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幽默笑话     
正这是个谎言女儿三岁,妈妈告诉她千万别说谎。女儿问为什么,妈妈说:"说谎的小孩会变成花,被种在花盆里当装饰。知道了吗?"女儿冷静地回答:"知道,这是个谎言。"打呼噜一个舍友打呼噜特别响,有天早晨他忽然问我们:"我昨天是不是又打呼噜了?"另一个舍友说:"你有没有打呼噜我不知道,楼道里的声控灯倒是亮了一宿。"该谁下了两位棋手一动不动地在棋盘前沉默地坐了两个钟头,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每颗棋子。忽然,一位棋手说:"本来我是反对下棋时说话的,但我现在不得不开口问,下一步棋究竟该谁了?"  相似文献   

2.
思维体操     
<正>1.智力题谁迟到了早上,一名员工上班迟到了,总经理没看清他是谁,只见他一溜烟儿钻进了某办公室,而这间办公室共有三名员工。总经理来到屋内,问刚才是谁迟到,三人回答如下:小张说:"小李没有迟到。"小李说:"他说的是真的。"小王说:"小张在说谎。"结果是三人中只有一个迟到,并且有人说谎,不过真正迟到了的员工说的倒是实话。请问:哪个员工迟到了?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说:"长兄最佳,仲兄其次,我最差。"魏文王接着问:"为什么?你能说明白一些吗?"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他的名气根本传不出去。  相似文献   

4.
石墨清风 《家长》2013,(Z1):22-24
家长和孩子开玩笑,要掌握好尺度,不光自己知道是玩笑,也要让孩子识别出来,彼此用温情和善意回应对方。一天,同事小张跟我说:"早上上学的路上,我问儿子‘:你们在学校是不是用温水洗手啊?’他拖着声音回答:‘不是,是冷水。’看着他伸着舌头坏笑的表情,我估计他说谎,又问‘:真的是冷水?’他还是笑着说‘:真的是冷水。‘’那我去问问老师。’  相似文献   

5.
◆你问他:"一个三点水加一个来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嗯……念涞(la)i?"你再问:"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去呢?"他八成会说:"什么字?有这个字吗?念qu?"其实是"法"……◆伸出1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再伸出2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然后伸出3个手指,问别人1+1是几。答案是2,一般都回答是3。10人里最多1人答,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6.
曾经听过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个年轻人,他要练移山的本领!30年后他对朋友们说:"我可以把山移到我的脚下。"于是好朋友都去看他是怎样移山的。时间慢慢地过去,当他问大家:"山过来了吗?"朋友说:"没有啊!"于是,在期待中,很多人失望而归。过了一会,他又问:"山过来了吗?"回答的人依旧很失望,又有一部分人不等了。年轻人说:"和我一起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于是大家跟着他一直走到了山脚下,这时,他回过头来问大家:"山过来了吗?"大家都觉得上了当。年轻人却说:"我练了30年,才悟出了这个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7.
正许多学生在使用不雅网络词汇时,和小力一样,并不知其隐含的意思。一次,一名学生写作文,写了一段话后,他这样写道:"……(此处省略一千字)。"我问他,为何要省略一千字?他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您没上过网吗?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写法。您OUT了。""如果大家写文章都使用‘此处省略一千字’的表达方式,我们能够读到文质兼美的文章吗?"我问这个学生,他没有回答我。我或许真的OUT了,但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15世纪,有一位宗教改革家写过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他路过一个巨大的工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问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在服苦役--搬砖吗?"他又问第二个人同样的问题,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带着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回答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啊!"  相似文献   

9.
老师手拿一只鸡蛋,问学生:"能让这只鸡蛋走起来吗?"鸡蛋没有腿,怎么可能走起来呢?学生们想。老师说,如果能让鸡蛋走起来,这是不是一个奇迹?"当然是一个奇迹,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学生们说。老师说:"鸡蛋孵成小鸡,成为小鸡的鸡蛋,不就能走起来了吗?奇迹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所以,不要把奇迹看成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事,奇迹是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的。"说完,老师又问学生另一个问题:"一只鸡蛋孵成小鸡,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做到呢?"  相似文献   

10.
轻松一刻     
《辅导员》2015,(2):7
学生一回到教室就告诉英语老师说:"老师,厕所里有好多蚂蚁!"老师点点头,忽然想到蚂蚁(ant)这个单词一开学时就教过了,想看看小朋友是否还记得这个单词,于是便问小朋友:"那蚂蚁怎么说?"小朋友听后一脸茫然,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说:"蚂蚁……它……它没有说话!"小学三年级班上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学生,但是要他静下来听课却很费劲有一天他对老师说:"我懂得东西够多了,没有必要继续读书了"老师:"噢,真的?你只读到三年级,打算做什么?"学生:"教二年级"  相似文献   

11.
<正>"三句半"本来是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怎么会和教学扯上关系呢?其实,它和很多师生互动极为相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如教师问:"这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这是苹果。"教师问全班学生:"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全体学生:"对!"这像不像"三句半"呢?这种师生互动方式到底有没有价值,单单从"三句半"的"半"上就一目了然了。既然学生都知道这个答案,那前面教师提出的问题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因此,像这种"三句半"式的师生互动真的该叫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的问. "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也应该是善意的吧."那人踌躇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三个问题     
<正>一位新来的学生拜见大师,大师问他:"在你的一生里,有一个人永远不会抛弃你,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是谁?"学生问。"你。"大师回答。"你在一生里会遇到很多问题,你知道那些问题的答案吗?"大师问。"答案是什么?"学生问。"你。"大师回答。"你在一生里会遇  相似文献   

14.
开心语文     
<正>不说谎的人,不仅需要诚实的勇气,更要有辨别真伪的智慧,这也是不说谎之人如此值得敬重的原因。从不说谎的人编译/班超从前,有一个名叫玛玛德的聪明人,他从来没说过谎。玛玛德家乡的人全都知道他。后来,国王听说了玛玛德,便召他进宫:"玛玛德,你从来不说谎,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5.
拍脑袋     
《小学生时空》2012,(12):8+27
1.斜坡上,有两个人在推车。迎面走过来一个人,对前面拉车的人说":后面推车的人是你的儿子吗?"那个人回答:"是。"他又问后面推车的那个人:"前面拉车的那个人是你的爸爸吗?"他却说:"不是。"请问拉车的人与推车的人是什么关系?2.你每天都能看见的最大的影子是什么?3.积木倒了要重搭,房子倒了要怎样?  相似文献   

16.
正视议论     
我曾经是一个抑郁的孩子。别人送给我一些礼物,我的脸上也表现不出多大的欢喜;带我去什么地方游玩,我也显不出多么愉快。小时候,周围的大人们这样说我:"败兴的孩子。"一次,有人问过我:"百惠,你哭过吗?"我真想回答说"我也是人啊。"可欲言又止。不知怎么,我完全失去了回答的兴致。我搞不清楚那个人是不是真的认为,只  相似文献   

17.
谈话的技巧     
正去年国庆小长假期间,"问"氏家族的大哥"疑问"、二哥"设问"和小弟"反问"兄弟三人来北京旅游。他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来这里参观的人真多,可谓摩肩接踵。好问的三兄弟一边参观,一边交谈起来。"疑问"说:"参观的人这么多,长城有吸引力吗?"小弟"反问"没有直接回答大哥的话,说:"难道长城没有吸引力吗?""设问"听了,接过小弟的话茬儿,说:"长城没有吸引力吗?当然有!"  相似文献   

18.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9.
正"差一点,你就是我的女人;差一些,手牵手的完整。却在对的时间错过对的人,抓不住幸福时分……"听着耳机里传来的歌声,我又开始思念杜肖了。"如果我们早点相遇,是不是就可以不必差一些?"这是杜肖送我离开时问的第一个问题,我没有回答。"如果小唯没有出事,你会不会选择接受我?"这是杜肖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我继续保持沉默。"木木,我们真的不可能了吗?"这是杜肖问我的第三个问题,我依旧没有回答。其实,并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我终究过不了小唯那道坎  相似文献   

20.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