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系统框架和自主学习行为层次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学习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对网络自主学习的理解,结合学习行为的内涵,本文提出了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概念,并根据行为理论和学习过程会话模型分析和构建了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系统框架和层次结构,为形成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研究的理论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Web2.0时代的网络学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社会化和分布式等特点,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人们对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关注,在这些新型学习模式中贯穿着一个重要的学习行为基础——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本文通过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要素和本质特征的深入分析,从交互行为和学习活动两个维度将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划分为信息获取、知识加工、沟通交流和评价反馈四类行为并总结了对应的网络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以Moodle为平台,构建了大学生网络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并结合媒体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以探寻培养大学生网络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技能及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网络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改革的思路.文章描述了此项的改革的实施的方法与实验的阶段性的成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有助于学习者获取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敖世翠 《文教资料》2014,(32):185-186
网络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部分。作者通过对所在学校非英语本科生在学校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新理念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系统》中的自主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活动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并针对整理出来的三种模式提出促进优化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网络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相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认知策略、认同度,探究出影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内外部因素,针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强 《华章》2009,(12)
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转向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为设计更合理的网络课程模式,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从中看出,网络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有助于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进而达到大学英语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的普及,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而且对其毕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江西教育学院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并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晓欢 《考试周刊》2011,(34):139-140
本文以Heloc的自主学习定义为理论框架,调查中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责任的态度。通过调查发现中学英语教师对各种学习活动承担主要责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受到限制,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该文旨在研究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以及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制订了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状况的问卷,对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和访谈.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初步总结出目前网络学历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的现状与特点,自主学习状况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的相关因素等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研究所获得的相关的数据与结论,能为改善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和提高网络自主学习的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是主动调节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了解大学生自主学习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实证研究非常缺乏。对501位大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调查发现,(1)成绩好的学生在自我效能和外在目标上得分更高,在学习策略上强于成绩较差的学生;(2)在内在目标、学习管理维度上女生明显强于男生,文科学生明显高于理科学生,重点院校学生在学习管理上明显比一般院校学生表现更好;(3)在学习焦虑上,女生比男生强,重点院校学生比一般院校学生强。这些结果表明,在开展自主学习辅导时,需要结合学校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成绩、性别、文理科等的影响,进行差异性辅导。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更要使他们学会学习。近年,各地较多强调通过不同科目或学习领域的学习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本文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和概念作出一些分析,对有关研究和教与学作出一些简介。文中提及学生自主学习定义包含三个特点:他们采用自主的学习策略、他们面对自我学习成效回馈的积极响应、以及他们互动地推动学习过程。自主的学生选择和采用自主学习策略,在反思学习成效与技巧的基础上,争取理想的学术成果。笔者最后提出建议:(1)如何应用学习动机、课室管理、教师教学和教师期待以探讨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2)如何以自主学习这个概念贯彻于各科或各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的各个课程要素中。笔者期望,研究自主学习能有助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3.
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成功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促进和利用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就成为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设计的关键问题。欧洲电子学习网络推出的iClass项目以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与模型为指导,充分促进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实现。未来基于计算机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自主学习策略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并为学习困难学生的训练和矫正提供心理学依据,应用自主学习策略问卷,对小学5年级95名学习优秀学生和89名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策略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明显低于学习优秀学生;学习困难女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水平整体显著高于男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是多个自主学习策略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自主性学习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具有发展潜能的能力和动力,研究者应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社会认知学派通过所构建的研究框架确定学习自主性程度,采用五个维度描述自主学习状态,认为自主学习能力习得是将外部学习技能内化为个人能力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指出完整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过程经历四个阶段,还构建了自主学习内在机制;元认知理论认为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直接影响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各理论学派教育哲学理念进行全面梳理,利于研究者借鉴其成果,从而提出本土化之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网络课程缺乏对自主学习支持的问题,对促进网络自主学习的条件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即:把握自主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把维持和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整合到网络课程中,用以促进网络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提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反思,相关研究以社会认知学派的影响最为广泛。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逐渐意识到智力和环境并不能完全解释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学习者本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教学模式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教师在对学生使用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进行指导时,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加以改进,使得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力量之一。培养并不断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通过构建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自主性学习、导师指导和学校科研支持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性学习、导师指导和学校的科研支持均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导师指导的路径系数稍低;导师指导与自主性学习、学校科研支持间均存在双向正影响。为此,高校应着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导师指导效果并加大科研支持力度,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主张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放置多元化的资源和媒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手段,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监控职能。结合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分析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正面的和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齐莫曼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为依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范式,运用质性研究的个案跟踪调查法,采用参与性课堂观察、非参与性课堂观察、开放式及半开放式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对优秀语言学习者的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外语学习历程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探索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自我调节外语学习模式,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更有效地开展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与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