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训规划.  相似文献   

2.
马桂萍 《职教论坛》2004,(25):30-32
农民工培训对象是农民,其中有拟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也有已进入城市非农产业的农民.对他们进行培训的目的是进入城镇,并分流到城镇的二、三产业中实现就业,进而和谐地融入城镇生活,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城镇建设的合格生力军.所以,农民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农民非农化或者说农民市民化运动,社会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农民工培训工作要做到标准、规范、实效,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这是当前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逐步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则是农民工培训工作标准、规范、实效的前提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培训:好政策也要收到好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6部委联合出台<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规划提出农民工培训的具体目标:2003年到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农民工培训的目标和任务。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训规划。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职业》2004,(1):4-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训规划。  相似文献   

7.
2003年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曾联合发文.拟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称:“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农民工将得到有效培训,多么令人振奋的规划啊!  相似文献   

8.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地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为进城农民工创造公平的、宽松的就业环境,提高城镇就业农民工的政治待遇,彻底改变农民工性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异地联合办学促进农民城市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农业部、劳动保障部和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以下简称《培训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加农  相似文献   

10.
周景芝 《中国培训》2003,(11):21-2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联合制定了本培训规划,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9月18日给予转发,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为便于读者学习掌握,本刊特以摘录。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型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用于受益人人力资本投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社会保障。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含量较低导致其就业条件较差和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低下。我国农民工数量巨大,劳动力的同质性较强。为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和提升其就业竞争能力,我国当前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构建策略宜从传统型社会保障向人力资本型社会保障转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农民工社会保障支出应更加注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2.
粤西地区数百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就业,使一大批农民离开农村,从务农者转为打工者,并成为新的产业工人。农民工在流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就业服务市场,同时也给过去主要面向粤西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农民工为对象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应运而生,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使粤西地区农民工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以及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上都得到提高,最终达到农民工成为能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现代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研究》2005,(4):96-96
今年新疆将投入5000万元,完成50万农民工培训,其中包括20万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目前,新疆有1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大多缺少外出打工和在非农领域创业的职业技能。为此,新疆将对这些农民工开展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施工,家政服务,餐馆酒店服务,旅游保健服务等方面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今后几年,我国农村还将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要对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两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面对规模空前的培训任务,现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培训规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只要解放思想、端正服务方向大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单纯的体力型向智能型、技能型转变。但当前我国富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困难重重,文章通过对四川教育学院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连锁超市技师的调查,总结了几点成功的经验,并对今后农民工的培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培训模式应"短、平、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存艳 《职教论坛》2004,(16):32-34
一、"短、平、快"培训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农民工的素质现状.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开展以帮助农民工顺利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目标的培训,要结合农民工的素质状态和顺利转移所需要的素质要求来进行.结合我国农民工的素质状态,需要围绕如下方面的内容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城乡二元就业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但是城乡二元就业制度使农民工与城镇市民在就业准入、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待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不平等,对农民工就业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从而弱化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降低了市民化能力,抑制了市民化进程,因此必须对城乡二元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农民工职业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土地流转"、"双转移"和"金融海啸"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工的职业指导工作要有侧重:加大宣传和职业指导力度,多渠道引导和帮助农民工就业;创新培训体系,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深入组织学习基本政策、法律和法规;指导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搭建服务平台,保障农民工转移有序;打造创业平台,优化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20.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农村教育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由农业、劳动部门负责,农业、劳动、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六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