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亚伟 《海外英语》2016,(15):109-110
宗教经典翻译是外来宗教在融入目标文化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成功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恰当的《圣经》翻译策略也是基督教在中国成功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从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采取的全盘汉化《圣经》翻译策略到明末清初适当顺应目标文化汉译策略,再到近代话语独立与适当顺应目标文化相结合的汉译策略。不同时期《圣经》汉译策略的选择不仅令基督教在融入中国文化过程中吸纳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特点还保留了自身的独特性,为基督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客观上也成为基督教中国本土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先后进入了中韩社会,开始了其在传统的东方儒家文化社会中的传播历程。但是,基督教在有着相似社会背景和文化类型的中韩两国的传播进程却有很大差异,较之中国,基督教在韩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究其原因,异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主客体双方所进行的文化本土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潍县乐道院是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在潍县设立的最早、最大的基督教新教传播基地,也是山东省基督教区会会址所在地。作为异域文化的载体,其在宗教传播的同时所进行的世俗化的种种努力,向我们揭示出异域文化本土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是现今三大宗教之一,他的影响力已遍布世界各地。泰国作为接受西方文化比较早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基督教文化已在泰国盛行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泰人当中,还扩大到了山地民族中。泰国北部地区山地民族中的阿卡族,从迁徙到这里开始,除了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受到泰族以及周围其他民族的影响,现代更是受到了来自西方基督教的影响。文章研究基督教文化与阿卡传统文化之间的发展,以及对阿卡族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文化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年代后期开始的教会、教会大学“本土化”进程,并非全都是由于民族主义的挑战和政府法令的压力,基督教内部的顺应潮流趋向与适应环境机制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人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应包括业已在相当程度上“本土化”了的基督教文化。加强宗教和宗教文化研究,不仅可以借此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而且有助于宗教自身正常的、健康的、趋向高品位的发展,使宗教与社会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往是以西方宗教文化为前趋的,在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如此。本文详细梳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在铜仁地区的传播历史,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基督教和天主教文化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在我国彝族中的传播情况为 :四川凉山彝族抵制 ,云南、贵州部分彝族皈依但逼迫基督教本土化 ;其原因在于凉山彝族的自治状态和较完整保留的传统文化与家支制度 ,阶级和民族压迫、传教士的人为因素则促使云贵地区部分彝族接受了基督教。  相似文献   

8.
本土化设计是以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的设计。本土化设计是符合不同民族需要,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情感要求,是民族表现于不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同时本土化设计在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应注重人的情感化和个性化,除去功能外,它还必须能吸引、打动使用者,激起购买者的激情。服装设计的本土化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元素的重复叠加或挪来运用,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不断注入时代内涵而传承。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是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伊斯兰教在中国化的进程中既缔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在文化上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民族化,又保留着自己独有的伊斯兰文化特点。伊斯兰教的中国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程,这一历程与佛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伊斯兰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研究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中,创办各种社会事业是基督教本土化的重要一环。近代基督教在泉州地区创办医疗、教育、社会慈善以及文字出版事业,正体现了本土化过程中调适的积极一面.这种“以学辅教”的策略赋予传教士“西学传播”的新使命与新形象,客观上为基督教平添了不少亲和力,增进了基督教与泉州地方民众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信誉,并且为中国近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基督教在华传播最成功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