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曹雯 《新课程研究》2007,(12):19-20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先生曾多次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  相似文献   

3.
<正> 美的生活是为人类谋幸福的生活,美的生活是创造性地劳动的生活,美的生活是审美地对待生活的生活,马克思的一生就过着这样的生活。纪念马克思,就要像马克思这样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晓庄师范之成长"生活教育"第一次的发现,是民国七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演讲。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秩序的生活。民国八年是生活教育思想上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生活德育中的“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生活具有人为性和为人性,它同时又具有条件性。生活德育研究中存在着生活扩大化、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忽视其他基础等误区。因此科学定位生活德育中的“生活”,回归“生活”的本真是落实生活德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在于与现实的生活疏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德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德育的实施离不开生活。只有当我们树立起生活德育的信念,让德育走向生活,才能显现真正的实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去而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仔细领会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去而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仔细领会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生活,融人生活,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道德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为了生活而教育”。重视课堂生活,不仅是要重视课堂中的理性生活、审美生活,而且更重要重视课堂中的道德生活。当然,道德生活与理性生活、审美生活是揉合在一起的,不能绝对分开。道德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善用一些生活素材,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烦恼,精心选取生活情境,要求学生完成生活作业,以此做到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完善生活、热爱生活和拓展生活.  相似文献   

11.
教育生活的多重融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奠基于教育世界的教育生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多重融合性即是其一。这主要表现为过去生活、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融合,教师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融合,认知生活与感情生活的融合,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的融合,制度生活与自由生活的融合等层面。  相似文献   

12.
儿童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有其特有的地位与价值.理解儿童生活是由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交织在一起;理解儿童的生活是由内在的精神生活向外在的文化生活不断渗透发展的过程,对于走进儿童生活世界、尊重儿童生活的特殊性,帮助儿童创造可能生活、幸福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而德性本身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规范,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摔打,经受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感悟生活。所以,德育应该把人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去积极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一种科学,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所学与生活结合,进而应用在生活上,这样的科学是不是很生活呢?因此,科学来源于生活的发现、生活的总结、生活的实践。科学帮助了生活,生活创造了科学。(一)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倍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想方设法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信息,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让数学课堂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正>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两方面作了阐述,强调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描述生活,让小学生在感受生活后,甚至去改造生活,创新生活,用语文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生活的资源丰富语文。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应引导学生幸福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就是那种对作为生活整体的善的寻求”,①生活目的本来就在生活的努力中表现出来,它指向生活本身。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结局(或目标达成)而是生活本身那种具有无限容纳力的意义。也就是说,生活本身具有自成目的性(autotelicity)。②那么,追问生活的意义就是追问什么使生活值得生活,按赵汀阳先生的论证,即追问生活所追求的效果。这一效果其实就是每个人都明白的“幸福”———好的生活。③人的好的生活是在寻求好生活之中度过的生活,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也就在人寻求“幸福”的生活过程之中。德性,按照麦金太尔的…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对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成为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即对教育场所的看法——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也就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