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火爆,P2P平台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银行业受到一定的冲击。我国九家商业银行也相应推出自有的P2P平台,称为银行系P2P。银行系P2P一推出便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但其收益率较低,管理模式滞后,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也是银行系P2P急需提升的短板。逐步提升产品收益、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是我国银行系P2P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内部竞争与外部金融危机的独特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信托贷款类、债券票据类、外汇产品类、FOF类、QDII类、结构性资产类等六大类银行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结构、风险收益属性、流动性、产品标的物等方面呈现不同特征,分别归属于“纯”银行产品与“银行外”市场理财产品两类。理性投资者要在充分考虑不同理财产品质的基础上,基于资产配置与理财规划思路进行战略性决策和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3.
结构性存款在我国发展四年多已经初具规模并有着繁荣的前景,但是在期限、产品流动性、银行营销等方面还与国外成熟市场有所差距。本文着重论述了结构性存款的产生和特点,并从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了其面临的种种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因其远高于活期利率的最大可能预期收益率而在理财产品市场走俏.然而,其收益实现的复杂条款,以及商业银行对最大可能收益的过分强调,对普通投资者确定产品实际收益情况造成了障碍.文章采用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对中国招商银行焦点联动系列之股票指数表现联动理财产品进行定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严苛的收益条件使得该产品达到最大可能收益的概率仅有51.6%,投资者可能高估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相似文献   

5.
天华 《母婴世界》2010,(9):126-127
目前各银行理财产品可谓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不少市民在选择时只关心收益率却忽略了其他的费用。在此,提醒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收益、风险、期限等基本情况,还要看清这些产品产生的相关费用有多少,以免产品到期或赎回时因发生意外支出而造成不快。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最早选择的理财产品就是凭证式国债,或者是其他固定收益产品。在投资之前就会被告知,投资一年或两年之后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我们只需要按期获得相应收益,根本感觉不到投资本金或收益金额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但是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提升,以及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利率的压力,这些保本保收益产品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一些有着更高预期收益的投资产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1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各种风险因素的选择、组合、消减和搭配的过程,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风险情况:1.1投资产品风险。受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限制,个人理财产品时下都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为“卖点”,且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向投资者传输央行票据的“高收益”和“低风险”甚至“无风险”概念。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客户,甚至不惜代价,用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加上一些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相应增加。央行票据与国债一样,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但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各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承诺了高额的收益率,而市场环境日...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高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占比,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主要风险实现由银行向投资者转移,不同的收益风险分配模式需要不同的投资者保护策略,我们需要转变监管理念,建立以投资者保护为中心的理财业务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8.
金融行业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而银行理财产品就属于金融创新的一种。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势头迅猛,既给普通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收益,但同时在理财产品高收益的背后也蕴含着一定的财务风险。为防范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财务风险对策如下:构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完善财务监管制度和监管技术手段;完善理财产品发行银行内控制度,建设"防火墙"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兴金融衍生工具,结构性衍生合的是在布雷迪债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实质上是一种收益互换的衍生合约,而表面上却表现为一种投资级债券,因此具有“信用提级”功能,内含了极高的风险,在结构性衍生合约流入新兴市场时,对于其隐匿的风险,发达国家的银行“不想管”,投资“没法管”,新兴市场的转贷银行“根本不管”,现行监管规则又管不了,由此导致新兴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中的集体非理性,进而对金融危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说当下无风险套利的收益是指银行理财产品的约定收益率,那么,4%的收益实在是不高的。实际上,保守投资者完全可以获得超过10%的年化收益。关键是看采取何种方法。保守投资者是否能获得4%的收益?这是某著名网站上一位投资者的问题?笔者的回答不仅是肯定的,且保守投资者的收益远大于4%。如果说当下无风险套利的收益是指银行理财产品的约定收益率,那么,4%的收益实在是不高的。实际上,保守投资者完全可以获得超过10%的年化收益。关键是看采取何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静 《华章》2010,(30)
银行保险业的发展给银行、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带来三赢的局面.但是,银行保险作为一种创新,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加以规避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证监会公布首批公募FOF名单,公募基金行业FOF产品大幕正式拉开.作为公募FOF境内首批发行的6只基金产品之一,华夏聚惠以稳健为立足点,以风险控制为产品导向,使其成为风险偏好明确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手段.该基金已于9月26日正式开始发行,投资者可以在各大银行券商、蚂蚁财富和华夏基金认购.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在产品设计、营销上不同于以往的储蓄产品,针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分析了其存在着法律、经营、声誉、金融道德、流动性等风险。并从银行和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冬冰 《华章》2007,(7):13
票据业务以其流动性强、风险低、周转灵活和收益稳定等优点,受到银行和企业的普遍欢迎,也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的业务热点.随着票据融资业务的迅速增长,票据业务风险也日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13日新一代网络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一经推出便对传统理财产品产生巨大冲击,余额宝门槛低、收益稳定、流动性强等特点受到投资者的认可。文章运用4Cs分析法,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得出,余额宝具有广泛的投资群体,相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受众更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风险防御体系不健全以及政策擦边球,使得余额宝发展被迫放缓,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骏 《华章》2010,(13)
票据业务以其流动性强、风险低、周转灵活和收益稳定等优点,受到银行和企业的普遍欢迎,也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的业务热点.随着票据融资业务的迅速增长,票据业务风险也日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近期对一些投资者的调访中发现,投资者的投资普遍存在着无计划性,由于无计划性而导致了他们在现阶段的市场投资中出现了很高的风险,尤其在近两年的股市投资中,投资者的亏损情况较为普遍,有的投资者的投资不仅没有获得好的收益,甚至本金都出现了50%以上的缩水,本文就是从现阶段投资者的投资误区和对风险分析不足出发,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要求不同的投资者制定适合自身现实情况的合理的投资计划,将风险和收益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股票数量和交易总量都已初具规模,股票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配置。伴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优胜劣汰的结构性行情成为市场的主基调。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能够获取稳定预期收益的A股投资组合构建策略,通过风险调整后收益评价股票的投资价值,进而通过总股本构建投资组合,可供以资产配置为目的的投资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金融投资意识逐渐增强。债券资产由于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低而格外受到投资者的垂青。但是任何一种金融资产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债券类资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利率的影响。正确评价每一种债券资产风险的大小,首要的问题是选定恰当的衡量债券风险的指标,而久期就是衡量债券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运用一定申购策略和技巧,新股收益水平有望提高。例如,集中资金申购其中一只,保证较高中签率是首要选择。对此,本刊总结出部分打新规则供投资者参考。对于资金量比较少,远远达不到申购上限的小资金投资者来说,可以采用两种策略:①整合账户间资产或是调高短线操作资金比例。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将多个账户的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进行申购,提高中签机会。②选择理财产品参与申购新股。这样的途径有很多,各家银行有多种申购新股的产品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