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自动气象站。本文通过分析雷电入侵的途径,对自动气象站的建筑设施和仪器设备的防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措施,只要我们严格按照防雷规范和标准进行防雷设计、施工,就可以收到满意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2.
希安  邓威 《科技风》2015,(5):115
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自动气象站也在得到广泛地应用。由于绝大多数自动气象站都是在室外,就大大增加了其维护的难度,在雷雨多发的季节,经常遭到雷击现象,给自动气象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雷电侵入自动气象站的途径,然后分析了自动气象站在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地研究了自动气象站的防雷电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4)
雷电主要是通过雷击电磁脉冲、直击雷等对自动气象站进行破坏,但是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概述了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的措施予以分析,并对雷电侵入途径,对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2008年南乐观测站发生的一次自动气象站雷击事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遭受雷击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各基层台站的自然条件不同致使部分台站在安装自动气象站时,未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防雷技术规范和<自动气象站场防雷技术规范>要求,存在一定防雷安全隐患是主要碌因.本文阐述了自动气象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其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雷击电磁脉冲的入侵途径,制订相应的保护方案,并对现有的一些防雷规范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王克琴  徐洪 《青海科技》2010,17(1):66-68
本文对自动气象站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原因和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旨在为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自动气象站已在气象业务系统广泛应用。由于自动站主要有大量电子设备构成,且一般位于地势孤立、四周相对开阔的位置,从而增加了雷击概率和风险,影响了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文章根据山东省自动气象站建站时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实际,结合近年来运行情况及现状,运用现代防雷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对自动气象站容易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及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现代防雷领域中的有关理论,对自动气象站容易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分析,提出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雷电成因、入侵途径及危害强度,根据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计算室外测场雷电防护范围,加强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探讨现代防雷技术在自动气象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动气象站是对于气象服务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地,随着我国各地大气综合观测体系建设项目的不断实施,自动气象站已经成为地面对大气探测的重要组成部门,由于山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动气象站设备更容易遭受雷击损害,因此,必须加强防雷保护措施,降低气象站自动观测设备遭雷击频率.本文将对自动气象站的构成进行介绍,从而探讨山区自动气象站容易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漳州市今年来的自动站雷击事故的总结与研究,详细分析了自动气象站引起雷击的原因、雷电波入侵途径,提出了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综合性防雷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并总结了自动气象站防雷管理与维护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区域自动气象站防雷定期检测中,详细介绍和分析如何检测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避雷针、引下线、接地集排、各仪器设备的接地、二级SPD浪涌保器,希望在日后区域自动气象站防雷定期检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Dzz2型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通讯情况,通过具体的事例及操作,说明零地电压和等电位连接对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的影响,最后对自动气象站供电及防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笔者参与完成的多次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的实际经验,全面阐述了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做好新型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和建设过程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防雷工作细节,确保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气象站安装在野外空旷地方,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中,很容易遭受雷电的侵袭。为此本文主要根据那曲地区现有八个自动气象站(其中无人自动站一个)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土质等实际情况,针对自动气象站的防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动气象站作为一种集合了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通信的精密电子设备,其抵御雷电损害的脆弱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鹤壁市近几年自动气象站运行情况,总结介绍了在雷暴发生时,通过调整供电后备电源和备份通讯线路以及调整IP地址等防雷方法和应急数据传输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及时上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永嘉县近年安装的29个ZQZ-A系列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建设实践,从选址、直击雷保护、地网结构、雷电波侵入及保护和等电位措施等方面工作,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法,从而实现自动站的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朱旭虹 《科技风》2013,(12):269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气象站的观测水平和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自动气象站也在我国气象服务体系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自动气象站通常都要建立在地势较为孤立,四周较为空旷的地方,而且自动气象站其本身具有的电子设备和器材就比较多,使得自动气象站的雷击风险大大增加,也影响了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因此,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御工作就成为气象业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章主要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8.
金哲 《科技风》2012,(13):70
自动站测报业务在现代的气象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自动站的安放位置空旷,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中,很容易受到雷电损害。为了保证自动站的设备正常运转,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作必不可少。本文以雷电高发区河北邯郸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邯郸市峰峰矿区自动站防雷的主要应用技术,对自动站的防雷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我国江浙一带属雷电多发区域,为了确保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做好有效的防雷电措施。我国各地区的气象站中,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电设置,虽然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们和高层建筑的安全,但是在阻止雷电电磁脉冲对于重要设备的损害方面却没有任何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观测技术已经显得非常滞后,逐渐被地面遥控系统取代,正因为如此,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防雷与接地技术开始逐步被引入了各大气象站。本文就靖江市气象站引进的ZQZ-CⅡ型自动防雷与接地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研究雷电电磁脉冲对于系统设备安全的威胁程度,来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防范雷电灾害,以期为我国的防雷电技术的创新提供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自动气象站的建造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新型自动气象站是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重要支持力量。基于此,本文就新型自动气象站故障及维修维护策略进行展开分析,在明确新型自动气象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几种常见故障及其维修维护策略,包括系统无法开机的检查与处理、通讯故障及处理、采集器故障判断及处理、风向风速传感器故障及处理等,以期为维护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