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两性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为主旨,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及实践中不重视性别差异特别是忽视对女生的教育这一状况,在对男女生性别差异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教育中应注意因性施教。因性施教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承认差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二是取长补短,促使男女生在原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话语的历史印记从来都是标明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而教育存在迎合并建构这样的性别话语。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教育中的话语性别偏见现象,反映隐藏在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由于教育的性别不平等将会对女性的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示下,学校教育应该重视性别教育,做到"因性施教",提高教师性别意识,努力创造性别公平的学习环境,促进两性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则反作用于社会与教育,最终必将起到推动社会与人的和谐一致。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体现着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使受教育者充分自由发展是现代教育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在强调适应男女生普遍具有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要深入研究两性各自特有的发展规律。文章针对当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漠视性别差异,尤其是忽视女生的教育现状,提出语文教学应遵循性别心理差异因性施教:因势利导,发展优势,补救劣势,促进女生和谐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以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紧密联系之处在于:第一,它们都重视教育的发展功能,旨在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它们都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针对个性差异施教。第三,它们都强调个体自身的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反之,任何发展都不可想像。第四,它们都注重教育的民主化,将学生视为完整、独立的人,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施行教育,更恰当地说是让学生参与而非被动地接受教育。第五,它们都认为活动是教育…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目前学术界的定义还真不少。笔者比较认可的提法是: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这里还必须得强调几点,一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必须让学生主动发展,三是必须让学生个性获得充分而自由发展,必须让全体学生获得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美学观照思想政治教育,是匡正思想政治教育异化的需要,是“以美辅德”的必然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美的标准是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美的本质衡量的重要尺度。思想政治教育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在于受教育者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获得,在于自由的教育者对自由学习者自由成长的自由促进。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目前学术界的定义还真不少。笔者比较认可的提法是: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这里还必须得强调几点,一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必须让学生主动发展,三是必须让学生个性获得充分而自由发展,必须让全体学生获得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明显地看出素质教育的优势,接下来再把素质教育和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重“社会”轻“个人”的教育方针,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要求的矛盾,表现出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人的缺失。在此,就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要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不断易位,使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全面、自由、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谈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根本.传统课程观把课程看作是静态的,具有预设性,把教学活动视为受教育者之外的东西,为教育者所控制,道德价值及规范体系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品德.现代课程观与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课程的本质不应该由教育者控制,而应该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方面出发,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学校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一、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素质教育是指在与生俱来的天赋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 ,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积极的、持久的、稳定的全面发展。具体讲 ,素质教育有以下四方面含义 :一是天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的相互影响 ;二是两个全面 ,第一个全面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 ,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尽可能地都获得发展 ,第二个全面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三是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主人 ,只有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才能获得全…  相似文献   

12.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教育基本要素的分析出发,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交往主体,而教育资源则是中介化客体.纵现历史上的师生关系演变过程,传统的师生关系没有真正将受教育者放在与教育者平等交往的位置上,而当前对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倡导在本质上就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教育所培养的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拥有独立的思想、批判的意识、健全的人格,能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主体间性应该成为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教育民主”就是教育者在民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育规律,通过民主化的教育过程,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教育民主”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和合作的特点;要求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要求教育者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要求教育者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要求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民主意识……笔者认为:实施新课程应该以实施教育民主为基础,以实施教育民主为突破口。那么为什么要实行“教育民主”呢?一、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学界大致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说、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说以及受教系统与施教系统说。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教育实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只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意志性和独特性入手,才能使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属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表述为"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包含了准备、实施、检验与评估三个阶段,施教与受教两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社会要求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矛盾。  相似文献   

16.
汪杰锋 《文教资料》2008,(19):82-84
"教育民主"就是教育者在民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育规律,通过民主化的教育过程,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在当代社会,只有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教育民主"需要充满爱心、尊重个性和差异、追求自由和创造、崇尚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7.
现行教育理论中教育者优越论的实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等级性地位观,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观,其失误在于以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三个方面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与作用过程中的无限定、无边界的泛化式思维,因此,对现行教育者优越性的改造就要走出其理解方式,而把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与作用的考察转换到对具体的教育事实的关注上来,只有在转换后的新视野中,才能真正构建出反映当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新理论,即以平等为基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矛盾,其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是该过程基本的心理矛盾。各种矛盾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不论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互动的过程中,都有众多的心理规律。其基本心理规律可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之间,教育环境、途径、手段、方法与教育者的施教要求之间,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施教能力与受教育者的认知、接受能力之间,受教育者的自我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在这些矛盾的运动过程中,矛盾双方彼此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从而构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同一性规律、媒介契合性规律、主客体适应性规律和理想差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20.
因“性”施教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对男生和女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实践中的因“性”施教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的理解:一是认为男生的智力比女生强,二是认为男生是男性化的性格,女生是女性化的性格。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和成绩与性别关系不大,性别与性格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关系,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施以科学的因“性”施教,解放人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