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点都锁定于"三农"领域,由此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媒体理应对"三农"报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受版面、采访成本、目标受众、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农"报道在许多媒体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加强"三农"报道?笔者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日报>锐意创新,于今年4月组建"农民增收志愿服务队,旨在利用报社社会接触面广、媒体信息桥梁的优势,开展为农民增收志愿服务活动,无偿为农民增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并以此引起全市各界重视"三农"、关注"三农"、服务"三农",从而在"零距离"的服务中强化、深化"三农"报道.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近年来全省"三农"档案工作情况,交流经验,统一思想,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三农"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针对当前加强"三农"工作的现实需要,适应社会舆论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特征,积极借助科技进步的有效成果,不断创新媒体形式,拓展服务空间,构建多维传播格局,形成以<农村报>为龙头,一报(<农村报>)、一刊(<新农村>杂志)、一网(乡村网)、一手机报(<农民百事通>)、一栏(新农村阅报栏)的现代农业传媒体系,全面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前,以<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为代表的共产党机关报的"三农"报道宣传特征已经凸显,对具体农业经济信息、农业技术等主题的报道比较少,主要突出发动解放区土地革命、大生产运动和开展农民文化教育活动等宣传报道,其在新闻理念、实务操作方面,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延续至今的党报风格.  相似文献   

6.
"报道不实"一词近来屡屡见诸报端,几乎可以获评2010年的传媒流行语了: <"炒蒜高手买百斤金条"报道不实> <"70%举报人遭报复"报道不实> <三年内免谈收房产税报道不实> <发改委称电价调整报道不实> <合肥女教师诱奸900男生报道不实> <西安成直辖市报道不实> …… 不实,不实!真是不一面足.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媒体针对"三农"问题,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深入浅出解读中央文件,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等重大成就充分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树立致富典型和推广致富经验;用丰富多彩的节目、版块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还对"三农"存在的问题予以极大关注,像"总理为农民工追工钱"这类报道振聋发聩.一些涉农类媒体,<农民日报><南方农村报>、央视7套等更是紧盯"三农",呼唤更多人关注"三农",帮助"三农".  相似文献   

8.
孙欣 《兰台世界》2019,(z2):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三农"档案真实记录了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做好"三农"档案工作,对于农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进步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以及惠农兴村政策的普及推进",三农"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产  相似文献   

9.
"三农"题材是近年各级党报突出报道的重要方面. 2004年初秋,<宜昌日报>策划了"战地式"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两名记者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从9月15日到10月中旬,历时一个月,共刊发80多篇相关报道和100多个读者短信、来信、来电及评论文章,约10万字.如此多侧面、全方位、大强度地跟踪报道一个农民卖猪事件,走出农业报道"四季歌"的模式,以其创新的报道手段、独家的新闻视角、鲜活的表现形式和互动的媒体效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8,(16):85-87
作为以平面媒体为研究内容的在美访问学者,笔者见证了美国媒体包括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对"西藏事件"给予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报道,武断地宣称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和毁灭西藏文化,并谴责中国暴力镇压藏民,以预设的立场为西藏问题设置报道议程,并以此议程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气象出版社于2007-2009年策划并出版了"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系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丛书>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被选为首届农民科学素质宣传教育优秀作品,部分品种列入"农家书屋"必备书目或推荐书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了浙江临海市(隶属于台州市)多所中小学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惜背债几千万元甚至高达数亿元,竞相攀比迁建豪华校舍陷入困境的现象.报道播发后,<人民日报>和台州市委机关报<台州日报>等60多家媒体予以刊登.然而,与临海百姓大声叫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市的一位主要领导看到报道后,公然指责<台州日报>刊载新华社"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让临海不好的影响扩大;并指责有关部门"监管不严".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台州日报>刊登的是新华社记者的报道,而不是自己记者采写的报道.但即便如此,<台州日报>还是大受指责了.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8月起,《衢州日报》强力推出一组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新农民"报道,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读者来信说,这些典型既反映了新农民的时代精神,又介绍了新农民的致富经验,鲜活生动,可读可信可学,为新时代的农民树立了榜样.这组报道能取得成功,与报社"让农民自己推荐学习典型",激活"三农"报道的做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4月7日,<北京青年报>"饮食主义"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食物真的相克吗?"的报道.这是<北京青年报>与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质疑食物相克"专家研讨会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我国民国初年名记者黄远生"北京通信"中的一些作品,如<闷葫之政局>、<张振武案之研究>,被认为是我国深度报道的开端和雏形.新中国成立后,在新闻写作教程中提及的.述评性新闻","研究性工作通信"一类,也属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是农村的问题,也不光是农民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新闻媒体也担负着这样的责任,尤其是基层的县市级新闻媒体更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因为,服务好"三农"对基层新闻媒体来说,既是一项历史使命,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基层新闻媒体会在服务于"三农"的同时,寻求到机遇,并得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网事"版是报网互动的一种产物和表现.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地区的<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钱江晚报>(宁波版)等3份报纸的"网事"版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网事"版在期刊、版面安排、选题、报道模式和报道思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以期对新闻实务界探讨报网互动的模式和形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并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形势下,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抓好"三农"报道,让"三农"问题唱主角,真实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电视对农传播不景气的情况下,<垄上行>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江汉平原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十分难能可贵.本文试图从<垄上行>的品牌定位、节目制作、品牌拓展、品牌的精神内涵等角度,探讨<垄上行>构建对农电视栏目品牌的奥秘,期冀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对电视媒体尤其是对农电视栏目如何成功打造品牌、更好地服务"三农"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