通货”来购买“新闻”这种商品,受众的消费偏好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尽管“收视率”不能同新闻价值或节目品位画等号,但它绝对是市场的晴雨表。新闻栏目的考量目前有三重标准:一是宣传效果,二是收视状况,三是广告投放。各地的“小新闻联播”做给领导看,可以不太顾忌后两重标准,但作为民生类新闻栏目受这两重标准的支配或制约倾向十分明显。也就是制作必须十分在意这些新闻在受众那里的售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