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2.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3.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孬、差、坏’之作。”这恐怕是一种“求全责  相似文献   

4.
文摘 《新闻采编》2004,(1):17-17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参加《故训汇纂》出版座谈会时说了如下一番话:“我看到有很多的记者,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记者签到后,拿了资料、领了礼品就先走了,这让我感到很失望。我个人认为他们失去了一次从‘小记者’成长为大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某报以评论文章等形式刊出一个“广告专版”,其中一篇署名文章鼓吹“五星啤酒”给他带来创作上的好处:“我和五星啤酒再也分不开,每晚‘爬格子’感到倦怠疲惫时便饮上几杯提神。说来也真神了,喝了‘五星’之后铺笺对纸,只觉思路开阔,文如泉涌。文章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诗歌接二连三出笼……朋友们请教我写作的‘秘诀’,我要客观又自豪地说:‘五星啤酒是我的第二支笔’!”  相似文献   

6.
学艺札记     
听到几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新”和“闻”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一词,取得很好。”他说:“新闻,新闻,一要‘新’,二要‘闻’。“所谓‘新’,是说新闻必须有新东西:新闻要反映新事物、新人物、新气象、新风尚。“所谓‘闻’,是说记者要‘多闻’,要‘耳闻八方’  相似文献   

7.
淇县苏堆乡裴海峰来信说:“我很喜欢写稿,常常以写稿为荣,以写稿为乐,但却常遭到别人的非议,家里人为这事跟我吵嘴,邻居们说我‘不务正业’,好心的朋友也说我不是这块料’,劝我‘丢掉幻想’。请问编辑,我该怎么办?”夏邑县罗庄乡蔡伟来信说:“我因为爱写稿被人讥笑为‘瞎逞能’、‘不够料’,我父亲也埋怨我干这事‘丟人’。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烧窑专业户。那个专业户见了我‘嘿嘿’冷笑,说:‘你是咱村唯一的新闻家,恭敬你光临寒舍.’我问烧窑情况,专业户说:‘对不起,我有事,以后再谈吧! ’我吃了闭门羹。二次又去采访他时,他说: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  相似文献   

9.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全国政协第八届会议上,郑重提交了一份关于纠正现时某些报纸“文化版面”不良倾向的提案。周先生在提案中指出:“文化版面”不应是‘明星世界’。而现在某些报刊的文化版成了明星的琐事轶闻版,连明星的一颦一笑都成了抢手新闻,而绝少涉及有关立国大计、兴邦命脉的文化建设的消息报道。”为此,这位著名学者忧心忡忡地说:“为国家事业、民族精神,我们不能不表示极大的关切与忧虑。”我很理解周先生的关切与忧虑,这表现出了这位“红学”老人对国事的古道热肠和关切。对周先生的关切与忧虑,我亦颇有同感,今年年初,我就曾在一篇小文中指出:“如今报坛,大报渐活,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但遗憾的是,这些大报的文化版面大都办成了“明星报”。“笔者浏览这些五光十色的大报‘周末版’、‘星期刊’之后,只感到飘浮有余,沉重不足;甜味有  相似文献   

11.
在重庆,我有两个“昵称”:一个是“田坎记者”———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给我的称呼;另一个是“采写、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新闻界同行和一些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送给我的。说实话,我对这两个“昵称”都比较满意。因为,这些年来,党和人民给我的“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范长江新闻奖”等荣誉,都是我从田坎上得到的收获,都是潜心采写、研究“三农”问题的成果。重庆市的3100万人口中,有2/3的人口都在农村。对新闻记者来说,这不仅是“广阔天地”,而且是一座挖掘不尽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文坛享有盛名的夏衍同志自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国统区十二年不寻常的办报生涯使他对新闻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曾说过:这十二年是“我毕生最难忘的十二年,甚至可以说是我工作最愉快的十二年。”最近我到北京,又去看望了这位“白头记者”。他对现在新闻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问题,谈了不少看法,使我深受教益。夏衍是从现在报刊上新闻报道的文风谈起的。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报道,套话太多。‘谈话’一定是‘促膝谈心’,换了别的词都不行;‘宴会’一定是‘频频举杯’;讲‘草木茂盛”一定是‘郁郁葱  相似文献   

13.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今年《新闻知识》第一期在“新闻知识讲座”专栏里,姚文华同志谈到了新闻界老前辈顾执中先生。说他“练就了两条‘飞毛腿’,不仅‘跑’出了许多好新闻,而且在被日伪特务枪击时,靠‘飞毛腿’幸免一死。”我对这“飞毛腿”的故事很感兴趣,想知道他的详情。希望了解顾执中先生事迹的老师能详细  相似文献   

15.
四川攀枝花矿务局何志春说:“‘每月一评’栏的文章,大多是综合谈论近期的政治动向,对通讯员来说,了解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帮助我们把握了报道方向,以便和中央保持一致的宣传口径。”鄢陵县只乐乡政府李付功说:“每当收到《新闻爱好者》,我首先看‘每月一评’,觉得它能将当前的形势和工作纲要指点出来。”  相似文献   

16.
西田正昭社长又一次深入浅出地诠释了“100日元图书”的内涵:“比起书业的传统思维来,我对‘赚钱’还是有些格格不入,我更倾向于‘制作’。我拼命工作,一是因为有危机感,二是希望天天能看到顾客愉快地只掏100日元买书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一位记者朋友常有佳作获奖,电话求之要诀,对方谦虚一番之后道出真经:“我经常注意自己‘水桶’里的‘水位’,惟恐知识的‘水位’下降而使文章‘搁浅’。”比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最崇尚的是诗坛泰斗艾青说过的一句话: “作家和编者之间的崇高友谊应该是:作家拿‘好的’稿子,提高编者的声誉;编者退还‘坏的’稿子,提高作家的声誉。”这话说得辩证、严谨。透视出编作之间的一种全新关系:要相互“提高”,但不是相互吹捧;要相互理解,又不是相互迁就,总括起来即是:互为负责,共同“提高”。作为一名地市报新闻专业期刊的主编,我只想就编者这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或保护作者的声誉。  相似文献   

19.
1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登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说明为:“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o”同一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同一张照片,无标题,说明是“邓小平会见布伦特兰夫人”。看到国内版的读者都说:这条照片新闻真好。照片好,说明好,标题好。正象新华社总编室表扬这张照片的通报中指出的,它“画面生动,形象自然”,“使读者对两位领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某报以评论文章等形式刊出一个“广告专版”,其中一篇署名文章鼓吹“五星啤酒”给他带来创作上的好处: “我和五星啤酒再也分不开,每晚‘爬格子’感到倦怠疲惫时便饮上几杯提神。说来也真神了,喝了‘五星’之后铺笺对纸,只觉思路开阔,文如泉涌。文章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诗歌接二连三出笼……朋友们请教我写作的‘秘诀’,我要客观又自豪地说:‘五星啤酒是我的第二支笔’!”看到这里,真使人吃惊。我们知道,制作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麦和大米中所含的蛋白质。这些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