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壮族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 ,保存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之中。在原始社会 ,壮族先民依赖自然又与自然作斗争 ,他们把宇宙万物的变化归结为客观物质“气” ,“气本原说”。认为宇宙是自然演化而来 ,人类起源也出自于客观自然的物质花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人类早期思想文化的滥觞,其中蕴含朴素的哲学思想。比较中希神话,二者在哲学思想上有惊人的相似点:对世界本源的认识,都归于超自然的神,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交融;肯定智慧的精神与火种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肯定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哲学观;对于宇宙演化及历史发展,都从对立统一中去探讨,是最原始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运用了“天”、“人”、“元气”、“阴阳”等哲学范畴,并提出事物的发展是“自动自休”,等命题,构成一个丰富深刻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范畴体系。他虽然较多地使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范畴,但赋予它以新鲜的内容,继承和发展了荀卿、王充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钟其昌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6):16-19,29
有些哲学教科书和论文常常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述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实这是旧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从本原去认识世界,企图寻找一个万事万物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从世界的共同本质去认识世界,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探索和认识世界,并产生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五行说”即是其中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把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 张载的《正蒙·太和篇》精辟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深刻地批判了佛老唯心主义,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哲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篇哲学论文。 张载在《太和篇》中提出了“太虚即气”的命题,从空间上论证了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一切唯物主义者都力图对这一原理作出说  相似文献   

7.
《荆门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先秦道家佚书,反映了早期道家道本原的思想即世界本原观,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性质,与后世对宇宙形成的认识有明显的渊源关系。道家认为世界是物质相互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存在于物质之上,与儒家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比儒家的观点显得更清晰、明确,更有思辩色彩。  相似文献   

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标志性文献,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丰厚的德国思想文化元素。理解人类对待世界的两种方式,即审美与科学理性,进而形成了理解人类从审美走向科学理性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两种思想演变模式,即以英法为代表的"祛魅"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化魅",成为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实践唯物主义的生成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张载“太虚即气”哲学思想的提出弥补了古典元气说形而上学不发达的缺陷,确立了他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动非自外”的内因观;“一物两体”的矛盾观等内含朴素辩证法光辉思想的提出更是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荀况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注意吸取各派学说中的精华,努力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成为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繁荣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集早期希腊哲学之大成,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原子论是古希腊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最高形式。这两位集大成者的哲学思想是中西哲学史上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本文仅就苟况的自然观、认识论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影象说试作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世界观基础现已成为世界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一个“热点”。西方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此提出了“整体主义”、“熵:一种新世界观”等;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总体观为指导,构建了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不仅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强烈现实针对性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以其丰厚的哲学意蕴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哲学启示。目前,学术界较多地探讨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同时我们还应从“三个代表”思想中学会把握正确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原子的研究、影像学说和漩涡学的研究作为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在当前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用原子这一概念来指称构成具体事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即原子内部没有空隙,是坚固的、不可入的,因而是不可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原子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是眼睛看不见的,即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用哲学的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人类特有的一项精神活动,人文精神是哲学境界的核心。从哲学研究的基础来看,哲学是立足于人类现实生活、对人的存在充满人文关怀而又超越于生活枝节和常识之论的智慧之学;从哲学思维的方式来看,哲学是遵循自然世界、人类感性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自身规律,但又不直接等同于科学逻辑思维的理性反思;从哲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特点来看,哲学是不具备任何具体功用但又能经常而长远地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认识工具。在强调人文精神建设的今天,自觉地把握和提升哲学的境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哲学基础,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把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历史使命,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含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7.
当代作家史铁生以涵义丰富的哲思意象,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灵魂的领悟,成为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哲思意象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史铁生在继承中外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命体验将深刻的哲思融入独特的文学意象,表现出民族化、个性化的特点,寄寓哲思,超越语言,具有建构哲思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两个飞跃”战略构想作为一个科学的实践道路和严密的哲学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中国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是新时期对“两个飞跃”战略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故乡》中揭示了个“我”的生存困境 :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容易怀旧 ,但过去的完美世界只能是幻想 ,现实世界是荒诞的 ,置身于其中的个人是孤独的 ;个体存在的意义在于自我选择 ,而自我选择也只是一种“绝望的抗战”。哲理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使《故乡》成为了一个哲理的漩涡 ;哲理漩涡产生的张力保证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了海明威"冰山写作风格"的四要素.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通过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对白描、文字拼贴、象征和省略等创作手法的运用,展示其冰山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