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怎样教好小学一年级儿童广播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他们年龄太小,理解能力差,按照一般的教学法,效果往往不理想。那么,怎样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呢?通过几年的摸索,我总结出“听、看、教、练、比”的五字教学法,效果还不错。听听教师讲做广播操的好处,听广播操的音乐。刚入学的小朋友,对学校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各方面都有一个启蒙教育的问题,体育也不例外。开学后,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体育方面的校纪、  相似文献   

2.
由于一年级新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模仿能力和判断力不强,加之位置概念不清,若用教高年级方法去教他们队列四面转换,往往效果很差,难准确快速的掌握。通过几年的低年级实践教学,我觉得从这几方面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较好。一、手势配合法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  相似文献   

3.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做广播操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他们上幼儿园时,做广播操主要是被动模仿老师动作,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水平。到了小学,对广播操的学习质量有了更精细的要求,如果老师还是让学生单一模仿就很难在质量上有较大提升。经常听到一年级体育教师们因为教操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烦恼。通过观察发现:很多体育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广播操前应知道的知识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准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教操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从事一年级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每学年都要教新生广播操,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掌握广播操,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三心二意一备"的教学心得,在此与广大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5.
初一新生刚接手,既要教动作复杂的广播操,又要建立一整套课堂学习常规,所以对体育教师是一次挑战。经过半个月的实践教学,我尝到了其中的艰辛与苦辣,现总结经验,期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正> 队列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在进行四路纵队练习时,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每学年新生入学后上体育课时,让新生按照教室内的四行座位排成四路纵队,并告诉学生:你们现在站的队形就叫四路纵队。这样,学生就有了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孙鑫 《体育教学》2014,(11):71-71
一年级新生的广播操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游戏为载体,将趣味性游戏始终贯穿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快乐地掌握动作,学会广播操,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将学习新操,这是摆在许多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再加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是教师和学生都费了很大的劲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中我总结出教新操要做到五步三注意。  相似文献   

9.
<正> 由于我国电能有限,停电的事时有发生。许多中小学常因此而停做课间操,影响了课间操的正常进行。辽宁省铁岭市昌县八面城实验小学,多年来从未因停电而耽误一次课间操。每逢停电,他们就做起了没有音响的广播操。目前这种没有音响的广播操,在辽北地区的不少小学得到了推广,收效良好。所谓没有音响的课间操,就是在没有音乐和口令的条件下,全校师生动作一致地完成广播操动作。该校开创这种做操形式,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1.一个年级按每节操的节奏拍手其它年级做操;2.全校师生一齐边喊口令边做;3.由轻声到默念口令做操。多年来,全校一千多名师生做操动作整齐,节奏合理。由于没有音响,做操时需集中注意力,故没有音响的课间操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 每学期的开学,许多学校都要花大力气来纠正学生做广播操中的错误动作,提高做操质量。我在多年的实践中,采用了如下几种练习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控制音量法在乐曲声中做操,有些学生易出现“抢拍”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尚未掌握所做的每节操的节奏。为克服这一毛病,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一起轻喊,并用心记节奏。然后慢慢减小录音机的音量,直到声音消失,过一段时间再逐渐加大音量。这时,学生所做动作如能与音乐合拍,就证明学生已经建立了广播操的节奏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学的课间操一般都是学校用广播放音乐,学生在操场或空地集体做广播操。就其形式而言,这是一种大集体的课间操方式。这种课间操方式,有其一定的优点,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又可以节省老师的劳动力。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潘建荣 《体育师友》2012,35(2):37-39
本学期,我任教七、八年级学生,开学阶段集中传授《舞动青春》广播操。由于刚接手新的班级,又要在三周之内学会新的广播操,且本人也是刚学会的,属于现炒现卖,其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四周过后,记录与总结自身的教操经验,有成功也有不足,现归纳成文字与广大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3.
陈永概 《体育教学》2012,(10):29-30
一、案例背景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一新生进行广播操教学,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通过案例梳理了些许看法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但凡教过小学一年级体育的教师,我敢说,大部分都会因为教广播操和队列而被"无情地折磨"过。这种无情的折磨,不只是因为它枯燥乏味,更主要表现在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这样的举动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由这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本人对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5.
<正>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向左、右转”队列教学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按一般的方法教学,课堂效果往往不理想,完不成教学任务。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摸索出一种符合学生思维和理解特点的方法,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研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3期赵流天和徐献银老师的"一年级新生广播体操的教学策略"(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引发了一些思考,现结合文中的部分观点,阐述一下自己的做法。一、听看结合,引导学生熟悉口令节奏,激发欲望,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新广播操,动作新颖,姿态优美,富有节奏感和时代气息。青少年只要常年坚持,并高质量地做好这套表现出青春与健美风貌的新操,对于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形成正确的姿态,改善、塑造形体的健美会有突出的效果。近几年来,笔者看了多所学校的早操、课间操以及广播操表演。总的印象是质量不高。表现在动作幅度小,力度差,姿态不优美。其原因是学生对做操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锻炼价值不明确;学校体操运动开展不力,学生得不到正常而系统的形体素质训练。如何提高新操质量,笔者认为:一、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学高为师,以技服人教操之前,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型,甚至眼神都要再研究一遍。自己做得比较完美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同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狠抓着装,抓细促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们也不例外,紧身牛仔裤,夹克式上衣,课堂上并不少见。但广播操动作不到位的原因往往也跟这些服装有关。所以第一节课需要特别强调服装穿着问题,一要宽松,二要得体。  相似文献   

19.
一、教小学生系列广播操过程中的难点1动作新颖、多变。新的广播操动作多样,活泼丰富,打破了旧的模式,采用一拍一动、两动,二拍一动,有适当的变化,更加适合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但是,由于动作变化比以往复杂,也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  相似文献   

20.
<正> 时常听人谈起,初一新生的达标难,而尤以耐力和上肢力量的提高为最难。据许多学校反映,他们每年的达标率达不到70%,往往都是这两个项目扯了后腿。该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 为了对新生的健康状况做到胸中有数,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我们就配合医务室对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达标摸底测验,并将情况记入学生体育档案。然后根据新生普遍存在的肺活量小,耐力和上肢力量差的情况考虑克服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