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诗人。他一生抨击黑暗,渴望光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是他的思想基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是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在新文学的园地上,王统照是一个辛勤的园丁。  相似文献   

2.
关于鲁籍“文学研究会”时代的作家王统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一部分学者热中谈论的话题。这些学者认为 ,文学史对王统照的评价和王统照对中国新文学的实际贡献是不相称的 ,应该进一步提高王统照的历史地位。但呼吁归呼吁 ,王统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进入 90年代以后 ,几种新出的、有影响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几乎已经忘掉了这位第一代新文学作家。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呢 ?系统研究王统照长达二十余年的刘增人先生在他的新著《王统照论》中 ,令人信服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辨析。《…  相似文献   

3.
李钧 《现代语文》2006,(2):63-65
王统照(1897—1957)是现代中国学史上的一位火匠级的作家。他的学创作和学批评,以及他作为学报刊的编辑为现代中国学所做的不少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他的研究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李霞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6):F0003-F0003
作为山东现代文学第一人,王统照在诸多领域里都成果斐然,但文学史对王统照的评价及定位,与之对新文学发展的贡献却无法相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应该进一步提高王统照的历史地位.作为王统照研究的新成果,阎奇男的《“爱”与“美”——王统照研究》一书重新评价王统照其人其文,再次发掘王统照的文化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统照四十余年的创作对新文学有着丰厚的贡献,其前、中期小说创作呈现明显的二元对立的结构特征。在探讨其成因的基础上概括为:"爱"与"美"的理想与现实罪恶的对立、生与死的对立,并从文本出发,研究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以小说创作著称的茅盾,也是一位中国新文学杰出的评论家。“五四”以来,他写下了数百篇光彩夺目的文艺评论,评论了鲁迅、王鲁彦、庐隐、冰心、许地山、王统照、田汉、徐志摩、丁玲、叶紫、肖红、曹禺、臧克家、沙汀、赵树理、峻青、马烽、管桦、杜鹏程、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五四”以来卓越的文学评论家.在他的大量的文学评论中,不论是作家论、作品论,还是综述、漫评或偶记等,在社会学的美学批评方面,具有典范性意义.其中关于许地山的一些评论——《落华生论》①,通过小说、散文小品论述作家及其创作特色;《论许地山的小说》②,侧重小说的创作方法论;《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③,在综述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概况与文学的主要倾向的背景上,论及许地山的创作主体意识——独特,深邃,开阔,在现代文学评论史的某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关于写作基本功 ,关于表现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 ,关于意在笔先 ,关于不讲技巧的伟大技巧 ,关于“熟”与“巧” ,关于写作过程 ,关于天才与经验 ,关于塑造人物 ,关于精巧结构、推敲措辞等方面阐述了王统照的创作论 ,并说明其创作论具有学者的严谨、作家的灵性、作家的主体性、爱与美的统一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现代文学开创史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新文学的第一批著名的作家,差不多都曾为培育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出过贡献,写下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最初几页。例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冰心、赵景深等等,或从理论上倡导,或从创作、翻译上实践,或二者兼而有之。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视觉,对王统照乡土叙事中的民俗意象进行研究。王统照自觉的民俗学意识和扎实的民俗学学养,使他在乡土叙事之中尤为注重民俗意象的描写,特别是将社会民俗心理、民俗信仰与乡土世界的原生形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出浓烈的民间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关于写作基本功,关于表现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关于意在笔先,关于不讲技巧的伟大技巧,关于“熟”与“巧”,关于写作过程,关于天才与经验,关于塑造人物,关于精巧结构、推敲措辞等方面阐述了王统照的创作论,并说明其创作论具有学的严谨、作家的灵性、作家的主体性、爱与美的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统照深受叶芝的影响 ,他认为叶芝的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 ,具有神秘和象征色彩 ,但也联系现实人生。王统照还把叶芝的小说、散文《约翰许儿曼》、《达哈》、《色尔特族的微光》与中国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等相类比。他对叶芝思想的评价可归纳为 :一、生命的批评主义。二、生命的价值是爱与美 ,是艺术。三、美是调谐。四、叶芝的思想来源不仅有家庭、自然背景和色尔特族的特性 ,还有法国的象征主义、印度的宗教、歌德的泛神论。但叶芝不像王尔德 ,不是唯美主义。而王统照所受叶芝的影响有 :一、对生命之迷的求索。二、对自然之迷的求索。三、对爱与美的求索。因此 ,从诗集《童心》到小说集《春雨之夜》都有浓郁的象征与神秘色彩。但王统照更具有中华民族特性 ,更与中国五四时代的现实人生接近  相似文献   

13.
王统照深受叶芝的影响,他认为叶芝的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具有神秘和象征色彩,但也联系现实人生。王统照还把叶芝的小说、散文《约翰许儿曼》、《达哈》、《色尔特族的微光》与中国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等相类比。他对叶芝思想的评价可归纳为:一、生命的批评主义。二、生命的价值是爱与美,是艺术。三、美是调谐。四、叶芝的思想来源不仅有家庭、自然背景和色尔特族的特性,还有法国的象征主义、印度的宗教、歌德的泛神论。但叶芝不像王尔德,不是唯美主义。而王统照所受叶芝的影响有:一、对生命之迷的求索。二、对自然之迷的求索。三、对爱与美的求索。因此,从诗集《童心》到小说集《春雨之夜》都有浓郁的象征与神秘色彩。但王统照更具有中华民族特性,更与中国五四时代的现实人生接近。  相似文献   

14.
王统照的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建立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及批评的批评基础之上.包括:一、批评的涵义与功能;二、批评的精神与标准;三、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而批评的方法又包括:一、归纳的批评;二、判断的批评;三、解释的批评;四、观察的批评;五、作心灵的研究.这些理论有其特点,自成系统,具有先锋性、开创性,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统照的诗名虽不能与泰戈尔并驾齐驱,但透过他追求人生真理的字里行间,人们好象又见到了他在漫漫征途上上下求索的身影,见到了他在文学讲坛上侃侃而谈的神态。即使今天,我们的心仍能与他那深沉而又炽热的诗句碰撞,从而溅射出理想的火花。可见,王统照自有王统照的魅力。但是,作为对外国文学卓有研究的诗人,王统照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他自己也说,在文学方面和思想方面,清楚地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可讳言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研究会作为人生派的文学群体,其创作的指导思想虽然明确标示“为人生而艺术”、“遵循写实主义原则”,但具体到每个作家的创作实践却呈現出多元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景象。同是歌颂“爱”与“美”的主题,冰心的短篇是在温柔亲切的意象中坦露出主体审美倾向;叶圣陶的创作是于浪漫与现实的细致描绘中罩上理想主义的光环;而王统照则是用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爱”与“美”的理想破灭。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中国散文的成就,与外国散文理论与创作的译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美文”、“纯散文”的概念及其具体分类,幽默与“絮语散文”等的倡导,受到韩德、小泉八云、厨川白村等外国作家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积极影响,周作人、王统照、沈泽民、鲁迅、林语堂等在译介与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统照在青岛工作、生活了近30年。在他大量的文学作品里,有许多在青岛、写青岛的诗文,以及反映其教师生涯、教育思考的力作。王统照在旅欧期间对教育进行了专门考察,美育是王统照最重要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王统照晚年的国内形势,剖析了王统照暮年的创作心理状态。其心理状态是复杂的:既有胜利后的欣喜。又有因病而不能工作的苦闷和考虑到自己来日无多而急于工作的急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