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晓燕 《学子》2014,(9):36-36
《炮手》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的一名普通炮手,为祖国的利益亲手炸掉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故事。全文突出描述了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的复杂内心世界,并以其朴实文风和炮手精神感人至深。那么,如何让三年级学生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走进文本,让《炮手》的神态与对话在童稚情感中张扬呢?  相似文献   

2.
徐丽华 《考试周刊》2008,(52):38-38
有人说语文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语文是精彩的动画,让人乐在其中;语文是美妙绝伦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笔者认为语文又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她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致力于让情感态  相似文献   

3.
《炮手》这篇文章写的是在一场战争中,一名炮手执行将军的命令将自己心爱的家炸毁(huǐ),因为那里已经成为敌人的驻地。战争  相似文献   

4.
刘宏斌 《班主任》2011,(5):51-52
"与我有什么关系!"这是轩轩以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轩轩是一名学习上的优等生,但情感有些冷漠。运动会时,大家都为本班同学加油呐喊,她却坐在那里不动声色。有人说:"轩轩,看咱班赢了!"她却冷冷地说:"与我有什么关系!"班里组建"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我任命她为小组长,让她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她却为难地说:"老师,我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经过实践,我们应该肯定地说:情境是小学语文课堂的催化剂,它既陶冶了学生的心灵,又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创设情境激活课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7.
胡维 《快乐阅读》2012,(34):121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这两句话是说文章以"情"为中心,为主宰,为灵魂。可以说,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列宁曾经说道:"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教师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些美誉中我深深地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挚诚的爱心,这颗爱心会生发无穷的魔力,将浓浓的师爱涌向学困生,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着阳光和雨露,让一棵棵稚弱的幼苗也能茁壮地成长。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以情感把学困生吸引到教师周围。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散步》,很多教师在主题的确定上基本上是"孝顺"、"尊老爱幼"、"责任",在情感价值的教育上自然也会以此为基点,营造氛围,诸如布置放学后给父母洗脚这一任务也比比皆是,至于洗了没有,也没了下文,故而只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已,未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会,情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散步》的主旨更深入地说,应该是体现了一种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克林有棵树》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有人说这是一本"家小说",有人说这是一本"青春小说",也有人说这是一本"励志小说"……我以为这些说法都失之偏颇,在我看来,它是一部"生命小说"。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贫与富、忧与喜、空虚与充盈、怯懦与刚强、精神与物质……作者贝蒂·史密  相似文献   

11.
《风筝》是鲁迅《野草》中的一篇。有人说:“这一篇的主题思想……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有人又说:《风筝》中的“我”,“决不是鲁迅自己”,它的主题也“不是什么‘自我批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2,(1):42-43
千虚不搏一实。——《象山集》哥伦布竖蛋有人取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功绩,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哥伦布深思了一会儿,取来一个鸡蛋,对这些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鸡蛋竖着立起来吗?"人们愕然,不知所措。哥伦布轻轻敲破了鸡蛋顶部的壳,于是鸡蛋就立在了桌子上。哥伦布平静地说:"这再简单不过了!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在有人做过了以后。"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房屋是人的衣裳,这只是从御寒保暖的意义上讲的。实际上,房屋还是盛满情感的容器,是心灵的寓居地。房屋只有灌注情感和人气才能获得生命。当你读完《屋舍是怎么"活"起来的》这篇美文,你就会悟出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就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的诗歌单元,谈一下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感悟。第二单元选入了《诗经》中的《氓》《采薇》和屈原的《离骚》等,对于语文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文章,有很大难度。第三单元选入了《兰亭集序》《赤壁赋》并要求全篇背诵,对于语感比较差的学生来讲,朗读、背诵也存在困难。所以,我常和同学们说:如果背诵这一关你过了,就会一路好走了。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品位必须从诗歌入手。"也有人说:"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用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所以,针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属于人文科学,是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工具;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它总是蕴涵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肩负着传承社会文  相似文献   

16.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钢琴曲《秋目的私语》)师: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我手中的这束绚丽多姿的鲜花。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了如花的生命而显得更加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地让生命之花过早凋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一个良好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下面我就如何"让情感教育承载高效课堂"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创设情境,用情导入  相似文献   

18.
你幸福吗?     
一网上有人在调查:你幸福吗?有人反问:什么是幸福?是啊,这个问题犹如"浮云"。有幸福必有痛苦,只能说:我的幸福多于痛苦。二以前,我看《羊脂球》,一边看一边想:什么世界名著!这也算世界名著?今年,我又一次看《羊脂球》,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承认,它的确名副其实。能看懂《羊脂球》,我觉得这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家"是有味道的。吧唧一下嘴巴,你尝到"家"的味道了吗?有人说:"有点儿香草雪糕的味道。"淡淡的,很温馨。有人说:"像极了蜂蜜。"甜滋滋的,一直甜到心底。有人说:"像洋葱,剥开来,我直掉眼泪。"它带来一种想哭的冲动。…………"家"的味道,你,尝到了吗?老师说,不要急,把"快乐作业"带回家,再告诉我们"家"的滋味吧!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思是说,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领先的。作文中,如何让学生将爱意表白,让情感涌动于笔端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抒情表意的方法:一、千呼万唤"使"出来——情感的直接表达直抒胸臆是写作中抒发情感最常见的方式,它往往运用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